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血管病是指颅内包括颈动脉或脑内动脉狭窄引起的脑供血不足的一系列临床疾病。最常见的会引起病人头晕、一侧肢体乏力,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还会引起缺血性的脑卒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又称脑缺血性疾病,是一不同程度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总称。
视频
缺血性脑血管病介绍
01
缺血性脑血管病
基础篇
脑梗塞是脑血栓动脉粥样硬化斑
动脉狭窄或闭塞血管损伤成血栓
缺血缺氧坏死见神经功能多受限
病前短暂脑缺血症状轻微不明显
头晕目眩怨劳累想着休息可好转
[解释]
脑梗塞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进而因多种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使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
部分病人发病前有肢体麻木感,说话不清,一过性眼前发黑,头晕或眩晕,恶心,血压波动(可以升高或偏低)等短暂脑缺血的症状。这些先兆症状一般很轻微,持续时间短暂,常常被人忽视.
脑梗塞症状口诀
发病大多正睡眠醒来嘴歪半身瘫
言语不清口流涎重者昏迷也可见
颈内动脉若闭塞同侧偏盲对侧瘫
中动闭塞同侧盲对失感觉完全瘫
小脑后下多眩晕共济声嘶难吞咽
一旦发现医院
早期CT虽不显鉴别出血是关键
分水岭梗塞口诀
何为分水岭梗塞两条动脉边缘带
单侧半球表浅部发生缺血性损害
各种原因血压降供血不足而梗塞
本病好发中老年皮层分梗无表现
前中动脉表浅梗单肢麻木轻偏瘫
后梗多在中后脉偏盲偏身感觉碍
皮层以下分水岭大脑中脉深浅层
偏瘫临床很常见偏身感觉不知疼
基底分水岭脑梗单纯偏身不能动
偏身感觉多障碍单纯面瘫常形成
02
缺血性脑血管病
临床诊断篇
脑血管的全面评价应该包括从结构到功能的系统性评价,脑血管结构的变化会潜移默化的影响脑血管功能,而脑血管的功能的减退反过来也会加重脑血管结构的变化,二者相互影响,共同影响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
图片
脑半球血管解剖
脑血管病变的主要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夹层,血管炎,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症,烟雾病,静脉血栓形成以及静脉发育异常等。很多影像学方法可以对血管形态、结构、侧支进行精准评估和描述,比如血管造影检查、核磁血管成像、CT血管成像以及血管超声等。
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评价应注意以下三方面的诊断评估:识别脑血管病变的原因,评价脑血管的储备功能和明确脑血管的侧支循环。
侧枝循环的评价方法
侧支循环是指当大脑的供血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时,血流可以通过其他血管(侧支血管吻合)到达缺血区,从而使缺血组织得到不同程度的灌注代偿。目前对于侧枝循环的评价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对脑血管进行观察,属于直接评价;另外一类主要对相关供血区的灌注情况进行评价,属于间接评价。直接评价方法为血管评价(TCD、CTA.MRA、DSA)。间接评价方法为灌注评价(CTP、MRP、Xe-CT、SPECT、PET)。
侧枝循环评价金标准仍是DSA
DSA可对狭窄远端的血流状况和侧支循环进行显示,其优点是空间分辨率高,很好的显示各种侧支途径,清楚地显示脑缺血后侧支循环的形态及功能悄况,可观察不同时相的血液动力学改变,是公认的诊断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及其侧支循环的金标准。
侧支循环的常用分级标准为美国介入和治疗神经放射学学会/介入放射学学会侧支循环评估系统,此方法基于DSA的影像分析;
0级:缺血侧没有侧支血管
1级:缺血侧周围有缓慢侧支血流,但部分区城持续无血流
2级:缺血灶周围快速侧支血流,有部分持续无侧支血流,缺血灶仅有部分血流
3级:在静脉期晚期阶段缺血灶有缓慢但完全的血流
4级:通过侧支血流逆向灌注完全且迅速地供应整个血管区
CTA原始图像可获得关于软脑膜侧支的有价值信息,但系统回顾分析显示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与原始图像相比,CTA后处理图像能提供更多信息。
FVH反映二级侧支循环
FVH即FLAIR血管高信号征,被定义为局部的,管状或蛇形的高信号,常见于蛛网膜下腔中,与脑脊液的底信号形成对比。其成像原理基于满血流,可反映软脑膜侧支的逆向代偿血流。
DTFV反映三级侧支循环
随着HRMRI的发展,三级侧支循环的直接评估成为可能。DTFV即深部细小流空,被定义为在连续两个以上T2层面上,围绕在闭塞的大脑中动脉周围的三个或以上的血管流空影。
DTFV在大脑中动脉严重狭窄及闭塞的患者中较为常见。尤其在非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及闭塞的患者人群中。DTFV被认为是在慢性缺血基础上,新生血管网,即三级侧支循环的影像学征象。
脑血流储备功能评价
在临床中我们常常忽略一个非常重要的和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密切相关的因素,那就是脑血管自身储备功能。脑血管储备是指在生理或病理状态下,脑血管自身可以调动的、用以维持正常脑血流及脑代谢的能力,评价指标包括脑血管反应性、脑血流自动调节、脑血管的代谢储备。
脑血流自动调节(CA)是动脉血压(ABP)和脑灌注压(CPP)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时,脑阻力血管通过收缩或舒张压维持脑血流量(CBF)相对恒定的过程。研究发现,通过前/后交通动脉向受损区域的代偿性供血可改善受损区域的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并且和出血部位无关。
03
缺血性脑血管病
三氧治疗篇
视频
免疫三氧血回输治疗机理
三氧进入血液以后会明显提高血氧饱和度,使红细胞活性增加,提高组织的活性,使脑部缺血缺氧症状明显改善。
除此之外,三氧还具有杀菌作用,可以明显提高白细胞的活性,增强其吞噬作用,也会明显增加免疫球蛋白。脑梗死后一般会继发炎症反应,此时三氧可以发挥抗炎作用,进而对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04
缺血性脑血管病
预防篇
脑血管病重在防切莫激动把身伤
自我调节解压力性格宽容要开朗
生活节律要有序避免熬夜赶夜场
饮食清淡戒烟酒多吃纤维便通畅
有氧运动要适量慢跑太极跳广场
降压降脂降血糖危险因素更得防
终生服药要牢记血压平稳最恰当
阿司匹林潘生丁抗血小板要用上
早期应用防痴呆切记没有胃溃疡
慢病防治是大计健康教育要加强
[解释]
除了良好的生活习惯,控制危险因素也非常重要,合理选择有效的降压药物治疗,过度降压会导致脑灌注不足或脑白质疏松,降压需平缓。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阿司匹林与潘生丁的联合使用较单独使用其中任何一种制剂更为有效且不增加如出血之类的不良反应。
卒中后早期应用阿司匹林进行干预,有助于防止痴呆的发生。切记没有胃溃疡,加强对公众的健康教育,才能更好的预防脑血管病。
参考文献:
[1]郭伟莉.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治指南的临床应用观察[J].吉林医学,,32(29):-.
[2]阮明军,郑峰,黄德莲.三参通络汤配合臭氧自体血回输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气虚血瘀型)患者TCD的影响[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1).
[3]郭明远,陈建平,郭媛媛,等.臭氧大自血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估[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16(23):-.
[4]包颖,陈晓虹,姜海涛.臭氧大自血疗法联合辛伐他汀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8(4):-.
卡特臭氧赞赏
人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