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轻度脑缺血
老年人脑缺血
脑缺血的症状
脑缺血的原因
脑缺血治疗
颈椎病脑缺血

纪念母亲

悲苦作序

清明时节雨纷纷,游子念母欲断魂;慈母往事频频现,白花摇曳泪连绵。古历二〇一七年四月四日,是祭奠母亲过世八整年之后的又一个清明节。连日来,泰山飘雪,黄河呜咽,北风萧瑟,阴雨婆娑。伴着清明节的临近,齐鲁大地时常呈现凄苦悲楚的婉约意境,像是亡故的先人撼天动地,趁着苍茫俯视凡界后生;像是世间晚辈念恋故去的至亲,乘借迷蒙倾诉长别的思绪。慈母离别七八载,音容笑颜刻心间;梦里娘亲犹悠在,醒来惆怅泪湿怀,想提笔,难理绪,母爱如山数不尽,撷拾往事叙不完,追悔尽孝不周全,恸泣难掩抑,至今泪潸然。唯恐折损慈母像,再犯更是伤青肠,黯然未墨展。今春夜梦多,不记不可活,梦里母子常聚守,叙往事,游故园,定格母子像,借墨烙印到永远。

处逆境而坚韧扬智慧而救人

母亲身世坎坷,身经磨难,身心疲惫,积劳奉献。母亲生于年5月21日,卒于年12月21日,享年81岁。社会影响着人生,历史积淀着文明。母亲出生在大汶河畔的一个贫民家庭,11岁那年外祖父鹤然离世,13岁那年,外祖母把母亲托付给自己的小叔小婶,带上三个未成年的舅舅,孤寡四人,随着逃难的大军,踏上了闯关东的保命之路。母亲在16岁那年,带着一个印有红公鸡的木箱子,嫁给了我的父亲,直到年即母亲39岁那年,生育完我们姊妹八个,母亲平凡而伟大的品格才越发彰显。母亲身为长女,幼年丧父,坚强独立勇挑重担的意志不得不打磨;寄人篱下期间,懂事、深思、忍仁、谦让的品格不得不修炼。自己的亲娘亲胞弟,逃荒关外,背井离乡,福祸难料,牵挂思念落寞孤单,无可奈何花落去,苦望长天起波澜,少年本该无愁事,可这纷乱的世道,苦难的家境,考究着母亲,不得不在愁中坚强,不得不在难中自立。

嫁给父亲的20多年间,母亲一连生养了我们姊妹八个——三个姐妹五个兄弟,一个也没死,一个也没弃。在那个病魔肆行的荒乱年代,出疹子,长痘瘊,发疟子,挨饿受冻,哪家不死个仨俩的孩子,那一定算得上奇迹和典范。可我的母亲凭着她的深思与摸索,靠着她的坚韧与筹措,当娘当医当老师,硬是在那苦难的环境下,把我们姊妹八个生养活,拉扯大,教育成对社会有用的人——兄弟五个当中有四个被发展成中共党员。

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家乡,四十年代战火纷飞,五十年代一穷二白。排行在前的大哥大姐们就出生在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那些年,母亲在外,面请长老们指点;回家后,尝试食疗、草疗、偏方疗。每当有谁生了病,母亲就因病取材,因地取药,因季节取偏方,苦心尝试,精心料理,直到把病魔赶跑,把濒临死亡的孩子保命救活。年深秋,六岁的大姐生病发虚,母亲叫父亲到小河套里摸了些鲫鱼,到菜园地里刨了些胡萝卜,掺在一起熬汤,当时重病的大姐连喝了几天,消虚去肿,捡回了生命。六十年代之后,谁得了“胡口瘅”,母亲就用茧蛾扣盛上白矾、黄连,放在铁勺里用柴火煎烧,到了一定火候,再放到堂屋门前的接脚石上用锤头研成碎面。不管多严重的口疮,只要经母亲按药面两回,一定能愈痊。用这种自制偏方,母亲救活了不少邻乡百舍患“胡口瘅”的婴幼儿。都说一个母亲半个大夫,我的母亲胜过很多只图赚钱不用心看病的盲伥野医。那年头,见我们家里人丁兴旺,那些常死孩子的大娘婶子,总把自己后生的娇儿,时不时地抱给母亲代养一番,有叫“八十毛”的,有叫“石柱”“栓住”的,大凡经母亲代养过的“娇巴蛋”,都留养承嗣延续了香火。

