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调理好失眠,我们应该先明确自己是否属于失眠。一般来说,如果你生活中存在入睡困难、睡眠不深、多梦、早醒、容易惊醒等问题,其实都算是失眠。失眠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生理性的失眠,另一种是病理性的失眠。
生理性的失眠是一种短暂的失眠现象,睡眠环境的变化、生活中的琐事、工作压力大、熬夜等,都是引起生理性失眠,此时,只要我们往后能好好注意休息,通常都能得到缓解。
而病理性的失眠则是一种长期的失眠状态,如果你失眠的时间超过一个月,就要提高警惕。中医认为,引起人们失眠的原因有多种,情志不遂、饮食不节、久病气血虚等,都会导致失眠的主要病机。
情志不遂:人体肝气郁结,肝郁化火,则会扰动心神,导致心神不安而不寐。《类证治裁·不寐》曰:“思虑伤脾,脾血亏损,经年不寐。”思虑过多,也会损伤心脾,导致失眠。因此,想要缓解失眠,睡前不宜思忖过多,宜修心养性,保持心情舒畅。
饮食不节:饮食不节可令脾胃受损,宿食停滞,壅遏于中,则会使胃气失和,导致阳气浮越于外而卧寐不安。调整饮食习惯,保持清淡饮食,可令脾胃恢复正常运转状态,缓解失眠症状。
久病气血虚:《景岳全书,不寐》有言“无邪而不寐者,必营气之不足也,营主血,血虚则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久病血虚,产后失血、年迈血少等,均可引起体内气血不足,令心失所养,导致心神不安而不寐。因此,想要缓解失眠症状,关键是要补气养血。
失眠,既可以作为单独的疾病,又可以作为伴随症状出现。据世界卫生组织对14个国家15个地区名在基层医疗就诊的病人进行调查,发现有27%的人有睡眠问题———美国失眠发生率高达32%~50%,英国10%~14%,日本20%,法国30%,我国在30%以上,50%的学生存在睡眠不足。
中医学认为,大部分失眠症并非由于人体脏腑器质性病变,主要由各种病因导致脏腑功能失调造成。失眠的主要病机为脏腑功能阴阳失调,气血失和,致心神不安或心神失养。通过运用中医中药消除病因并对功能失调脏腑进行合理调整,使其和谐,即可治愈失眠。
中医治疗失眠遵循辨证施治的原则:调整脏腑气血阴阳为基础。治疗时遵循“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的原则,注重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以使气血调畅,阴平阳秘,脏腑功能恢复正常。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施以安神镇静,养血安神、清心安神、育阴安神、益气安神、镇肝安神以及安神定志等治疗方法随证选用,并综合应用多种方法以提高疗效,如中药内服、外用、针灸、推拿、足疗等多种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老年失眠与中青年失眠的病因不尽相同。老年失眠与脏腑功能衰退有直接关系,血液循环减慢,气血不足,肝肾阴虚,使大脑动脉硬化,大脑缺少血液的营养而导致失眠,临床多以气虚、血虚、血瘀为主,多伴有血脂高、血压高、动脉硬化。治疗老年失眠以补益肝肾、活血化瘀、养心安神为主,以六味地黄丸、天王补心丹、归脾丸、首乌、菟丝子、百合、丹参等方药为主,使血液黏稠度降低,提高血液流速,改善大脑缺血状况,从而治愈失眠。中青年失眠主要以精神因素及生活无规律因素所致。思虑过度,耗损人体气血,肝气郁滞,心神失养而失眠。临床常表现性格急躁、心烦易怒、心情抑郁或焦虑。对这类病人,疏肝理气方药如柴胡、香附、郁金、合欢皮、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可调理精神及思想压力,解除因忧郁而产生的诸多症状。生活无规律者主要表现为暴饮暴食,经常熬夜,过食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食物,缺少运动,胃肠负担过重,影响消化及传导而造成郁积,导致体内湿热过剩,伤气耗血,使心神失去气血的滋养而失眠。临床常表现为口干口苦、便秘、尿黄、口臭、多梦、心烦、头昏、燥热。对此类失眠者,要调理生活,做到饮食清淡,早睡早起,增加运动。同时通过清热利湿、疏通胃肠积滞方药如黄连、黄芩、黄柏、山楂、枳壳,使体内脏腑阴阳平衡协调,从而治愈失眠。
失眠患者切忌在晚上喝咖啡、茶或饮酒;避免睡前运动;不要在白天睡太多觉;营造规律而放松的睡眠气氛;不要在床上工作;躺下超过半小时还睡不着,不妨起来听听音乐或看看书,重新产生睡意后再入睡;治疗失眠中药均应晚上临睡前服用;养成每天临睡前用热水泡脚的好习惯。
欢迎来到《毅非凡》!
如能把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