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堵塞或破裂导致局部脑组织血液供应中断而引起缺血缺氧损伤的一组急性脑血管疾病。脑卒中通常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类,也就是人们熟知的“脑梗死”和“脑出血”。
幸运的是,作为一种由生活方式、环境、遗传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导致的疾病,大量临床研究和实践证明,脑卒中可防可治。现阶段,脑卒中的有效防治迫在眉睫。
脑卒中分哪几类?
脑卒中通常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
缺血性脑卒中主要包括: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又叫小脑卒中或一过性脑缺血发作),是脑组织短暂性、缺血性、局造型损害所致的功能障碍。②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和脑梗塞。
出血性脑卒中主要包括:①由于脑出血:系指脑实质血管破裂出血,不包括外伤性脑出血。多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肿瘤等引起。②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表面和脑底部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常见原因有动脉瘤破裂、血管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血液病等。
脑卒中的19个危险因素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为不可干预性和可干预性两类。前者主要包括年龄、种族、遗传因素等,非人力所能改变;后者根据全球疾病负担报告,主要包含5大类共19个危险因素:
代谢因素(包括高收缩压、高空腹血糖、高体重指数、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肾功能不全)、饮食结构因素(包括高钠饮食、高红肉摄入、低水果摄入、低蔬菜摄入、低全谷物摄入、饮酒)、环境或职业因素(包括PM2.5污染、固体燃料相关的家庭空气污染、过高或过低的环境温度、铅暴露)、吸烟或二手烟暴露以及体力活动缺乏。
全球87%的脑卒中可归因于以上危险因素,其中又以高收缩压、高体重指数和高空腹血糖为三大首要危险因素,需格外重视。按需规律体检,早期筛查诊断,并积极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辅以必要的药物治疗有针对且有效地控制上述危险因素,有助于从源头上减少脑卒中的发生及再发。
识记卒中“口诀”
为了记忆和识别这些症状,这里介绍由中国卒中学会提出的“BEFAST”口诀。“BEFAST”的中文意思是“要快”,体现了脑卒中救治的时效性;前五个字母分别对应脑卒中一种警示症状,同时也是快速识别中的一个关键因素:
“B”——Balance即平衡,指平衡或协调能力的突然丧失。患者常常觉得走路不稳,向身体一侧偏斜;或者做精细动作时变得比平时笨拙。
“E”——Eyes即眼睛,指突发的视物困难。与脑卒中有关的视物困难常常表现为复视,通俗地说是看东西一个变两个,多伴随眼球向某个方向运动受限;也会表现为偏盲,即整个视野的左侧或右侧一半突然缺失;还会表现为双眼向一侧凝视。一侧眼皮突然睁不起来也应受到重视。
“F”——Face即面部,指突发的面部不对称。正对患者,看看患者两侧的鼻唇沟是否对称,有没有一侧变浅;再让患者咧嘴笑或者呲牙,观察是不是有一侧口角歪斜。
“A”——Arms即手臂,指手臂的突然无力或麻木,通常出现在身体一侧。将两只手臂平举,看是不是能举到相同的高度;如果可以,就进一步观察两侧手臂平举是不是可以坚持10秒钟。如果有一侧手臂不能上抬或是提前掉下来了,那就需要引起重视。除了手臂以外,家属可以观察一下患者行走的时候有没有拖步,或者不能独立行走。
“S”——Speech即语言,指突发的言语或者构音障碍。患者的表现可以是多样的,比如说话突然变得含混、“大舌头”,或者完全说不出话,也可以是不能理解、交流没有反应、答非所问等。
“T”——Time即时间,强调如果短时间内出现上述症状的任何一种,提示很可能发生脑卒中,务必立即就医,千万不能等待症状自行缓解或消失。这里的时间还有另外一层含义,是要求家属或者目击者牢记患者的发病时间,精确到几时几分,这将有助于急诊医生判断时间窗,制定治疗方案。
END部分图文源于网络,如侵则删
文章编辑:泰州云基地
校对审核:王坤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