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点蓝字 A、护理诊断是否正确
B、护理目标实现于否
C、修订诊断目标和措施
D、有无新的健康问题
E、护理目标未实现的原因
答案:C
解析:在评价过程中,A、B、D、E都属于评价活动的内容;C选项“修订诊断目标和措施”应属于下一个护理程序循环计划活动的内容。
2、对患者的心理社会情况进行评估时,最主要方法是()
A、体格检查
B、交谈和观察
C、心理社会测试
D、阅读相关资料
E、使用疼痛评估工具
答案:B
解析:在所有的评估收集资料的方法中,交谈和观察较适用于对患者心理社会情况全面的评估。心理社会测试有一定的使用范围,并且可能只是反应某一方面的情况。
3、病人患病时出现抵抗的行为反应,如多方咨询、四处求医等,其心理反应属于()
A、恐惧
B、退化和依赖
C、否认和怀疑
D、羞辱和罪恶感
E、卑微和孤独感
答案:C
解析:患者到处寻求咨询,希望能够听到他们所想听到的自己没有生病的答案,这种心理表现属于否认和怀疑,因而C是正确的。
4、患者疼痛时可出现的行为反应是()
A、面色苍白或潮红
B、血压升高
C、手心出汗
D、食欲不佳
E、哭泣、呻吟
答案:E
解析:疼痛时患者可以出现生理、心理、行为等各方面的反应,在所有五个选项中属于行为反应,因而E正确。
5、通过分散病人注意力达到解除疼痛并增加病人自我控制能力目的的方法,被称为()
A、心理治疗
B、皮肤刺激
C、运动治疗
D、松弛术
E、控制术
答案:D
解析:松弛术属于非药物性止痛方法,其主要是通过分散病人的注意力达到接触疼痛和焦虑的目的,并能增加病人的自我控制感,因而D正确。
6、白天病区较理想的声音强度是()
A、50~55dB
B、60~70dB
C、75~80dB
D、85~90dB
E、35~40dB
答案:E
解析:WHO规定噪声标准,白天病区理想的声音强度是35~40dB,噪声强度在50~60dB时能产生相当的干扰,长时间暴露于90dB以上的环境中,能引起头痛、头晕、耳鸣、失眠等症状。
7、病室湿度为30%时,病人可表现为()
A、呼吸道黏膜干燥
B、闷热、不适
C、头痛、头晕、耳鸣、失眠
D、尿液排泄增加
E、多汗、面色潮红
答案:A
解析:病室的湿度在50%~60%为宜,湿度多低,空气干燥,水分蒸发快,可导致呼吸道粘膜干燥、咽痛、口渴等,湿度过高,空气潮湿,有利于细菌繁殖,同时机体水分蒸发减少,出汗受抑制,病人感闷热、不适,派尿增加。
8、传染病人出院后床单位处理正确的是()
A、污被服撤下、送洗
B、被褥暴晒6小时
C、床、床旁桌椅用0.5%过氧化酸擦洗
D、脸盆、痰杯用洗涤剂清洗
E、病室通风后即可使用
答案:C
解析:传染病病人直接接触的物品必须用消毒液进行处理。比如,病床、床旁桌椅用消毒液擦拭;脸盆、痰杯用消毒液浸泡;污被服撤下,卷好并标明“隔离”字样后送洗衣房清洗消毒,床垫、棉胎等物品可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病室通风后,再用紫外线照射60分钟,方可使用。
9、护士协助病人向平车挪动的正确顺序是()
A、上身、下身、臀部
B、臀部、上身、下身
C、臀部、下肢、上身
D、上身、臀部、下身
E、下肢、臀部、上身
答案:D
解析:采用上身、臀部、下身的挪动顺序,有利于病人的安全个对病人的保护。
10、腰椎穿刺后6小时内让病人采取去枕仰卧位的目的是()
A、防止颅内压增高
B、防止脑缺血
C、防止颅内压减低
D、预防颅内感染
E、有利于脑部血液循环
答案:C
解析:腰椎穿刺后,脑脊液可自穿刺处漏出,造成颅内压降低、为了防止颅内压降低,腰椎穿刺后6小时内应让病人采取去枕仰卧位。
每日一练----执业药师.02.20
1.关于青霉素类药物叙述错误的是()
