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脑梗死怎么产生的?
主要是由于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管腔狭窄甚至闭塞,也有因异常物体(固体、液体、气体)沿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或供应脑血液循环的颈部动脉,造成血流阻断或血流量骤减而产生相应支配区域脑供血不足、脑组织软化坏死者。脑梗死是脑血管病(又叫中风)中最常见者,约占75%,病死率平均10%~15%,致残率极高,且极易复发,复发性中风的死亡率大幅度增加。
二、出现哪些症状怀疑脑梗死?
脑梗死的症状与脑损害的部位、脑缺血性血管大小缺血的程度、发病前有无其他疾病以及有无合并其他重要脏器疾病等有关,轻者可以完全没有症状;也可以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肢体瘫痪或眩晕,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重者不仅可以有肢体瘫痪甚至可以急性昏迷死亡或癫痫发作,常见的症状有:
(1)、主观症状头痛、头昏、头晕、眩晕、恶心、呕吐、运动性和(或)感觉性失语甚至昏迷。
(2)、脑神经症状面瘫及舌瘫:言语笨拙,口角流涎或饮水呛咳及吞咽困难。
(3)、躯体症状肢体偏瘫或轻度偏瘫、偏身感觉减退、步态不稳、肢体无力、大小便失禁等。
三、怀疑脑梗死需要做哪些检查?
CT检查
CT检查可以明确病变的部位、形状及大小,但脑梗死起病4-6小时内,只有部分病例可见边界不清的稍低密度灶,而大部分的病例在24小时后才能显示边界较清的低密度灶且较小梗死灶不易为CT显现,皮质表面的梗死也常常不被CT察觉。由于脑出血病人也可表现出肢体活动不利,头痛头晕等等与脑梗死相似症状,早期查头颅CT可排除出血。
MRI检查
MRI对脑梗死的检出极为敏感,对脑部缺血性损害的检出优于CT,能够检出较早期的脑缺血性损害,可在缺血1小时内见到。起病6小时后大梗死几乎都能被MRI显示。并且头MRI检查对小脑、脑干等特殊部位的脑梗死显示清楚。
(中医科黄主任正在为患者进行理疗)
常规检查
血、尿、大便常规及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血糖、血脂、心电图等作为常规检查,有条件者可进行动态血压检查。胸片应作为常规以排除癌栓,并可作为以后是否发生吸人性肺炎的诊断依据。
四、对脑梗死后遗症的治疗
对于患者及家属来说,对于脑梗死的恐惧大多来于脑梗死后遗症,尤其是肢体活动障碍。我科针对脑梗死患者的心理,在鼓励患者树立恢复生活自理的信心的基础上,发挥中医特色,同时辅以针灸、穴位拔罐,刺络放血、穴位注射、耳穴贴压、按摩、理疗等,以减轻病残率提高生存质量。专业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的实施,可尽早适度进行瘫痪肢体等神经功能缺损的康复锻炼,可对患肢近端和远端进行按摩,帮助患肢关节做被动关节活动训练。在病情允许下,鼓励患者进行自主锻炼,最终达到减轻病残率提高生存质量的目的。
患者家属正在为患者医院送来了锦旗▼医院——中医科 ▼患者陈XX,女,85岁,泸县人,平时患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病史,降糖、降压药服用不规律,饮食控制差,患者于15天前突发失语,右侧肢体无力,不能活动,由我院急救收入住院,入院后给予作头颅CT,诊断为脑梗塞,立即给予融栓、降低颅内压,营养脑细胞、控制血糖、血压、营养支持等对症支持治疗,并于3日后积极给予中药汤剂、偏瘫肢体功能训练,针灸、刺络放血、按摩、理疗等康复治疗,患者于第五日恢复语音能力,患侧肢体能活动,于8日后可下床活动,15日后患者也能不需他人帮助自行行走。
↑患者接受治疗前
↓患者接受治疗后
??
黄烈君主治医师医院中医科主任
毕业于西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基础理论扎实,医术精湛,经验丰富,医院执业,曾多次到西医院进修康复科及内科,积累了丰富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擅长运用中西结合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治疗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擅长治疗颈肩腰腿痛、筋伤等骨病骨伤、风湿病、中风、偏瘫及脾胃病等病证,具有独特的治疗方案及良好的治疗效果。
医院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