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医学”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个神秘又陌生的概念,但氢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探索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年,有人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称吸入氢气可以治疗一种十分恶性的肿瘤--鳞状细胞癌;年,日本医科大学太田成男教授在《NatureMedicine》杂志发表研究论文,采用浓度为2%的氢气治疗动物脑缺血的试验取得成功,氢气医学开始逐渐成为业内研究的一个热点,并于年左右进入中国。
在年-年这12年间,世界范围内共有多篇氢分子医学论文发布,其中来自中国的文献就占了论文总篇数的55%。研究者提出了氢气的抗氧化、抗炎症、抗凋亡、调节细胞信号通路等功能/机制。年新冠疫情爆发,钟南山院士提倡了一个氢氧呼吸的疗法,该疗法还被正式用于新冠第七版诊疗方案,成为氢科技在医学领域应用被广泛认知的一个里程碑事件。
伴随着氢医学各项研究如火如荼地开展,产业界也开启了相关的技术转化应用。36氪近期接触到的纳诺巴伯(音译自“nanobubble”,即纳米气泡)便是其中一家。公司成立于年,总部在上海,在日本也设有办事处,是一家专注于纳米气泡技术的氢分子生物医学转化应用的高新技术企业,业务涵盖制氢、富氢水制备、C端氢健康产品等。此前,公司已获得两轮融资。
纳诺巴伯创始人董事长穆华仑此前曾担任通信公司高管,是个热衷“捣鼓”前沿硬核技术的理工男,在实现了阶段性“功成名就”后开始思考创业方向,即要满足“行业足够大、有新的技术切入、能不能做得久”三大条件。
他认为,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健康一定是未来的大方向。为了选择切入的细分领域,穆华仑带领团队并前往老龄化经验“丰富”的日本进行调研,了解到了太赫兹技术和水素(“氢”)等新兴领域,但前者在市场上几乎毫无声音,“讲它的生物效应,完全没有人理解”,于是最终锁定了氢医学这个赛道。
在后续看论文、结识专家的过程中,穆华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