A.青霉素的结构特征为含有四元的β-内酰胺环与四氢噻唑环骈合的结构
B.在酸性、碱性条件下,均可以使青霉素的β-内酰胺环发生裂解
C.青霉素不能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碱性药物合用
D.青霉素通常是指青霉素G,也称苄基青霉素,临床上常用青霉素钠盐或青霉素钾盐
E.钠盐刺激较小故使用较多,临床上多使用其注射剂
答案:E
解析:钠盐刺激较小故使用较多,但其水溶液在室温下不稳定,易分解,因此临床上使用其粉针剂。
2.关于蛋白同化激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蛋白同化激素是对雄性激素的化学结构进行修饰获得
B.将睾酮19位甲基去除,得到苯丙酸诺龙,可显著降低雄性激素作用,提高蛋白同化作用
C.对睾酮的A环进行结构修饰,引入2位羟甲烯基,并且辅以引入17α位甲基,得到更强效的口服蛋白同化激素羟甲西龙
D.在睾酮的A环并上咪唑环,17α位引入甲基得到司坦唑醇
E.苯丙酸诺龙蛋白同化作用为甲睾酮的30倍,雄激素活性仅为后者的四分之一
答案:E
解析:司坦唑醇蛋白同化作用为甲睾酮的30倍,雄激素活性仅为后者的四分之一。
3.关于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叙述错误的是()
A.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由链霉菌产生的一类显弱碱性抗生素,其分子结构特征为含有一个内酯结构的十四元或十六元大环
B.主要有多西环素、美他环素、米诺环素
C.通过内酯环上羟基与去氧氨基糖或6-去氧糖缩合成碱性苷
D.阿奇霉素由于其碱性增大,具有独特的药动学性质,吸收后可被转运到感染部位,达到很高的组织浓度,一般可比细胞外浓度高倍
E.罗红霉素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口服吸收迅速,具有最佳的治疗指数,副作用小,抗菌作用比红霉素强6倍,在组织中分布广,特别在肺组织中的浓度比较高
答案:B
解析:这类药物主要有红霉素、麦迪霉素和螺旋霉素等。
4.关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临床应用叙述错误的是()
A.此类抗生素与血清蛋白结合率低,绝大多数在体内不代谢失活,以原药形式经肾小球滤过排出,对肾脏产生毒性
B.另一个较大毒性为对第八对脑神经有损害作用,可引起不可逆耳聋,尤其对儿童毒性更大
C.由于细菌易产生对这类抗生素的钝化酶,而易导致耐药性
D.临床上使用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主要有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依替米星、奈替米星、新霉素、巴龙霉素和核糖霉素等
E.通常在临床都被制成酒石酸盐
答案:E
解析:通常在临床都被制成结晶性硫酸盐或盐酸盐。
5.关于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叙述错误的是()
A.喹诺酮类抗菌药是一类具有1,4-二氢-4-氧代喹啉(或氮杂喹啉)-3-羧酸结构的化合物
B.该类药物的作用靶点是DNA螺旋酶和拓扑异构酶Ⅳ,结构中的A环及其取代基是产生药效关键的药效团
C.1,4-二氢-4-氧代喹啉上其他取代基的存在和性质对药效、药代、毒性有较大的影响
D.在喹诺酮类抗菌药分子中的关键药效团是3位羧基和4位羰基,该药效团与DNA螺旋酶和拓扑异构酶Ⅳ结合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E.喹诺酮类抗菌药的典型药物有非奈西林、苯唑西林、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哌拉西林、美洛西林
