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硬化是动脉的一种非炎症性病变,可使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管腔狭窄。动脉硬化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的血管疾病,其规律通常是在青少年时期发生,至中老年时期加重、发病。男性较女性多,近年来本病在我国逐渐增多,成为老年人死亡主要原因之一。
附带最危险的动脉硬化区
动脉硬化原因
01
主要原因
引起动脉硬化的病因中最重要的是高血压、高脂血症、抽烟。其他诸如肥胖、糖尿病、运动不足、紧张状态、高龄、家族病史、脾气暴躁等都会引起动脉硬化。
02
营养成因
(1)胆固醇大量摄入油腻性食物和富含胆固醇的食物,是动脉硬化发生的主要原因。血液中胆固醇含量过多,是发生冠状动脉硬化及心脏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2)油脂饮食日常饮食中,一般都含有一定量的油脂,如果平时喜欢吃肥腻食物而又不注意其他矿物质的摄取,就会使过多油脂沉积于血管壁上,诱发动脉硬化和其他心脏血管病变。
动脉硬化表现
动脉硬化的表现主要决定于血管病变及受累器官的缺血程度,对于早期的动脉硬化患者,大多数患者几乎无任何临床症状。对于中期的动脉硬化患者,大多数患者都或多或少有心悸、胸痛、胸闷、头痛、头晕、四肢凉麻、四肢酸懒、跛行、视力降低、记忆力下降、失眠多梦等临床症状。
正常动脉和动脉硬化对比
动脉硬化病理
01
脂质条纹病变
早期的病变常见于青年人,局限于动脉内膜,呈现数毫米大小的黄色脂点或长度可达数厘米的黄色脂肪条纹其特征是内膜的巨噬细胞和少数平滑肌细胞呈灶性积聚,细胞内外有脂质沉积。脂质成分主要是胆固醇和胆固醇酯还有磷脂和甘油三酯等;由于脂质条纹属平坦或仅稍高出内膜的病变,故不使受累的动脉阻塞,不引起临床症状其重要性在于它有可能发展为斑块。
02
纤维斑块病变
进行性动脉粥样硬化最具有特征性的病变一般呈淡黄色,稍隆起而突入动脉腔内或围绕血管分支的开口处,引起管腔狭窄此种病变主要由内膜增生的结缔组织和含有脂质的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所组成。脂质主要是胆固醇和胆固醇酯细胞外周由脂质、胶原、弹力纤维和糖蛋白围绕病灶处纤维组织增生形成一纤维膜,覆盖于深部大量脂质之上,脂质沉积物中混有细胞碎片和胆固醇结晶斑块体积增大时,向管壁中膜扩展,可破坏管壁的肌纤维和弹力纤维而代之以结缔组织和增生的新生毛细血管脂质沉积较多后,其中央基底部常因营养不良发生变性、坏死而崩解这些崩解物与脂质混合形成粥样物质,是为粥样斑块或粥样瘤。
03
复合病变
纤维斑块发生出血坏死、溃疡、钙化季会壁血栓所形成粥样斑块可因内膜表面破溃而形成所谓粥样溃疡;破溃后粥样物质进入血流成为栓子,破溃处可引起出血,溃疡表面粗糙易产生血栓附壁血栓形成又加重管腔的狭窄甚至使之闭塞。在血管逐渐闭塞的同时,也逐渐出现来自附近血管的侧支循环血栓机化后又可以再通,从而使局部血流得以部份恢复。复合病变还有中膜钙化的特点。
动脉硬化血管解刨图
动脉硬化检查
01
实验室检查
本病尚缺乏敏感而又特异性的早期实验室诊断方法,病人多有脂代谢失常,主要表现为血总胆固醇增高,LDL增高,HDL降低,血甘油三酯增高,血β脂蛋白增高,载脂蛋白B增高,载脂蛋白A降低,脂蛋白(α)增高,脂蛋白电泳图形异常,90%以上的病人表现为Ⅱ或Ⅳ型高脂蛋白血症。
02
血液流变学检查
往往血黏滞度增高,血小板活性可增高。
03
X线检查
除前述主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外,选择性或电子计算机数字减影动脉造影可显示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肠系膜动脉和四肢动脉粥样硬化所造成的管腔狭窄或动脉瘤病变,以及病变的所在部位、范围和程度,有助于确定外科治疗的适应证和选择施行手术的方式。
04
多普勒超声检查
有助于判断四肢动脉和肾动脉的血流情况。
05
血管内超声和血管镜检查
