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CT是什么?
听说过“查癌神器”PET/CT吗?
遇到过高端体检的项目包含有PET/CT吗?
检查费数千元的PET/CT是个什么“鬼”您知道吗?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PET/CT的真面目。
首先对于未知,我们会去问下度娘,度娘这么说:
简而言之,PET-CT就是CT与PET的结合,对于CT大家一定不陌生,这个检查会把你全身扫一遍CT,然后进行PET这一部分(如果是PET-MR就是两者一起扫描),利用正电子发射体的核素标记一些生理需要的化合物或代谢底物如葡萄糖、脂肪酸、氨基酸、受体的配体及水等,引入体内后,应用正电子扫描机而获得的体内化学影像(打药水-机器标记显影-图像辨别浓聚灶)。
PET的应用
1.肿瘤疾病
对于肿瘤的应用是PET最大的价值之一。除了发现原发部位病变,还可以发现全身各部位软组织器官及骨骼有无转移病变,对肿瘤的分期非常有帮助,并提供准确的穿刺或组织活检的部位,协助临床医生制订最佳的治疗方案。
病例一:患者58岁,男,CT发现肺部占位1月,余无明显不适,现行PET-CT评估全身情况,评估有无转移灶。
病例二:患者65岁,女,颈部肿大一周,穿刺病理提示:转移性低分化癌,现行PET-CT寻找原发灶,并评估全身其它脏器情况。
病理三:患者,男,38岁,淋巴瘤放疗后,现无明显不适,行PET-CT评估放疗疗效情况,制定下一步诊治计划。
2.癫痫定位
对脑癫痫病灶准确定位,为外科手术或伽玛刀切除癫痫病灶提供依据。
3.痴呆早期诊断
早老性痴呆的早期诊断、分期并与其他类型痴呆如血管性痴呆进行鉴别。
4.脑受体研究
帕金森病的脑受体分析,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指导治疗。
5.脑血管疾病
PET可以敏感地捕捉到脑缺血发作引起的脑代谢变化,因此可以对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和脑梗死进行早期诊断和定位,并进行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
6.药物研究
进行神经精神药物的药理学评价和指导用药,观察强迫症等患者脑葡萄糖代谢的变化情况,为立体定向手术治疗提供术前的依据和术后疗效随访等。
7.高级健康体检
此检查并非健康体检常规检查,但对于肿瘤指标部分升高,又无法找到肿瘤灶的病人,会做这个检查,买个心安。
PET-CT辐射有多大?
PET-CT的辐射分为两部:CT射线产生的辐射和显像剂(大多为18F标记的FDG,一种葡萄糖的类似物)衰变产生的辐射。CT射线的辐射在检查结束即结束,而显像剂的辐射以半衰期长短,消失的时间也不一样。一般建议,检查结束当天适当远离孕妇和小孩,对于自身以及成年家属无明显辐射带来的不良反应。
检查需要主要事项
1.关于费用
全身葡萄糖显像费用大约在-,为自费。
AD/PD/癫痫此类的脑显像,大约在,为自费。
2.空腹检查
要求患者空腹进行全身葡萄糖显像检查,对于食物所产生的血糖,或糖尿病本身的高血糖,会干扰对病变浓聚的判断,无法很好的分清生理性和病理性。
3.检查流程
临床开检查单-PET-CT中心预约-按预约时间到检查中心-问诊医生问诊(记录一个简单的病史,为诊断报告提供信息)-护士测血糖、打针-打药-在候诊室等待45-60分钟(此时患者已带放射性核素,需要在候诊室等候)-技师检查-检查后诊断医生判断是否需要延迟,如需要延迟,需在1小时后再次扫描(延迟是对于不肯定的病灶再次判断,延迟后的放射性摄取对病灶的性质可以给予更好的判断)-结束检查。
3.月经
女性需要月经结束后进行检查,对于月经期子宫内膜增厚,显像可表现放射性摄取增高,对判断子宫病变产生了干扰。
简单解读报告及图像
1.放射性摄取,糖代谢,SUVMax为报告为常见的三个词,一般来说SUVMax越高,肿瘤的可能越大,但不绝对,需要结合CT、临床及诊断医师的经验。
2.身体很多部位(如结肠,会厌等)都会出现放射性摄取增高,此多为生理性。
3.PET和CT两部分相辅相成,不可单独评价病灶。
1.什么是PET/CT?
PET是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的缩写,大家都称其为“派特”,它是一种先进的核医学影像技术;CT是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omputedTomography)的简称,是一种临床已广泛应用且仍在迅速发展的X线断层成像技术。将这两种技术有机地整合到同一台设备上,并把不同性质的图像进行同机融合显示,即形成了PET/CT(“派特CT”)。
2.PET/CT的原理是什么?
众所周知,恶性肿瘤细胞是人体内的“强盗”,它代谢活性非常高,掠夺性的摄取体内的营养,而葡萄糖是人体细胞(包括肿瘤细胞)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恶性肿瘤摄取的葡萄糖远远高于其它正常组织。基于这一特性,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葡糖糖作为显像剂(即18F-FDG)注射到体内可使其在肿瘤等病变组织中浓聚,从而在图像中呈现出一个明亮的点,而这种浓聚点在PET/CT中用SUV最大值进行量化,它的全称为标准摄取值(StandardUptakeValue,SUV),是PET/CT在肿瘤诊断中常用的半定量指标,在评价疗效时的价值较大。
另外,将CT与PET的信息结合到一起,保留了经典的解剖影像的作用,提高了病灶定位的准确性显像。PET/CT显像就好像在坏人身上装上了一个GPS追踪器,无论他跑到哪里,都可以在茫茫人海中将其成功定位。
3.PET/CT主要解决那些问题?
