铆足“虎”劲开新局。
2月20日上午,由神经外科牵头的省内首家烟雾病MDT启医院肾脏科大楼21楼学术报告厅举行。据了解,烟雾病MDT由神经外科、神经内科、急诊科、影像科、麻醉科、儿科、高压氧科、康复医学科、超声诊断科等多个科室专家组成。
神经外科马驰原主任致辞
神经内科朱武生副主任
医院烟雾病MDT的组长,神经外科的脑血管病外科治疗中心主任茅磊副主任医师主持。神经外科马驰原主任和神经内科朱武生副主任为烟雾病MDT启动致辞。此次会议分专题讲座和现场讨论两个环节。
神经外科茅磊副主任医师主持会议
康复医学科谢财忠主任作专题演讲
专题分享后,各科室专家们进行典型案例分析,现场讨论热烈,各科室专家一道表示,烟雾病MDT的启动,不仅能为患者提供一站式门诊服务,节约患者往返于各专科门诊的就诊时间,同时也节约了患者看病的经济成本,更加促进了烟雾病多学科规范化治疗。
会议的圆满落幕
标志着烟雾病多学科诊疗模式(MDT)
正式启动
高压氧科管亚东主任作专题演讲
神经内科韩云飞副主任医师作专题演讲
“没有躺赢的捷径,只有奋斗的征程。”神经外科马驰原主任谈到:“成立烟雾病MDT,既是传承神经外科在脑血管病治疗方面的优良技术,更是将神经外科亚专科方向做大、做强、做实。”
下一步,MDT联合门诊将最大限度降低患者的就医成本,弥补专科精细化带来的局限性,提高医疗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增加团队成员的学习和受教机会,同时有助于科研科教工作的提升,从而更好地为烟雾病患者提供优良的医疗服务。
01
什么叫烟雾病?
烟雾病(MM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少见的、慢性进行性颅底大血管狭窄或闭塞性疾病,并伴颅底新生血管网形成。因其颅底异常增生血管网在脑血管造影图像上形似“烟雾”,故而得名。目前发病原因尚不明确,研究显示遗传因素在烟雾病的发病过程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影像学上表现主要以双侧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或大脑中动脉近端发生慢性进行性狭窄直至闭塞,机体为满足颅内供血需求,会代偿出现烟雾状细小穿动脉而形成侧支循环。
麻醉科刘杨副主任医师作专题演讲
烟雾病患者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有5岁—9岁和45岁—49岁两个发病年龄高峰期。亚洲人群的发生率较高,而我国尤以安徽、河南、江西等省份为著。患者的表现类似于“中风”,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梗塞、脑出血、头痛、呕吐、癫痫发作、智能减退等。
02
什么是烟雾病诊断金标准?
脑血管造影(DSA是诊断烟雾病的金标准)和磁共振成像(MRI)或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可以判断病情的进展程度以及相应的分期。
影像科刘权慧医师作案例分享
03
烟雾病的治疗?
烟雾病内科治疗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方法。而以颅内外血管搭桥手术为主的多因素联合搭桥方式是治疗烟雾病的主要方法。
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是指将颅外动脉与颅内动脉进行血管吻合,以增加大脑的血供。就像两条平行的马路上架起一座立交桥,故称“搭桥”。烟雾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情绪,避免生气、发怒、激动、过度兴奋等。同时要正确看待疾病,不要丧失治疗信心,更不要悲观失望,有过重的思想负担。此外,还需要保持健康规律的作息,避免过累、过劳。最后,要避免过度换气,平稳呼吸,保护好手术部位,避免手术区域的血管受压。
对于未引起脑出血或脑梗死的烟雾病患者,可以通过规律健康的生活习惯,以及积极的外科手术,来避免烟雾病症状的发作。
烟雾病MDT
门
20
22
诊
时间:每周四下午14:30~17:00。
地点:门诊七楼著名专家门诊14诊室
专家组成
神经外科:茅磊、丁可、张鑫、吴琪
神经内科:韩云飞
急诊科:张炜
麻醉科:刘杨
影像科:刘嘉、刘权慧
儿科:高春林、何旭
超声诊断科:孟庆欣
高压氧科:管亚东
康复医学科:谢财忠
新一年,相信
神经外科
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昂首阔步“一起向未来”
医院政治工作部
监制丨张光辉
总编丨马伟
编审丨杨子江
来源丨神经外科马聪王娟王强
编辑丨周羽佳汪卫东
投稿邮箱丨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