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渐冻人症,大家不约而同的会想起冰桶挑战,其实渐冻人症就是医学上所说的肌萎缩侧索硬化。
中医应对运动神经元虽经许多研究,提出过慢病毒感染、免疫功能异常、遗传因素、重金属中毒、营养代谢障碍以及环境等因素可诱发运动神经元疾病的假说,但均未被证实。而中医辨证论治肢体瘫痪在中医中称“痿”,“痿谓于足痿弱举动不能,如痿弃不用之意”,根本原因为肝肾两虚加之外邪入侵“肺热叶焦”肾水更亏,水不涵木,故氧耗精伤,筋骨失其濡养,脉络不和而出现本症症状。
第一步,健运脾胃:人体的气血是由脾胃将食物转化而来,故脾胃乃后天之本。脾胃五行属土,属于中焦,共同承担着化生气血的重任,所以说脾胃同为“气血生化之源”,认为人体的气血(相当于我们所说的能量)是由脾胃将食物转化而来的。又说脾胃是“后天之本”就是人生存的根本。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水谷(饮食物)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使得人体具有一个良好的吸收能力,能够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其精微的输布,血行畅通,关节疏利,筋骨强健,肌肉发达,肢体活动有力。
第二步,补益肝肾“肝肾同源”:肝与肾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肝藏血,肾藏精,精血相互滋生。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肝血依赖肾精的滋养。肾精又依赖肝血的不断补充,肝血与肾精相互资生相互转化。精与血都化源于脾胃消化吸收的水谷精微,故称“精血同源”。在脾胃功能虚损较轻或是运化能力尚可,可以兼顾肝肾不足的问题,根据患者个人病情体质情况也可一二步同时进行。
第三步,修复正气,固本培元,增强机体免疫力:中医的理论中有这么两句话“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即人体的抵抗力。祖国医学很重视人体的“正气”,认为在一般情况下,只要人体的正气旺盛,如功能正常,气血充沛,卫气固密,使得外邪的侵袭得到防御,不易发病。
主治医师:王世龙,男,汉族,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中医主治医师,从医20余年,通过中医经典理论及多年临床经验的积累,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治疗理念,在不断的摸索和探究中对神经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运动系统疾病中的一些疑难杂症的治疗取得了一些成效。
病案举例患者唐某,女,56岁,因“言语含糊,左侧肢体无力进行性加重半年余”于年8月3日就诊。患者自觉咽喉部不适1年,出现言语含糊说话费力半年余,伴饮水呛咳,吞咽尚无梗阻,同时伴左侧肢体无力,上肢尤甚,症状进行性加重,左上肢肌肉萎缩,以左手骨间肌、大小鱼际肌萎缩明显,舌肌轻度萎缩,伴肌肉跳动,言语含糊,舌淡红苔薄腻,脉细。
肌电图检查:双手第一骨间肌,胸锁乳突肌纤颤(++),可见巨大电位,多相波增多,胫前肌纤颤(+),正相波(++),多相波增多,考虑运动神经元病。
头颅MRI:两侧大脑半球白质区少量缺血灶。
诊断:
中医:痱(肾虚痰浊上泛);西医:运动神经元病,肌萎缩侧索硬化。
治拟: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地黄饮子加减)熟地黄15g,山茱萸12g,肉苁蓉15g,巴戟天12g,肉桂(后下)5g,淡附子6g,全蝎6g,蕲蛇6g,砂仁(后下)6g,川石斛12g,姜半夏12g,石菖蒲12g,配合炙马钱子胶囊1粒,每日3次,逐渐加量至2粒,每日3次维持。西药:复合维生素B,叶酸等。药后自觉言语较前清晰,咽部不适感减轻,守原方继服,饮水呛咳好转,肢体肌力改善不明显,但肉跳感明显减少。随症加减连续服用3个月,症状稳定。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