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运动是一项有效的治疗措施。运动疗法是指患者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病情的运动锻炼方式,且要求每天进行一定时间、一定强度、有一定规律的运动,以达到减少用药量、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的治疗目标。
糖尿病患者在选择运动项目时,必须结合自己的具体条件和可能性,如糖尿病的类型、病程、用药方式、血糖控制情况、并发症的情况、年龄、性别、体重等。
运动为什么能降血糖呢?
糖尿病患者通过运动时能量消耗,可促进肌肉、肝脏组织器官对葡萄糖的利用,协同降糖药物增加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而发挥降糖作用。
因此,运动有利于纠正体内代谢紊乱,对血糖及血脂的控制和预防并发症发挥积极作用。运动可以减脂,减脂后许多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使血糖下降,所用降糖药物明显减少。
糖尿病患者什么时候运动最合适?
糖尿病患者每日运动时间最好参考就餐和服药的时间。
一般来说,胰岛素刚注射完或降糖药服用半小时内就运动,会加快降糖药物的吸收,更容易发生低血糖。而餐后30分钟到1小时之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开始升高,降糖药的药力在餐后1小时左右也有所减弱,因此建议糖尿病患者进餐后30分钟到1小时后再开始运动,同时在这个时间段运动对消化系统也有利。
目前普遍推荐的适宜时间为从吃第一口饭起,饭后45~60分钟开始运动比较适宜。
糖尿病患者运动的频率如何安排?
糖尿病相关指南指出:如果没有运动禁忌,糖尿病患者每周有效运动不低于分钟。
①一般糖尿病患者每天都应该进行20~30分钟或更久的运动,有条件者三餐后都应进行适当的运动,长期坚持中小运动量的体育运动比间断进行大运动量的运动要好得多。
②如果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每周运动的次数也不应少于3~5次。如果每次的运动量较大,运动间隔时间可以稍长,但至少每隔1~2天有一次规律的运动,运动间隔时间太长了,则达不到运动治疗的效果。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运动有哪些注意事项?
①糖尿病患者在运动结束时,不要立即停止运动:因为运动时大量血液聚集在四肢肌肉组织中,突然停止运动,血液不能很快回到心脏而产生暂时性脑缺血,会引起头晕、恶心甚至虚脱等不适症状。
②在运动结束时,应继续做一些行走、缓慢跑步等放松活动,一般应历时5分钟,使心率恢复至每分钟比静息时高10~15次的水平后再坐下休息。
③运动后不要马上说话或进行冷、热水浴,而应把汗水擦干,待脉率恢复到正常时再进行温水淋浴。
④仔细检查皮肤、关节、足部有无破损、水泡,运动可引起食欲增加,应注意运动后的饮食控制及药物调节。做好血糖记录,晚上睡前再进行一次监测(以防运动后迟发的低血糖)。如果运动后感到不适,要咨询专业的医生,对运动治疗计划进行相应的调整。
运动时间应根据饮食和注射胰岛素作用时间来选择运动,即宜餐后运动。若计划外增加的运动量,则应注意运动前加点儿餐,或随身佩带一点糖果、饼干类,防止低血糖。
早晨运动宜选注射胰岛素或服药后,最好是早餐餐后60~90分钟,日出之后外出锻练。同时,提倡老人晚餐后进行30~60分钟步行锻炼,并在运动后补充ml左右的温开水或无糖牛奶。
但是,患者在进行正规运动疗法开始前,应做一次全面体检,以了解自己的病情状况,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合理运动。
参考资料:
[1]郭立新.运动降血糖,掌握有方法[N].保健医苑.(11):22-24
[2]花春英.运动疗法降血糖及其注意事项[N].THEWORLDOFHEALTHYLIVING.(07):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