勤俭持家家业旺宽人律己暖四方

母亲是福星,母亲是舵手,她引领我们从咿呀学语到会唱《东方红》,从争吃夺食到尊老爱小相互谦让,从蒙昧无知到好学上进,从团结向上到爱家爱国。母亲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母亲的言传身教滋养着我们,和着共和国进步的节拍,按着村风民俗淳朴的基律,我们在成长,在进步,在继承,在发扬。母亲更是我们大家庭精神的鼻祖、灵魂的工匠,没有母亲的开明开发,就形不成我们勤劳自主、宽人律己、敢为人先、扎实奋进的家风族训。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全国浮躁,全民虚妄。母亲未雨绸缪,意识到民以食为天,闲冬荒春饿死人,所以每年秋季,母亲总指引我们满坡遍野拾柴拾草回收残粮瘦果,哪怕是手指头大的玉米核,铜钱大的地瓜片边,母亲也让我们趁着天早无人拾,兄妹结伴早起床下坡再复收。一大早下来,筐篓里总会有或大或小的收获,之后的晾晒储备,就全由母亲操手管护。在那个生产落后万物匮乏的年代,每到冬难熬、闹春荒的时节,母亲积攒的柴草就能在冰天雪地里为我们生火取暖;母亲储藏的干粮残果就能在青黄不接的春季里,和着草根树叶让我们充饥存活。六八年夏秋之交发大水,姑姑家被冲了个底朝天,全家七口人躲在高树上保住了性命,可损失了家产。第二年开春,实在活不下去了,姑姑便带上两个表哥回娘家求帮,求了一周遭,一个皮球大的书包还没求满。惟有我的母亲,把半罐子黄豆全送,把一小瓮高粱分半,不仅装满了表哥们的书包布袋,还额外多送了一袋子瓜干,这救命的义举,感动得老姑临去世还叮嘱儿女不能忘本、不能忘却母亲的救命之恩。

母亲一过门就随父亲过继给了无儿无女无丈夫、寡守老宅的五奶奶,自打记事起,我们就认为五奶奶是亲奶奶,母亲平时称喊五奶奶“娘”。老宅子原来只有五间堂屋,五奶奶住三间,父母及排行在前的姊妹们挤住两间,再后来扩建成十间堂屋,五奶奶仍然住最威望的主三间——母亲信守“儿女不孝住偏房”的古训。我们姊妹八个当中,谁在未成家之前,都争着跟五奶奶通铺做伴儿。五奶奶平时自己生灶做饭,跟五奶奶做伴儿,总能在一早一晚,吃上最应时的瓜果梨桃,最香甜的油饼白馍,最改样的糖酥点心。因为凡是大家庭共有的,总要给五奶奶备留最好的,凡是走亲访友节省稀罕的,都归五奶奶独享专有。可母亲那边,每到开饭时,一大家子人都围挤在东厢房灶台前的矮桌子周边,吃窝头就咸菜,啃煎饼卷大葱,吃地瓜就萝卜,冬喝糊涂夏喝汤,粗食淡饭勉强供趟,难得吃口香鲜的细粮。在那时,任劳任怨的母亲总是站在八银锅的一侧,当着盛饭舀汤的勤务员,吃着或煳或焦没人争抢的残食剩饭,无怨无悔地为一家子人掌舵奉献。

