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娟英副主任医师
医院重症监护主任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感染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嘉兴市第六批新世纪专业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嘉兴市中西医结合急危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海盐县杏林新秀,先后多次在省市级各项比赛中获奖,为海盐县十佳青年岗位能手。
毕业于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硕士。长期从事重症监护的抢救及诊疗工作,善在重症医学中融会中西医治疗方案,擅长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急性心力衰竭、重症肺炎以及各种疾病或创伤出现的多脏器功能障碍,尤精于无创呼吸机对Ⅱ型呼吸衰竭及急性左心衰的治疗。曾参与浙江省重大攻关项目的科研研究,主持完成县局级科研项目3项,先后发表各级医学论文5篇。
专病专科介绍
呼吸衰竭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发作时除原发病症状外主要为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表现,如呼吸困难、急促、精神神经症状等,可伴有严重的酸中毒,并发肺性脑病时,还可有消化道出血,均需要紧急抢救,气管插管,或可出现脱机困难。
陆娟英医师疗法:在呼吸衰竭的患者中,尤其存在二氧化碳潴留的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采用“先无创再有创”的方法,即使存在一定的酸中毒或出现昏迷的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严密监测下先给予30分钟至2小时左右的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改善通气,很大一部分病人能都获益,2小时内改善酸中毒及二氧化碳潴留,然后逐渐过渡至间断无创直至停止无创通气,期间以宣肺止咳化痰,解痉平喘等中药辨证施治调理气机,过渡阶段采用鼓励患者吹气球改善肺通气降低二氧化碳潴留以及锻炼肺功能,这使得这部分呼吸衰竭的患者免于气管插管的痛苦,又能跟家属交流,减少机械通气的并发症,缩短了住ICU时间。
急性左心衰急性左心衰是由于某种原因在短时间内使心肌收缩力明显降低和(或)心脏负荷明显增加,导致短期内心排血量急剧降低,肺循环压力急剧上升,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受累心室后向的静脉急性淤血。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最常见和最突出的症状,以端坐呼吸、发绀为主要表现,咳粉红色泡沫样痰,严重者出现具有类似哮喘的哮鸣音的“心源性哮喘”,“心源性晕厥”,“心源性休克”,乃至多脏器功能衰竭、昏迷、死亡。急性左心衰是心脏急症,病情危急,进展迅速,死亡率高,抢救是否及时有效对预后明显相关,故而需分秒必争有效抢救治疗。
陆娟英医师疗法:对于急性左心衰病人,除强心、利尿、扩血管以及镇静、吸氧等传统常规治疗外,熟练地在严密监护下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增加胸腔内压,减少静脉回心血量,降低心脏后负荷,有效缓解肺部淤血现象,减轻肺水肿,纠正低氧血症,迅速改善患者心衰临床症状。这一方法能为患者争取到更多时间来治疗和缓解导致心衰的原发病,具有创伤小,缓解快,效果肯定,不增加并发症,且更易被患者接受。
感染性休克感染性休克亦称脓毒性休克,由微生物及其毒素等产物所引起的脓毒病综合征伴休克。感染灶中的微生物及其毒素、胞壁产物等侵入血循环,激活宿主的各种细胞和体液系统,产生细胞因子和内源性介质,作用于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影响其灌注,导致组织细胞缺血缺氧、代谢紊乱、功能障碍,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乃至短时间死亡。
陆娟英医师疗法:感染性休克病人早期需要液体复苏和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对于这些病人采用早期进行PICCO监测心排量、心排指数、血容量以及血管阻力等,并在PICCO监测数据指导下进行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指导液体复苏,早期发现患者的心功能不全、血管外肺水情况,指导运用补液及利尿剂的运用,减少补液过多、肺水增多的发生率,减少及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在重度感染性休克病人熟练地运用CRRT(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有效地清除体内炎症介质,并在PICCO监测下管理患者体内的液体平衡,明显提高重度感染性休克的抢救成功率,有效减少了治疗过程中肺水肿等并发症的出现,缩短了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这种患者胃肠功能极易且最早受损,且与疾病的预后亦有很大的相关性,在早期肠内营养的同时早期辨证施治予以中药鼻饲调理脾胃促进胃肠功能早期修复,并取得较好的疗效。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