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期
作者
苏凡凡
单位
大连医院
病例详情患者韩某,女性,68岁。因发作性右上肢麻木无力1周于-9-4入院。既往高血压病、脑梗死病史。患者于年3月出现视物模糊、视野缺损,行头颅MRI示:1、左侧颞枕叶急性脑梗死;2、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
当时建议患者完善DSA,明确颅内血管病变性质,患者拒绝。给予抗血小板,强化他汀治疗,患者病情尚平稳。
年3月患者出现言语不清加重3天来诊。复查头颅MRI示:
1、左侧额叶多发新近梗死灶;
2、左侧颈内动脉颅内段重度狭窄,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
两次MRA对比左侧颈内动脉C7段较年明显狭窄!
结合患者病史及影像资料,考虑患者左侧大脑中动脉慢性闭塞,左侧颈内动脉颅内段较年3月时明显狭窄。病因: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导致颅内低灌注/栓子清除率下降。再次建议患者完善DSA评估颅内血管情况,必要时介入治疗,患者仍拒绝介入。治疗给予双联抗血小板,强化他汀治疗,患者症状平稳。
此次入院前1月患者停用波立维后,开始出现发作性右侧肢体无力,每次发作持续约30分钟至1小时,刻板发作。入院后复查头颅MRI示左侧颞枕叶、左侧额叶陈旧性梗死。
本次入院后,患者同意行DSA。
DSA示右侧A1发育不良;左侧MCA闭塞,可见新生血管;左侧颈内C1严重迂曲;左侧颈内C7段极重度狭窄;左侧大脑前动脉通过软膜支代偿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
C1段迂曲
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
左侧颈内动脉C7段极重度狭窄
术前诊断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2、左侧颈内动脉C7段重度狭窄
3、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
治疗指征1、患者左侧大脑中动脉慢性闭塞,由左侧大脑前动脉通过软膜支代偿;
2、左侧颈内动脉C7段重度狭窄,存在低灌注/栓子清除率下降;
3、患者经过规范内科药物治疗仍有TIA发作;
4、具备介入治疗指征。
手术风险1、患者血管迂曲,C1及海绵窦段严重迂曲,管壁毛糙,存在斑块脱落风险及建立通路困难;
2、颅内段狭窄,球囊扩张后易出现夹层、急性血栓形成或血管破裂;
3、路径迂曲,支架输送到位较困难。
经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及考虑手术风险后,拟局麻下行左侧颈内动脉颅内段单纯球囊扩张术。
治疗策略1、狭窄段先行小球囊扩张;
2、预扩后观察血管狭窄改善情况,若出现夹层则选择补救性支架植入。
困难1、通路建立:C1迂曲,视情准备中间导管通过迂曲建立路径(术中硬交换导丝拉直颈内动脉,直接采用6F导引导管);
2、球囊,支架到位困难,术前拟定采用单纯球囊扩张,视情进行补救性支架植入(球囊扩张后血管狭窄改善明显,遂未植入支架);
3、术后高灌注:术前尼莫同,术中、术后乌拉地尔控制血压。
手术器械8F动脉鞘,6F导引导管,Transend导丝,Gateway2.0/9mm球囊
术后,复查造影见狭窄处明显改善,未见夹层及血管破裂;左侧大脑前动脉通过软膜支代偿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明显改善。
术后患者感觉良好!??
术后,患者无不适主诉,血压控制在-/60-70mmHg,预防过度灌注综合症。
颅内外血管狭窄是脑卒中的主要原因,在规范内科药物治疗的前提下若仍有缺血事件发生,介入治疗改善血管狭窄情况,恢复正常脑灌注,是预防卒中的安全有效的方法。介入治疗微创,已日渐成为脑血管病的主要治疗方法。
推荐阅读
Re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