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轻度脑缺血
老年人脑缺血
脑缺血的症状
脑缺血的原因
脑缺血治疗
颈椎病脑缺血

你的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知识该更新了

HAOYISHENG导语

年3月17日,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联合颁布了年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指南。新指南综合了年胆固醇指南、年高血压指南、年心血管风险评估指南、年生活方式指南和年超重和肥胖指南,可谓是“集盖世武学于一身”,接下来就跟小编快速浏览一下指南更新的内容有哪些吧!

心血管疾病预防十大要点

要点1

提倡终生健康生活方式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心力衰竭和房颤最重要的方法。

要点2

团队的护理方式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有效策略。为方便提供治疗决策信息,临床医生应评估影响个体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

要点3

40-75岁且正在接受心血管疾病预防评估的成人,在开始药物(如降压药、他汀类药物或阿司匹林)治疗之前,应接受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风险评估和医生-患者风险讨论。

要点4

所有成年人都应该进行健康饮食,增加蔬菜、水果、坚果、全谷物、瘦肉或动物蛋白、鱼类的摄入,并尽量减少反式脂肪酸、经加工的肉类、精制碳水化合物和含糖饮料的摄入。对于超重和肥胖者,建议通过咨询和热量限制的方式进行减重。

要点5

成人应进行每周不少于分钟的中等强度体力活动或75分钟的剧烈体力活动。

要点6

对于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改变生活方式(如改善饮食习惯和进行运动锻炼)是至关重要的。如需药物治疗,二甲双胍是一线治疗,其次是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或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

要点7

每次健康检查时都应评估所有成人的烟草使用情况,对吸烟者给予帮助,并强烈建议他们戒烟。

要点8

由于缺少净获益证据,不推荐阿司匹林常规用于ASCVD的一级预防。

要点9

对于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mg/dL)、年龄在40-75岁且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以及经医生-患者风险讨论后确定有高ASCVD风险的患者,他汀类药物是其ASCVD一级预防的一线用药。

要点10

所有血压升高或高血压的成人推荐进行非药物干预。对于需要药物治疗的患者,血压一般应控制在/80mmHg以下。

ASCVD预防工作建议

以患者为中心的综合ASCVD预防方案

评估心血管风险

影响心血管风险的生活方式因素

营养与饮食

运动和体力活动

影响心血管风险的其他因素

超重和肥胖成人

2型糖尿病(T2DM)成人患者

高胆固醇成人

血压(BP)升高或高血压的成人

针对吸烟者的治疗

阿司匹林使用

结论

通过初始预防(即预防风险因素)和控制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大多数ASCVD事件可避免发生。避免接触烟草对ASCVD预防至关重要,所有成人都应该努力定期的进行轻快的体力活动,并坚持健康的饮食模式,以达到降低ASCVD发生风险的目的。

水果,蔬菜和全谷物含量高的饮食是比较推崇。

鱼,豆类和家禽是蛋白的首选来源。

最大限度地减少反式脂肪酸、添加糖、红肉、钠和饱和脂肪。

临床医生应该与患者一起评估他们是否已经准备好持续改善生活方式,分析潜在的障碍,鼓励他们制定可实现的目标,并继续督促其进展。最后,还必须考虑ASCVD风险的社会决定因素。临床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健康和教育水平,评估患者改善生活习惯的动机。

相关阅读

阿司匹林一级、二级预防之应用,一文速览!

阿司匹林是降低血小板活性、预防和管理动脉粥样硬化血管事件的基本药物。临床工作中,一些医生和患者可能对阿司匹林的一级预防及二级预防应用存在某些误区,经常出现阿司匹林使用不足或过度使用的情况,没有达到有效预防心血管事件、规避严重不良反应的目的。现参考我国发表的相关文件,详细列出这方面的内容。

一.心血管病一级预防

1.定义

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是对于未患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栓塞性疾病的人群,如冠心病、缺血性卒中,外周动脉疾病等,采用各种措施预防首次血栓事件的发生。一级预防对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抗栓治疗在一级预防中处于基石地位。

