急性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患病率、致残率及病死率均较高,其中急性缺血性卒中占全部急性卒中的69.6%~70.8%。其治疗的关键在于使闭塞的脑血管重新开通,挽救缺血半暗带,让缺血组织获得再灌注。以“组织窗”替代“时间窗”来辅助静脉溶栓已成为趋势。
弥散加权成像(DWI)能早期发现梗死灶,是一种可用于诊断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检查方法。在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评估方面,DWI90%的敏感度和97%的特异度,是临床医师明确诊断的得力工具。目前,临床上应用DWI并配合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可以很好地识别符合静脉溶栓适应证的患者。
但急性起病、有局灶性中枢神经体征、经病史询问、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后高度怀疑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患者,仍有少数人会在DWI检查时出现阴性结果,可能会因此错失治疗的黄金时间。
笔者所在团队针对年10月—年1月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例患者,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DWI阴性的影响因素及预后。
研究共纳入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DWI阴性组40例,DWI阳性组例,DWI阴性率为12.82%。
入选标准:
(1)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的缺血性卒中诊断标准。
(2)年龄≥18岁。
(3)发病时间1周。
排除标准:
(1)病例资料严重缺失或不完整。
(2)意识障碍或严重失语不能沟通者。
单因素分析提示,DWI阴性组与DWI阳性组在既往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病因学分型、卒中严重程度、病灶分布、病灶部位、发病时间、脑微出血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将这些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自变量,是否DWI阴性为应变量(赋值:DWI阴性=0,DWI阳性=1)进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
表DWI阴性的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轻度卒中、小动脉闭塞、脑干病灶、发病时间在超早期是DWI阴性的影响因素。提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DWI阴性与卒中严重程度、病因学分型、病灶部位及发病时间密切相关。
DWI阴性组1周后复查DWI阴性率降低为7.05%(22/),多达5.77%的DWI阴性患者转为DWI阳性,且大多能发现与症状相符的责任病灶。提示复查DWI可以降低DWI阴性率,对于临床高度怀疑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患者,可以通过复查DWI来进一步明确诊断,但复查DWI的最佳时间有待下阶段研究来验证。
随访到发病90d,DWI阴性组与DWI阳性组的预后不良率比较(27.5%VS30.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P=0.)。提示DWI阴性患者的预后并不优于DWI阳性。虽然DWI联合FLAIR通过对发病时间的评估可以筛选出符合溶栓治疗的患者,但由于DWI阴性患者并不代表良好的预后,故发病时间在超早期的DWI阴性患者不应该被排除在溶栓治疗之外,应当以临床诊断作为选择治疗方案的金标准。
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DWI阴性与卒中严重程度、病因学分型、病灶部位及发病时间密切相关。
复查DWI可以降低DWI阴性率。
DWI阴性患者的预后并不优于DWI阳性,故发病时间在超早期内的DWI阴性患者不应该被排除在溶栓治疗之外,而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并做好医患沟通。
作者简介
王凯
医院(徐州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徐州医科大学神经病学专业讲师,医院学会眩晕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神经病学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学术专长为脑小血管病(脑微出血)和青年卒中的诊治。主持及参与多项省市级科研课题。近5年来发表SCI及中华系列核心论文20余篇,参与编写专著1篇,获得专利1项,荣获第六届淮海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和江苏省徐州市新技术引进奖一等奖。
作者
王凯
编辑
丁慧鑫
审校
宋道宇
投稿邮箱:
Neurologynews
.北京中科白癜风爱心公益北京哪治女性白癜风好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