答案:E
解析:喹诺酮类抗菌药的典型药物有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洛美沙星、加替沙星、莫西沙星等。
6.关于环磷酰胺叙述错误的是()
A.环磷酰胺是在氮芥的氮原子上连有一个吸电子的环状磷酰胺内酯
B.在肿瘤组织中能被磷酰胺酶催化裂解成活性的去甲氮芥而发挥作用
C.磷酰基吸电子基团的存在,使毒性增强
D.环磷酰胺在体外肿瘤细胞无效,只有进入体内后,经过活化才能发挥作用
E.异环磷酰胺的抗瘤谱与环磷酰胺不完全相同,其主要毒性为骨髓抑制、出血性膀胱炎、尿道出血等,须和尿道保护剂美司纳一起使用,以降低毒性
答案:C
解析:磷酰基吸电子基团的存在,可使氮原子上的电子云密度降低,降低了氮原子的亲核性也降低了氯原子的烷基化能力,使毒性降低。
7.关于乳膏剂的叙述中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具有触变性和热敏性的特点
B.选用基质应细腻,涂于皮肤或黏膜上应无刺激性
C.有适宜的黏稠度且不易受季节变化影响,应易于软化、涂布而不融化
D.性质稳定,有效期内无酸败、异臭、变色、变硬等变质现象
E.用于烧伤、创面的乳膏剂应无致病菌,眼用乳膏剂应无菌
答案:E
解析:用于烧伤、创面与眼用乳膏剂应无菌。
8.关于双磷酸盐叙述错误的是()
A.双磷酸盐是焦磷酸盐的类似物,焦磷酸盐结构中心的氧原子被碳原子及其侧链取代,即为双磷酸盐类
B.双磷酸可与钠离子形成单钠、二钠、三钠和四钠盐,临床药用多为单钠和二钠盐
C.双磷酸盐口服吸收较差,空腹状态生物利用度范围为0.7%~6%
D.食物,特别是含钙或其他多价阳离子的,易与双磷酸盐形成复合物,会减少药物吸收
E.大约80%的吸收剂量沉淀在骨组织中,并能保存较长时间
答案:E
解析:大约5%的吸收剂量沉淀在骨组织中,并能保存较长时间。
9.关于缬沙坦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缬沙坦是不含咪唑环的AⅡ受体拮抗剂
B.用于各种轻、中度高血压,尤其对ACE抑制剂不耐受的患者
C.缬沙坦可和氨氯地平组成复方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特别是单药治疗不能充分控制血压的患者
D.缬沙坦作用比氯沙坦低,分子中的酰胺基与氯沙坦的咪唑环上的N为电子等排体,与受体形成氢键
E.缬沙坦可和氢氯噻唑组成复方用于治疗单一药物不能充分控制血压的轻度、中度原发性高血压,但不适用于高血压的初始治疗
答案:D
解析:缬沙坦是不含咪唑环的AⅡ受体拮抗剂,作用稍高于氯沙坦,分子中的酰胺基与氯沙坦的咪唑环上的N为电子等排体,与受体形成氢键。
10.关于雄激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雄激素的化学结构为雄甾烷类,3位和17位带有羟基和羰基
B.天然雄激素有睾酮和雄烯二酮,其中睾酮作用最强
C.雄烯二酮的活性远远低于睾酮,但其可以转化为睾酮,被认为是睾酮的体内贮存形式
D.天然的雄激素在体内易被代谢,加之消化道细菌也会催化其降解,所以口服生物利用度低
E.药用的雄激素以增加作用时间或可口服的目的对睾酮的修饰物质,在睾酮的17位引入甲基,增大17位的代谢位阻,得到甲睾酮是以增加作用时间为目的
答案:E
解析:药用的雄激素为以增加作用时间或可口服为目的对睾酮的修饰物质,在睾酮的17位引入甲基,增大17位的代谢位阻,得到可口服的甲睾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