七十年代中期,五奶奶的身体日渐衰微,高血压,冠心病,血脂稠等老年病症连续发作,母亲心急如焚,帮着父亲请好农假,随着父亲用独轮车推着五奶奶四县八乡求医问诊。有一年春季,五奶奶一连吃了邻县一老中医八十六付中草药,每一付都是由母亲为五奶奶煎熬。为了给五奶奶治病,卖粮食,借外债,母亲都在所不惜。母亲常告诫我们:“没有五奶奶帮忙,就拉巴不活你姊妹八个,不是五奶奶行好积德,就没有我们这个人丁兴旺的大家庭。”孝敬五奶奶,体现了母亲的宽厚与仁爱;对待自身的苛刻,映衬了母亲的节俭与自律、吃苦与坚强。

七十年代末,我也就刚能记事,每到“树头花落未成阴”的季节,母亲头晕目眩心绞痛的陈病就应时复发。一发作总是呕吐不止坐卧不宁,等稍有减缓能坐立片刻之时,母亲总是让我们喊来前邻居和母亲同龄的大奶奶,用1号钢针给母亲扎头皮,刺舌根,放鲜血,治晕病。每到那时,我们姊妹几个都惊恐得在旁边抹眼泪。为了省钱省药省工夫,母亲甘愿流血,甘愿受针扎,甘愿独抗病魔独挡灾祸。可对待长辈,对待她自己的生身父母,母亲的慈善与柔肠、追悔与歉疚,显露得又是那么凄美深邃、缠绵悠长——这也正印证了那句千年古训:孝敬婆母更是儿媳恪守的天职。

八十年代初期,农村实行包产到户,生产搞活了,物质丰富了,过年请家堂的习俗恢复了。当我第一次写除夕供奉的牌位时,母亲嘱咐我,一定得把我那素未谋面的外祖父外祖母列在供台上。我压根没有二位祖亲的印象,自打那时,我才知道了外祖父的名字,才记住了外祖母的老家。难怪母亲总在纺棉花的冬夜,哼唱那如泣如诉的乡愁小调,自己唱不到两遍就会簌簌地落泪:“亲娘哎,皇娘哎,拉巴闺女奏么哎,小时不中用,大了好生病,扑拉扑拉好了吧,来个花轿抬跑啦。”每每听到母亲的哼唱,儿时的我总是凄苦地偎依在母亲的身边,木木的,呆呆的,闪闪的泪珠满腮挂。

扬正义息事树正风助人

跨入上世纪九十年代,母亲步入花甲之年,老人家评事息事、伸张正义、主持公道的为人原则,越发呈现,大家庭内事外场,儿娶女嫁,上辈下辈同辈孙辈的琐事碎理,全由母亲料理得井然有序、蔚然可观。前邻居有位老奶奶,一直不把唯一的一房儿媳妇当人看待,三天两头就找茬儿倒坐在门坎,扯着长腔骂儿媳妇的亲娘祖奶奶。有一次又把她那儿媳妇骂得气伸了腿翻白了眼,吓得她那些儿孙们呼天抢地大喊救命,等四邻八舍七手八脚,折腿摁人中,把那差点断气的儿媳妇急救过来之后,我母亲没再给那好骂人的老奶奶留情面,当着众人批评道:“别仗着是上辈婆婆就乱骂人,不为儿也得为孙子,欺负死这个儿媳妇,您拉巴这六个不大不小的孩子,更没好日子过!”老奶奶尽管当时不服气,并且还拐弯抹角地捎骂了一些她看不顺眼的邻居本社,可从那以后,她那儿媳妇就没再被骂到断气挺腿的程度。