则是直接从动脉腔内观察粥样硬化病变的方法。
06
放射性核素检查
有助于了解心脑肾组织的血供情况。
07
超声心动图检查
心电图检查及其负荷试验所示的特征性变化有助于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08
动脉硬化检测
宜运用四肢同步测量pwv和ABI的值来判读有无动脉硬化,再辅助于多普勒知道发病位置。现在流行的国产动脉硬化仪如VBP-9动脉硬化检测仪。
动脉硬并发症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者,若管径狭窄达75%以上,则可发生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脑动脉硬化,可引起脑缺血(包括暂时性缺血性发作)、脑萎缩,或造成脑血管破裂出血。脑动脉硬化的早期阶段:神经衰弱(常有头晕,头昏,头痛,耳鸣,嗜睡,记忆力减退,易疲劳),情感异常(情绪易激动,缺乏自制力,随着病情的加重,会逐渐变得表情淡漠,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判断能力低下(表现为不能持及地集中注意力,想象力降低,处理问题要靠别人协助)。脑动脉硬化达到中后期时可出现步态僵硬或行走不稳,痴呆,癫痫样痉挛发作,脑中风。
肾动脉粥样硬化,常引起夜尿多、顽固性高血压、严重者可有肾功能不全。
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可表现为饱餐后腹痛便血等症状。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间歇性跛行,休息时也发生疼痛则是下肢严重缺血的表现,常伴有肢端麻木,足背动脉搏动消失等。晚期还可发生肢端溃疡和坏疽
动脉硬化的形成
动脉硬化治疗
扩张血管。
在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的基础上,血脂仍高于正常时,可用调脂药。
抗血小板粘附和聚集的药物可防止血栓形成,防止血管阻塞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对动脉内血栓导致管腔狭窄或阻塞者,可用溶解血栓药、抗凝药。
动脉硬化调养
饮食方面
适当控制总热量:可使体重保持在正常标准范围。超重和肥胖者,应控制好每天的进食量,糖和含糖量较高的糖果、糕点应尽量少吃。
少吃高胆固醇食物: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皮蛋等应尽量少吃,特别是血浆胆固醇升高者,更应严格控制,但要保证足够的蛋白质摄入量。
少吃动物油(猪油):防治动脉硬化应多吃不饱和脂肪酸,要以植物油为主。因为动物油中主要为饱和脂肪酸,所以应尽量少吃,但也不能完全不吃动物油,否则会给全身带来一些其他的不良影响。
多食含维生素和纤维素较丰富的食物:多种维生素都具有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的作用,在饮食中可多吃些含维生素和纤维素较丰富的食物。
多吃富含钾、碘、铬的食物:目前是认为钾盐可保护心血管,而钠盐会增加心脏负担,因此动脉硬化病人,食物不宜太咸,同时要多食含钾丰富的食物,碘能降低血中胆固醇,对防治动脉硬化有好处,经常食用含铬较高的食物,也有防治动脉硬化的作用。
少吃多餐、禁烟酒、常喝茶:进食次数多些有利于降低机体的低密度脂蛋白,在保证每天进食总量不变的情况,可安排一天4~5餐。此外由于烟酒会影响心血管系统功能,故动脉硬化患者应戒除烟酒,但适量饮用红葡萄酒能防治动脉硬化。经常喝茶是可以预防血管硬化的,因为茶叶中含有的儿茶酸,能减轻血清胆固醇浓度和胆固醇与磷脂的比值,有增加血管柔韧性、弹性和渗透性的作用,能预防血管硬化
护理方面
1.督促病人按医嘱服药和治疗。
2.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3.帮助病人保持健康乐观的情绪。
—THEEND—
欢迎把我们推荐给你的家人和朋友哟▼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