PET/CT在肿瘤方面的应用占其临床应用的90%以上,主要用于肿瘤分期、活性定位、疗效随访、诊断复发、肿瘤筛查、肿块定性。
4.PET/CT查肿瘤是万能的吗?
PET/CT是一种无创的功能加结构的显像方式,相比常规的影像学检查(B超、CT、MRI等)它可以一次性完成对全身病灶的排查,更灵敏、准确、早期的发现病灶,被认为是目前诊断和指导治疗肿瘤的最佳手段之一。
然而,真的所有肿瘤患者都适合做PET/CT吗?
PET/CT并不能查出所有肿瘤。
大部分的肿瘤葡萄糖代谢是增高的,但少部分肿瘤的葡萄糖低代谢会导致显像的假阴性,如肝细胞肝癌、肾透明细胞癌、消化道印戒细胞癌和一些低度恶性的肿瘤等;
小于0.5cm的病灶由于分辨率有限也很难探测出来;
对于一些感染性病变(如结核、真菌等),因为炎症区域内激活的炎细胞摄取18F-FDG增高,会被误认成为肿瘤病灶;
检查前短期内使用过升白治疗、血糖过高、未充分禁食、冬季未充分保暖导致棕色脂肪动员等也会引起“假阳性”或“假阴性”情况。
另外,由于正常脑组织的葡萄糖代谢就很高,所以PET/CT对神经系统的病变检出也存在一定局限性。
确诊肿瘤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并非一个PET/CT便可说明所有问题;每项检查都有其优势,如食道、胃、肠等空腔脏器的的情况内镜检查会更直观,磁共振对于神经系统和软组织更敏感,甲状腺的超声检查可以看到结节的血流、包膜侵犯和微小的钙化等情况。
所以,有时候在做PET/CT检查时,医生还会要求病人进一步进行超声、CT、MRI超声检查。但是,任何一项影像学检查都不是%准确的,确定肿瘤的性质,病理仍然是“金标准”。
5.PET/CT检查安全吗?
PET/CT是一项安全、无创的检查。受检者在检查过程中会受到一定量的辐射,所接受的辐射源有2种:一种是CT扫描时发射的X射线,另一种是PET显像时注射的放射性药物18F-FDG所发射的γ射线;
医院核医学科主任程木华执笔的名为《重新认识PET/CT检查的辐射安全》的科普文章中指出:患者接受一次PET/CT检查,其中PET扫描所需核素产生的辐射剂量约为4.6-6.2mSv,但是第三代PET/CT,受检者的辐射剂量可下降到约3.8mSv,所用的CT比常规CT辐射剂量要低;也有研究显示,受检者进行一次全身18F-FDGPET/CT检查的总有效辐射有效剂量相当于一次局部的(腹部或盆腔)常规CT扫描所产生的辐射剂量。所用放射性核素是一种超短半衰期的同位素,衰变很快,在几个小时内就完全从人体内消失。通过多喝水,加速药物排泄,也可适当降低患者接受核素的辐射总剂量。
毕竟PET/CT检查有一定辐射剂量,使用时要也权衡利弊,诸多核医学专家反对将其视为纯粹的健康体检工具,应严格掌握PET/CT检查的适应症,采用正当化、最优化原则使用PET/CT检查。
6.关于淋巴瘤患者的疑问
淋巴瘤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淋巴组织全身分布的特点及免疫反应的功能决定了淋巴瘤的临床分期和疗效评价较其他肿瘤更为困难。PET/CT能够更敏感、特异地发现淋巴瘤病灶、判断疗效,它被认为在恶性淋巴瘤的诊疗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
7.所有类型的淋巴瘤都适合做PET/CT吗?
PET/CT对霍奇金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和滤泡性淋巴瘤这三种亚型均有稳定的高摄取性,对套细胞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等亚型也有较高摄取;相反,其他类型的淋巴瘤如外周T细胞淋巴瘤、边缘区淋巴瘤、MALT淋巴瘤等类型,FDG摄取不高且稳定性差,一般不首选PET/CT进行分期和疗效评价。
8.做PET/CT需要什么准备吗?需要空腹禁食至少4个小时;血糖控制在10nm/mol以下;女性避开月经期,以免影响妇科显像;化疗后的患者确保检查前一周没有使用过升白针,防止骨髓增生反应影响骨骼显像。9.做了PET/CT还需要做活检吗?PET/CT是一种影像学检查,它不能代替病理,对病灶穿刺或组织活检后的病理结果仍然是确诊的“金标准”;但在还没有活检的情况下,PET/CT可以帮组寻找到活性最高的病灶活检,从而提高活检的阳性率。10.已经确诊了淋巴瘤还要做PET/CT吗?由于淋巴瘤病变可累及全身多处组织器官,在治疗前行PET/CT显像可一次性、快速、准确的排查是否存在全身其他病灶,从而对疾病进行分期;不同的分期,相应的治疗方案也是不同的,可见淋巴瘤治疗前分期的必要性。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