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自主神经功能调节正常的情况下,血压不会明显下降。
老人自主神经功能反应差,不能及时调整,就会出现各种脑供血不足的症状,经常表现为早餐后“睡回笼觉”、午餐后“睡午觉”、“晚餐后先犯困但躺下却睡不找”等现象。
严重可能出现晕厥摔倒、脑卒中、心绞痛等心脑血管意外,需要引起重视。
这些如果有定期监测血压,往往能及时发现餐后低血压。
如何治疗餐后低血压?结合林阿姨的病史特点,心内科团队为她制定了一套治疗方案。
?①调整降压药的用药时间,将降压药调整至睡前,以控制夜间及晨峰血压。
?②林阿姨还存在糖代谢异常,林建珍建议服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以减少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餐后胃肠道的血流量,减少餐后血压降低。
?指导林阿姨改变生活方式。经过综合治疗,目前她的餐后血压已经没有明显下降,头晕症状也改善了,摆脱了“餐桌忧虑”。
如何预防餐后低血压林建珍指出,餐后低血压在老年人群中并不少见,有研究统计,我国住院老年患者中发生率可达80.1%,只是程度不一。一般常见于饱餐、高碳水化合物饮食情况,也常见于合并糖尿病、帕金森氏病老年患者。
要预防这种症状的发生,老人要注意以下几点:
1.饮食少量多餐每餐进食不宜过饱,必要时可将每日顿量分配至6顿食用。
2.减少碳水化合物适当改变饮食成分配比,适当减少碳水化合物、增加膳食纤维蔬菜和鱼肉等蛋白质的摄入。
.餐前补充水分餐前先喝点水(00-ml)或进主食前先喝汤,可有效减少餐后低血压的风险。当然,对于有限水要求的严重心力衰竭及终末期肾病患者需慎重。
4.餐后适当运动老人避免餐后久坐或久站,餐后20-0分钟在安全地方间断进行低强度运动(如步行、老人操),可以提高心脏泵血量,缓冲餐后血压下降幅度,但不宜运动量过大。
5.限制饮酒酒精容易使血管扩张,可能加重餐后低血压的风险,同时影响老人平衡力,更容易发生摔倒等意外。
最后,林建珍提醒,即使是高血压,也要警惕餐后低血压的发生。定期规律监测血压,做好血压日记,且定期就医是关键。福建卫生报全媒体记者:林颖
编辑:小枫
审核:黄美辉、朱晓洁
往期回顾#技术操作行云如水,胆大心细护航解除“西瓜胃”——听援外医生讲述救援故事
#当心!福建冬天还有蛇出没!一男子被蛇咬伤,抢救天后仍昏迷,最终…#乳腺癌不是女性专利!男人患病更危险丨“乳”此治疗
#惊!泉州15岁初中生患高血压,导致高血压年轻化的主因是→丨血压降了
?分享收藏点赞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