2.评估方法

一级预防的评估方法包括Framingham危险评估模型、SCORE危险评估模型、WHO国际高血压学会(WHO/ISH)风险预测图,以及我国制定的冠心病和缺血性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量表。

这些量表虽然评估方法不同,但是涵盖的危险因素基本相同,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吸烟;②高血压或收缩压升高;③糖尿病;④血脂异常;⑤肥胖;⑥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如男性55岁,女性65岁。

3.一级预防适应人群

不同指南对于阿司匹林一级预防人群界定不同。一般建议中高危人群应该考虑使用阿司匹林长期治疗。

建议以下人群服用阿司匹林75~mg/d进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的一级预防。

(1)高脂血症患者,总胆固醇(TC)≥7.2mmol/L或LDL-C≥4.9mmol/L,年龄≥55岁。

(2)10年ASCVD发病风险≥10%。

(3)糖尿病患者,年龄≥50岁,伴有以下至少1项主要危险因素。

①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如男性55岁或女性65岁;

②高血压;

③吸烟;

④血脂异常,如TC≥7.2mmol/L或LDL-C≥3.4mmol/L或HDL-C1.04mmol/L;

⑤蛋白尿,如尿蛋白/肌酐比值≥30mg/g。

(4)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良好(/90mmHg),伴有以下至少2项危险因素。

①年龄,男性≥45岁或女性≥55岁;

②吸烟;

③HDL-C1.04mmol/L。

(5)慢性肾脏疾病患者,eGFR30~45ml·min-1·1.73m-2;

(6)不符合以上条件者,需同时具备以下至少4项危险因素。

①年龄,男性≥45岁或女性≥55岁;

②吸烟;

③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

④肥胖,BMI≥28kg/m2;

⑤血脂异常。

4.特殊人群

(1)高血压患者

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推荐:高血压伴糖尿病、慢性肾病、50~69岁心血管风险者(10年心血管总风险≥10%或高血压合并3项及以上其他危险因素)可以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75~mg/d)进行一级预防。

年《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推荐患有高血压且血压控制较满意(/90mmHg),至少同时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用阿司匹林(75~mg/d)进行一级预防。

①年龄在50岁以上;

②具有靶器官损害,包括血浆肌酐中度增高;

③糖尿病;

④10年心血管风险10%。

(2)糖尿病患者

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指南及《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推荐高心血管风险的2型糖尿病患者(10年心血管风险≥10%)使用阿司匹林。适用人群为男性50岁或女性60岁且至少合并1项危险因素如心血管疾病家族史、高血压、吸烟、血脂紊乱、蛋白尿。

糖尿病伴心血管风险的患者推荐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

5.注意事项

(1)总体上,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作用无性别差异。其中女性获益以降低缺血性卒中风险为主,而男性以降低心梗风险为主。

(2)临床研究证据表明,预防冠脉硬化性心脏病的最低有效剂量为75mg/d,缺血性卒中一级预防的最低有效剂量为50mg/d。但是不同患者对同等剂量抗血小板药物的反应存在差异,特殊情况可个体化决定剂量,如极高龄的老年人。

二.心血管病二级预防

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是指对已经发生冠心病、缺血性卒中及其他ASCVD患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改善症状、防止病情进展,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病残率,预防复发。阿司匹林在不同人群中的使用方法如下。

1.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如无禁忌证,ACS患者起病后应尽快给予阿司匹mg,后以75~mg/d维持。对阿司匹林有禁忌证的患者,可使用氯吡格雷替代。

2.PCI围术期

以往未规律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应在择期PCI术前至少2小时,最好24小时前口服mg阿司匹林。

直接PCI术前给予阿司匹林负荷剂量mg,术后mg/d长期维持,并需要联合应用另外一种P2Y12受体拮抗剂。

3.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术前无需停药。若术前未服用,应于术前或术后6小时内服用阿司匹林~mg/d;此后,长期继续服用阿司匹林75~mg/d。某些患者术后还应联合P2Y12受体拮抗剂,如非体外循环CABG术后、ACS患者。

