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轻度脑缺血
老年人脑缺血
脑缺血的症状
脑缺血的原因
脑缺血治疗
颈椎病脑缺血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救治时间延迟的研究进展

缺血性卒中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占全部卒中的60%~80%,其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开通阻塞血管,挽救缺血半暗带。目前,静脉溶栓和血管内再通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式,但均受严格的时间窗限制,一旦超过时间窗便会产生延误,从而影响救治效果。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从出现症状至接受治疗的整个过程中发生延误的主要环节有两个,即院前延迟和院内延迟。笔者对国内外急性缺血性卒中救治延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缺血性卒中救治延迟的现状

1.1院前延迟现状

国外关于卒中延迟的研究要早于国内,国内外对院前延迟时间的报道不尽相同。Morris等对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排除了症状出现24h以上者)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院前延迟中位时间为2.6(1.2,6.3)h,3.0h内就诊率为56%。同时,通过救护车转运患者的院前延迟中位时间较其他方式到院时间短,提示转运方式的选择会影响院前延迟时间。

Maestroni等对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研究显示,院前延迟中位时间为5.4(2.7,11.6)h,3.0h内就诊率为28%。Geffner等对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研究显示,院前延迟中位时间为5.9(1.65~16.2)h,3.0h内就诊率为37%。Kim等对例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研究结果显示,院前延迟中位时间为7.9(2.8,21.9)h,3.0h内就诊率为26%。院前延迟时间不同的原因可能与研究对象有关,因症状出现24h后入院的患者数量可能更多。

Rossnagel等研究显示,院前延迟中位时间为2.5(0.1~.8)h,3.0h内就诊率为54%,受教育程度较低者院前延迟更为严重。该研究院前延迟中位时间与之前的文献结果相似,但其未对研究对象进行特别限制,且首次证实了受教育程度对院前延迟的影响,可能文化水平较低者对卒中知识缺乏。因此,应通过电视、广播、宣传册等多种形式的知识科普活动进行社会宣教。

国内研究显示,院前延迟相当严重,仅26%的患者在症状出现后2h医院。认知、社会及行为因素等使多数患者在症状发生后会选择等待,观察症状是否会消退,如症状严重才会选择就医。我们认为,患者及其家属在症状发生后未立即采取行动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对卒中知识的缺乏;二是部分患者因经济条件所限,而耽误了救治时间。构建综合的、全面的、可行性强的卒中知识健康教育策略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quexuezao.com/lnrnqx/8434.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