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轻度脑缺血
老年人脑缺血
脑缺血的症状
脑缺血的原因
脑缺血治疗
颈椎病脑缺血

PED植入术后缺血灶的微出血转化,你知

由于无症状的微出血可能进展为症状性颅内出血,因此,PED术中或术后如何降低缺血事件或缺血病灶的发生率,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要问题。

——摘自文章章节

研究背景

迟发性颅内出血是血流导向装置植入术后的一类常见并发症,其原因尚不明确。症状性颅内出血可能导致严重的不良事件,而那些术后轻微的无症状颅内出血也不容忽视、因为微出血也可能进展为严重的症状性颅内出血。那么,血流导向装置植入术后发生迟发性微出血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血流导向装置术后发生微出血的风险比常规支架更高吗?针对上述问题,日本埼玉医科大学的RyutaNakae等学者开展了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结果于年6月JNS在线发表。

研究方法

该研究纳入了年11月至年3月单中心使用PED治疗的颈内动脉大型宽颈未破裂动脉瘤(PEDGroup),并以年12月至年10月使用常规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动脉瘤作为对照(ENGroup),两组的病例入选标准、排除标准和围手术期抗血小板方案均保持一致。两组患者均在术前、术后第1天和术后6个月进行MRI的随访。

研究结果

PED治疗组纳入30枚动脉瘤(28例患者),常规支架治疗组纳入27枚动脉瘤(24例患者),两组的动脉瘤大小、瘤颈宽、以及其他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ED治疗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更短(P0.)。

术后第1天MRI结果

术后第1天DWI评估结果显示,PED治疗组新发缺血病灶的平均数量明显高于治疗组(5.2vs.2.7,P=0.),T2加权像上两组均无微出血表现。

术后6月MRI结果

术后6个月T2加权像评估结果显示,PED治疗组发生微出血的比例明显高于常规支架治疗组(36.7%vs.11.1%,P=0.);而单个患者的平均微出血灶数量,PED治疗组也明显高与常规支架组(0.6vs.0.15,p=0.)。所有的微出血灶均为无症状性的。

对于支架治疗组,术后6个月发现所有的微出血灶,均与术后第1天DWI发现的新发缺血灶位置相同、考虑梗死出血转化;而对于PED治疗组,除梗死灶本身的出血转化外,22.2%的微出血灶位于术后第1天DWI像发现的新发缺血灶的远端。

A.3D旋转造影诊断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大型动脉瘤;

B.造影剂稀释增强DynaCT重建判断PED充分打开并完全覆盖瘤颈;

C.术后第1天,DWI像发现左侧基底节区和顶叶新发梗死灶;

D.术后第1天,T2加权像未见低信号病灶;

E.术后6个月,T2加权像见左侧基底节区出血病灶,与术后DWI像所示的梗死灶部位相同

微出血的危险因素

将术后6个月所有发生微出血的患者和未发生微出血的患者进行对比,发现微出血组使用PED比例更高(P=0.)、术后第1天新发缺血的比例更高(P=0.)、单个患者术后第1天平均新发缺血灶数量更多(P=0.)。

在PED治疗组内,将术后6个月发生微出血和未发生微出血的患者进行对比,微出血组患者使用弹簧圈的比例更高(P=0.)、单个患者术后第1天平均新发缺血灶数量更多(P=0.02),但两组在术后第1天新发缺血灶的比例无明显差别。

结论

PED治疗术后6个月发生颅内微出血是比较常见的(36.7%),而绝大多数的微出血是术后新发缺血灶基础上的出血转化。由于无症状的微出血可能进展为症状性颅内出血,因此,PED术中或术后如何降低缺血事件或缺血病灶的发生率,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要问题。

本研究存在的几个问题:第一,样本量太小,降低了检验统计的效力,故研究者没有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第二,术后第1天发现的新发缺血病灶,不一定与PED相关,导管或其他因素也可能是造成缺血的原因。我们再思考理解本研究结果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上述不足。

(医院张颖影组稿、医院左乔编译,医院方亦斌副教授审校,《神经介入资讯》主编、医院脑卒中中心兼神经介入中心主任刘建民教授终审)

长按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三级专科
白癜风吃什么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quexuezao.com/nqxdzz/2944.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