4.急性缺血性卒中

无禁忌证的非溶栓患者,应在发病后尽早口服~mg/d阿司匹林,急性期后可改为预防剂量50~mg/d。

接受溶栓治疗者,应在溶栓24小时后开始使用阿司匹林。不耐受者,可考虑选用氯吡格雷等替代。

5.缺血性卒中急性期(2周内)伴血压过高

首先应控制血压,对于缺血性卒中后24小时内血压升高的患者,应先处理紧张焦虑、疼痛、恶心、呕吐及颅内压增高等情况。若血压持续升高,收缩压≥mmHg或舒张压≥mmHg或伴有严重心功能不全、主动脉夹层、高血压脑病,可予缓慢降压治疗,并严密观察血压变化,同时避免血压过低。对于多数无禁忌证、血压平稳(/90mmHg)的患者,应尽早开始使用阿司匹林。

6.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非心源性栓塞性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建议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预防卒中复发及其他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应在评估危险因素、费用、耐受性及其他临床特性的基础上选择抗血小板治疗。首选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单药治疗,阿司匹林单药抗血小板治疗的最佳剂量为75~mg/d。此外,阿司匹林(25mg)+缓释型双嘧达莫(mg、2次/天)或西洛他唑(mg、2次/天)均可作为替代治疗药物。

非心源性栓塞性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不推荐常规长期使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冶疗。但出现下列情况可考虑联合抗血小板治疗。

(1)发病24小时内,具有卒中高复发风险(ABCD2评分≥4分)的急性非心源性TIA或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3分),应尽早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21天,严密观察出血风险,此后可单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作为缺血性卒中长期二级预防的一线用药。

(2)发病30天内伴有症状性颅内动脉严重狭窄(狭窄率70%~99%)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应尽早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冶疗90天。此后将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单用作为长期二级预防的一线用药。

7.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

如无禁忌证,有症状的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均应行血小板治疗,首选阿司匹林。

美国胸内科医师学会(ACCP)抗栓指南第九版(ACCP9)推荐,对于伴有症状的周围动脉疾病患者,包括已行或将行CABG或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的患者,推荐长期使用阿司匹林75~mg/d或氯吡格雷75mg/d。对于难治性跛行的患者,建议在上述抗血小板治疗基础上联合西洛他唑mg、2次/天治疗。

8.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颈动脉狭窄的患者推荐应用阿司匹林75~mg/d。单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应综合评估其他临床危险因素,以决策是否需要抗血小板治疗。

9.房颤卒中

与房颤相关的卒中患者绝大多数为心房或心耳形成的血栓脱落栓塞导致的缺血性卒中/TIA,应该以抗凝治疗为主,而临床研究发现阿司匹林对该类患者的抗栓作用较弱。故对该类患者的治疗应先行卒中危险和出血风险评估。若为中高危患者且无抗凝禁忌证,应首选抗凝药物如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若存在抗凝治疗禁忌证,再考虑选择阿司匹林或联合氯吡格雷。需要强调的是,出血风险并不是选择抗血小板治疗的理由。

总之,阿司匹林是抗血栓治疗的基础药物,一些患者存在禁忌证,临床医生需仔细筛选,正确使用阿司匹林,在有效抗栓的背景下尽量减少不良事件。

参考文献

1.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等.阿司匹林抗栓治疗临床手册[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14(12):.

2.高血压联盟(中国),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年修订版[J].心脑血管病防治,,19(01):1-44.

3.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等.《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发布[J].当代医学,,16(18):32.

4.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6(7):-.

5.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J].中华神经科杂志,,48(4):-.

大家都在看

心脏冠状血管解剖视频心脑血管急症的现场急救

图说心血管疾病的前世今生

20张图,让你秒懂心血管疾病

一块肥肉,是怎样对心血管系统产生影响的?

★★★★★

看完记得分享哦

服务医生,期待支持!

《HAOYISHENG》为旗下超万读者诚邀广大界友分享您的佳作,让更多医生受益,欢迎广大医师投稿:

qq.







































中科白癜风让寒假不白过
中科白癜风让寒假不白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ihuang12.com/jzbnqx/40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