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骨肉瘤免疫治疗的进展之路
谢璐教授纵观骨肉瘤的免疫诊疗史,大致经历了细胞因子时代、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时代及后续推测的巨细胞嵌合免疫治疗时代。梳理已有结果的各项免疫治疗相关研究,最早于年米伐木肽(L-MTP-PE)开展了相关探索,后续IFN-α-2b、HGS-ETR2(lexatumumab)、神经节苷脂2(GD2)类药物,再到著名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骨肉瘤患者中的探索都没有获得良好的结果。
随着近年来免疫治疗不断探索,已经在多种实体瘤治疗中展现出显著的疗效,成为肿瘤内科治疗的“里程碑”。但在骨肉瘤治疗领域,却遭遇巨大瓶颈,无法获得较好的治疗进展。那么免疫治疗是否能够带来新的突破?
谢璐教授介医院中心开展的一项免疫治疗研究——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卡瑞利珠单抗对化疗失败的进展期骨肉瘤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单臂、开放、前瞻性、单中心临床研究,为骨肉瘤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该项研究的主要研究终点为进展期骨肉瘤患者的6月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显示,治疗患者ORR为22.0%,疾病控制率(DCR)为85.4%,中位PFS为5.7个月(范围3.8个月~6.0个月)。4个月PFS率为62.5%(范围45.7%~75.5%),6个月PFS率为43.6%(范围27.7%~58.5%)。在这其中,单纯肺转移患者的中位PFS近7个月,显著优于其他转移部位的患者,推测肺是较好的免疫靶器官,这部分亚人群更能够从免疫治疗获益。
当前,其他免疫治疗药物在骨肉瘤领域开展探索,这其中仍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令人期待。
分享临床实践经验,中科白癜风寒假专家会诊哪家白癜风好治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