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脑梗塞,脑缺血等症)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综合症,病人多为中老年人,往往会有很多种并发症,并发症的出现,给用药、治疗都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因此在临床上,我们要积极防止并发症的出现。
1、心肌梗死
是脑梗塞的常见并发症,目前发病机制不明,有研究表明,很多脑梗塞病人,在急性期,常常伴有心肌缺血的表现,但是这种改变大部分病人在度过急性期后能够改变,有部分病人,可能发展成为心肌梗死。所以,对脑梗塞病人,我们要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如发现有心肌梗死,应对应心脑血管病症采取同时治疗方案,临床常用药物如拜阿司匹林、天欣泰血栓心脉宁片、圣喜降脂宁颗粒等。
2、肺部感染
是脑梗塞病人最常见的并发症。有很多研究表明,肺部感染成为脑梗塞的最主要的致死因素。脑梗塞病人的肺部感染一般与以下因素有关。
●病人长期卧床,产生的沉积性肺炎,因此,在护理工作中,提倡勤翻身,勤吸痰。
●照顾不当,引起病人饮水或饮食呛咳而引发的戏入性肺炎。
●病人使用抗生素不当,造成菌群失调,加上病人多为老年、抵抗力差,也增加了易感因素。
3、尿路感染
见于留置导尿管的病人,或大小便失禁,得不到良好护理的病人,常用治疗细菌性尿路感染的药有起效迅速的西药抗生素,及安全可靠,预后效果好的中药银花泌炎灵片等。
4、肾功能不全
也是造成病人死亡的重要并发症,主要与以下方面因素有关:
●脑梗塞是一种“应激”状态,体内的高肾上腺素水平,容易造成肾动脉收缩,影响肾血流量。
●很多药物如甘露醇、抗生素也会对肾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5、褥疮
病人长期卧床,如果不经常翻身的话,病人的某些骨隆突部分,会对固定的组织压迫,造成局部组织长期缺血、坏死,就形成了褥疮。预防褥疮的最好方法是勤翻身,条件许可,应给病人使用气垫床。
6、关节挛缩
脑梗塞病人如果没有得到良好的康复训练,患侧的肌肉会发生废用性萎缩,在肌肉萎缩和张力升高的共同作用下,关节长期不能正常活动,会造成病人关节畸形、挛缩。患处的关节活动会变得很疼痛。
7、应激性溃疡
出血性中风病人和大面积脑梗死病人,常常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也是临床上常见并发症和常见死亡原因。所以我们在处理这类病人时,常常加用胃黏膜保护剂或制酸剂。
8、继发性癫痫
无论是出血性还是缺血性中风,在过度急性期后,原来脑内的病灶可能会留下“瘢痕”,如果成为异常放电灶,就有可能诱发癫痫,以大发作为主。如果病人发生继发性癫痫,就要开始正规的抗癫痫治疗。
9、脑梗塞后的精神科问题
这个问题越来越得到了 10、痴呆
目前,有报道说,腔隙性缺血灶和血管性痴呆有一定的联系。更有的病人,出现了广泛的皮质下的动脉硬化、梗死,出现认知功能的下降。我们神经科称之为宾斯万格(Binswanger)脑病。
很多研究都表明,脑梗塞病人的痴呆发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但是脑梗塞和痴呆的进一步病理机制的联系,目前还不清楚。
脑梗塞用药:药物治疗脑梗塞最好的方法,应该包括中药跟西药的合理并用。西药起效快,药效强劲,但副作用大,抗药性大,这对于脑梗塞多为中老年患者来讲,西药对肝肾的损伤应从剂量上、服用时间上降低到一个合理程度;现代中药对于脑梗塞这种慢性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优势,但缺点是质量不稳定,服用剂量大,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国提出了中药的二次研发计划,目前市场上的复方丹参滴丸、清开灵注射液都是我国二次研发的成果,主要是选择一些疗效确切的传统中药,进行中药现代化,在提高疗效的前提下,应用现代生产工艺精提精制,使中药的疗效更稳定,目前在治疗脑梗塞的领域,我国国家投资拨款二次研发的中药经过8年时间,已经面市,这个产品就是天欣泰血栓心脉宁片,它是目前我国脑梗塞治疗中药中仅有的二次研发产品,该药内含两个国家一类新药,是传统中药与现代科技融合的典范。
大复方中药的治疗优势是作用靶点多,增效减毒效果好,不容易产生耐药性,但大复方也给二次研发带来了巨大的难度,我国把内含三种药材的复方丹参片二次研发成复方丹参滴丸用了4年的时间,而把10种成份的血栓心脉宁胶囊二次研发成天欣泰血栓心脉宁片用了8年时间,也是目前脑梗塞中药中唯一的二次研发成功的产品。比开发一个新药用的时间还长,进行了严格的临床实验,取得了非常理想的临床效果,为大复方的中药二次研发开辟了新方向。天欣泰血栓心脉宁片,是临床治疗脑梗塞长效性强,安全性高,剂型剂量合理,成份稳定的代表方剂,是脑梗塞患者用药防止复发,改善症状的首选良药(国家医保甲类中药)。
抗血小板聚集类西药:优点是能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起到防止血液凝固,进而预防脑梗塞的作用。美国试验结果显示阿司匹林使首次脑梗塞发生率下降24%,是目前脑梗死防治中的最基本用药之一;缺点是47%的阿司匹林服用者都会产生抗药性,长期服用会产生脑、胃出血危险。代表产品: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