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首都医科医院神经重症医学科长期以来开展以“英文文献分享与导读”为形式的研究生例会(JournalClub),参与的研究生需要全程用英文完成文献汇报及问答讨论,对于研究生学术研究能力及英语口语水平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鉴于此,SVN编辑部特设“研究生园地”系列栏目,特邀首都医科医院神经重症医学科主任、同时也是该例会的发起者与组织者刘丽萍教授,担任栏目主编,我们欢迎并积极鼓励全国各专家导师,指导青年研究生们,在此分享你们在文献阅读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或疑问困惑,我们将为大家搭建一个互动交流、展示风采的窗口与平台。
栏目主编刘丽萍教授
首都医科医院神经病学中心
天坛脑血管病中心NCU主任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客座专家Jean-PaulCollet教授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ofBritishColumbia)临床医学系与儿科系教授、高级临床科学家,脑、行为与发育部主任,医院研究所副主任,质量与安全评价中心主任。
客座专家谷鸿秋博士
北京协和医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博士,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目前主要从事临床研究的统计学设计,统计方法的比较和应用,预测模型的建立、评价与应用以及脑血管病医疗质量临床研究。
本期栏目,由首都医科医院神经病学硕士杨馨漩与大家分享于年5月23日在线发表于TheLancetNeurology杂志上的“Cerebralmicrobleedsandstrokeriskafterischaemicstrokeortransientischaemicattack:apooledanalysisofindividualpatientdatafromcohortstudies”一文。
研究背景
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卒中预防,关键在于预测抗栓治疗患者的颅内出血风险,并权衡缺血性卒中复发风险。脑微出血可能由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内红细胞外渗引起,或可预示着潜在严重的出血风险,特别是接受抗栓治疗的患者。在缺血性卒中队列研究中,脑微出血与继发性脑出血及缺血性卒中复发风险均相关,微出血数量增加,脑出血风险的增加似乎比缺血性卒中更为显著,并且有报道显示脑微出血灶数量≥5个,与脑出血及缺血性卒中复发绝对风险增加的相关性相似。由于既往研究样本量小,出现脑出血结局的患者数量少,不能充分可信地回答高负荷脑微出血或微出血特殊的解剖位置是否预示着脑出血风险高于缺血性卒中复发风险。因此作者建立了微出血国际合作网络(MicrobleedsInternationalCollaborativeNetwork),对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进行大规模汇集分析(pooledanalysis),来验证脑微出血高负荷或其特殊解剖构造对于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其颅内出血的绝对风险是否高于缺血性卒中。
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过检索Medline、EMBASE、临床试验数据库及学术会议摘要等,遴选符合以下条件的队列,收集每个患者的数据进行汇集分析:
(1)前瞻性纳入缺血性卒中或TIA的成年患者;
(2)纳入至少50例患者;
(3)卒中事件随访时间超过3个月;
(4)应用适合的磁敏感序列(GRE或SWI);
(5)应用共识标准和经过验证的量表可靠地记录微出血的数量和解剖分布。
预先设定的主要结局是症状性脑出血或缺血性卒中的复合事件、症状性脑出血、以及症状性缺血性卒中。次要结局是死亡(全因)和血管因素死亡。
研究结果
研究共纳入38个队列,共计例患者(Figure1)。
Figure1.Studyselectionprofile
脑出血及缺血性卒中复合事件、症状性脑出血、症状性缺血性卒中在伴有微出血的患者中发生率较无微出血的患者更高,且它们的校正风险比(aHR)随微出血数量增加而增大;对于不同的微出血数量,缺血性卒中复发风险均高于脑出血,然而脑出血aHR随微出血数量增加而增大的速度快于缺血性卒中;对于不同解剖位置的微出血,复合事件的aHR相似,脑出血的aHR无统计学差异;解剖位置对于缺血性卒中风险有轻微影响(Table2,Figure2)。
Figure2.Kaplan-Meierestimatesfortheprimaryout白癜风治疗体系与技术白癜风治疗体系与技术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