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它就像一个隐藏在身体里的“定时炸弹”,一旦爆发,可能会导致肢体瘫痪、言语障碍、认知障碍等一系列严重后果,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江苏南京鼓楼区,有一位名叫林晓的42岁职场精英。她是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的部门经理,性格坚韧且好强。工作上,她带领团队屡创佳绩,是公司里公认的“拼命三娘”。然而,这份高强度的工作也给她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长期的伏案工作和频繁的会议应酬,让她的生活变得很不规律。她的家庭关系也因此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和丈夫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孩子也总是抱怨她陪伴的时间太少。
年3月12日,林晓在公司连续开了几个小时的会议后,起身时突然感觉自己的一侧手臂有些微微的麻木。她当时只是以为自己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手臂血液循环不畅,稍微活动了一下就没太在意,又继续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到了年4月20日,林晓正在办公室审核一个重要的项目方案。她一边快速浏览文件,一边用手揉着太阳穴,因为她感觉自己的头有些隐隐作痛,而且记忆力好像也不如以前了。她想起之前手臂麻木的情况,心里不禁有些担忧。她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什么脑部疾病,毕竟她听说过脑梗塞这种可怕的病,而且自己的这些症状似乎有些符合。
随着时间的推移,林晓内心的担忧越来越深。在年5月5日,她利用午休时间在网上查阅了大量关于脑梗塞的资料。她了解到脑梗塞发病后可能会导致半身不遂,生活不能自理,甚至会危及生命。
这让她陷入了深深的恐惧之中。她看到有人说服用一些药物可以预防脑梗塞,其中他汀类药物被提及的频率很高,而对于阿司匹林,她有些犹豫,因为听说阿司匹林可能会增加出血的风险。
于是,林晓自己去药店买了他汀类药物开始服用。她想着先通过这种方式来预防脑梗塞,暂时避开阿司匹林。可是,一段时间过去了,她发现自己的症状并没有得到改善。她还是会偶尔感到手臂麻木,头痛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但此时,公司正面临一个重大项目的关键时期,林晓作为部门经理,根本无暇顾及自己的身体状况。她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家中又正好赶上老人身体不适需要照顾,她只能暂时把自己身体的小毛病放到一边。
年7月18日,林晓在参加公司组织的家庭日活动时,突然感觉头晕目眩,一侧肢体无力,差点摔倒在地。她的丈夫见状,立刻扶住她,满脸医院。
医生对林晓进行了全面的检查。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7.2×10?/L,淋巴细胞比例33%;凝血功能检查发现凝血酶原时间12秒,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30秒;生化指标基本正常,LDHU/L,肝功能指标如谷丙转氨酶28U/L、谷草转氨酶32U/L,肾功能指标血肌酐78μmol/L;β2-微球蛋白1.9mg/L,血沉12mm/h。头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发现脑部有一些微小的缺血灶。
医生详细询问了林晓的病史和她之前的用药情况。林晓把自己之前的症状、自行服用他汀类药物以及对阿司匹林的顾虑都告诉了医生。医生表情严肃地说:“你对脑梗塞的预防有一定的认识,但理解有些片面。他汀类药物主要是通过降低血脂、稳定斑块来预防脑梗塞,但阿司匹林也有它不可替代的作用。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能够防止血栓形成,对于预防脑梗塞也非常关键。”
医生接着说:“当然,你担心的出血风险是存在的,但并不是所有人服用阿司匹林都会出现严重出血。在使用过程中,我们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比如年龄、性别、是否有出血倾向等因素来综合评估风险。对于你这种情况,单纯使用他汀类药物是不够的,阿司匹林在预防脑梗塞的过程中也很重要。”
医生还特别提醒林晓,有几类人在使用阿司匹林时确实需要格外谨慎。
剩余32%未读最低0.32元/天订阅作者,解锁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