还有一年,西邻居新搬来了一对中年夫妻,他们膝下生养了一对挨肩儿的宝贝儿子,老大18岁,老二16岁。可能是当父母的盲目溺爱,也可能是当儿子的不学好料,当发现老夫妻俩累死累活抢收抢种,俩儿子无所事事躲在家里闲看电视时,母亲当头就训:“大忙时节,都半大小子啦,还横草不竖,这可叫人看不惯,懒长了可出息不成好人。常言说得好,养儿强似树,何况树挣钱,养儿不如树,挣下是枉然。”母亲一席话说醒了中年夫妇,说服了年少的儿子。后来听说,那当时,两个儿子都因游手好闲小偷小摸,被派出所给过治安处罚。再后来,在母亲的开导下,大儿子学成了厨师开起了饭店,二儿子学成了司机当起了老板。〇九年听说母亲病故时,已经外迁的那对中年夫妇,专程赶到母亲的灵柩前,吊唁了一番,大哭了一场。

跨入新世纪,母亲按社会人伦赋予的家庭任务社会责任已基本完成,照理说该是颐养天年的时候,可叔婶过世早,撇下五个兄弟,教养、扶持、张罗婚事、生小孩、望月子等大环节事项,母亲总是拖着病体义无反顾地冲在前面。再后来,逢年过节,叔叔家的那几个兄弟,都要亲身到母亲的跟前,拜望叙谈话家常,浓浓的亲情缠绵在每个人的心间。

刻骨的记忆终生的忏悔

自打年春季开始,母亲的心脏病就越发严重,医院的专家大夫分析,母亲的心脏功能严重衰退,心律不齐,血液循环不畅,之所以出现胸闷恶心呕吐晕厥等症状,是因为心脏跳动不规则,脑部缺血缺氧所导致。再后来也咨询过北京方面的心脑血管专家,一致的结论是,母亲年龄偏大,移植心脏或是放置支架都存在较大风险,保守治疗是上策。〇五年犯病,母亲在泰安住院28天,病情稳定转好时,医生劝我们迁回了老家。可自打那次长病之后,母亲的身心明显衰退,语言受阻,声音沙哑,起坐困难,走路蹒跚,儿女们工作上的事情,她无心再品再问,邻居们言差语错的误会,她无力再评再判。眼见着坚强的母亲渐次羸弱,丰富的面容渐显呆板,儿女们的内心凄楚刺痛,总渴望慈爱的母亲重现幸福的容颜。可直觉警示我们,眼前的母亲已是积劳成疾风烛残年回望难现!

好歹我上班的地方距离母亲居住的老宅只有六里地,每逢周三周日,我都要到母亲的身边做些力所能及。梳头时,我触到了母亲干枯而稀白的短发;洗脚时,我抚到了母亲僵硬而骨化的老茧;修指甲时,我感触到,母亲气血败落指甲松涩,岁月的年轮已侵蚀母亲消减了昨日的光华!

母子心相连,梦里梦外有同感。在至,母亲离世前的最后两年里,除了严寒地冻出不了房门,每年春夏秋三季里,母亲总是拄着拐杖,提个蒲团,坐在街口或守在门外,眼巴巴地企盼着儿女们前来祝愿……我们当儿女的,谁如果把母亲搬到自家尽孝心,老人家至多呆个三五天,时间一长,母亲甚至会哭着闹着要返回老宅,的确是“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那两年,每当我面见老人,做点家务琐事之后,只要老天黑不透,母亲总是执意要拄着拐杖,从老屋起身,送儿,望儿,到村口——那情、那景、那黄昏,那街、那路、那身影,我的亲娘啊,今生今世,一想起来,我就泪眼迷离,一走回老家,我就隐隐作痛,正可谓“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我怨恨自己无能,没能让母亲健康长寿百岁平安,我懊恨自己不孝,没能给母亲住房安装空调,致使老人家在严冬里犯病,在冬月里长眠!我不是一个好儿子,在母亲最需要照顾的时候,自己还杂念丛生疑虑重重,以致该做的,才做得那么微不足道,该孝敬的,还有那么大片大片的缺憾和盲点!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我渴望天人感应,今古通明,我愿意为母亲跪服终生!

赞赏

长按







































中科白癜风让国庆不白过
用斑蝥酊后会不会出现斑秃的情况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quexuezao.com/nqxdzz/724.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