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QRS波的定义与诊断标准
1、一般fQRS波是指心室波呈rSr’、rSR’或R或S波上有切迹或心室波呈多相小波者;
2、冠心病患者fQRS波出现在前壁、侧壁或下壁的相邻两个导联上,且fQRS的分布范围与相应的冠状动脉供血部位相一致;常规12导心电图记录上仅有1个导联出现fQRS波,其诊断意义不明。个别正常人心电图亦可有fQRS波。
3、QRS波宽度<0.12秒者,诊断fQRS的定义为:V1﹣V3或Ⅰ、aVL与V5、V6导联fQRS波不符合右束支或左束支传导阻滞者;
4、QRS波宽度≥ms者,诊断fQRS的定义为:相邻2个导联的R或S波上出现>2个R’或R或S波上有≥2个切迹;或室性早搏的R波上有2个切迹,且切迹之间距离>40ms时,定义为fQRS阳性(DAS等)。
上述标准适用于束支传导阻滞,起搏QRS波或室性早搏等。
fQRS发生机制
1、梗死区内阻滞或梗死区周围阻滞;
2、多发性灶性梗死;
3、局部心肌疤痕化导致心室肌不同步除极,常伴心肌运动障碍与缓慢传导。
缺血性心肌病与fQRS波
1、众多研究揭示,fQRS波是心肌梗死后心肌疤痕的心电图标志物,其敏感度与阴性预测能力超过异常Q波;
2、异常Q波与fQRS诊断不同部位陈旧性心梗能力相似,均大于90%;但有报告显示,fQRS的诊断敏感性高于病理性Q波(85.6%:36.3%);
3、fQRS对老年人、女性糖尿病或忧郁症患者的不典型隐匿性MI的诊断有特殊价值;
4、Pei等前瞻性研究发现,MI合并心衰伴fQRS波者,其心源性猝死发生率较无fQRS者高2.7倍;
5、对例冠心病患者平均随访57个月,有或无fQRS者全因死亡率分别为34%:与26%,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0%与28%;
6、在接受ICD一级预防治疗的心梗病人中fQRS可预测心律失常事件。Q波MI病人中有fQRS波者复发性心脏事件高(HR2.68P=0.),且为死亡率增高的独立预测因素,
7、年Akgul报道,根据STEMI发病后48小时内有无fQRS,将接受PCI治疗的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fQRS(+)者为91例,fQRS(-)者例。随访1年显示,前组fQRS(+)者全因死亡率明显增高(HR5.24,P=0.01),且入院后的急性期死亡率前组亦高于后组。
fQRS波预测恶性心律失常
1、协助检出左室室壁瘤并协助判定周边异位心律的起源部位;
2、特发性扩心病患者fQRS波越多,复发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亦越高;
3、后天性长QT综合征伴fQRS者,极易发生晕厥,多因素分析显示,仅fQRS(+)为扭转性室速的预报因素;
4、不同病因左心收缩功能不全合并fQRS者,为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
5、最近有人报道例Brugada综合征患者中,43%伴fQRS;且SCN5A突变组中高达33%有fQRS;而无突变组中仅5%有fQRS波,更重要的是,fQRS(+)为发作晕厥的独立预测因素,而晚电位、有无SCN5A突变与心室电刺激能否诱发VT/VF均不能预测Brugada综合征患者是否会发生晕厥。
6、年英国学者对fQRS是否可预测猝死进行了Meta分析。
对-期间的12个研究中例不同心脏病患者进行了分析。其中78%为男性,60%病因为冠心病,39%接受ICD植入。随访时间为14-53个月,期间/例死亡。分析显示在LVEF>35%的患者中,fQRS(+)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比fQRS(-)者高5倍,死亡率增加2倍。结论:fQRS为猝死的心电图标志物。
fQRS的潜在应用价值
缺血性心脏病:
1、揭示隐匿性心肌梗死;
2、心梗后判断预后;
3、SCD预警信号;
4、检出节段性心肌异常;
5、恶性心律失常的标志物:已用于Brugada综合征、扭转型室速、获得性长QT综合征等;筛选ICD适应证;协助定位室性异位心律消融靶点;
6、结构性心肌病:检出左室室壁瘤与右室心肌病。
7、fQRS波消退的临床意义。对67例接受CRT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其中39例(58%)为有反应者。多变量分析显示,仅fQRS波消失为CRT治疗有效的预测指标(OR0.,P<0.),另一最新报告亦显示同样结果。现认为fQRS消失为心肌逆向电重构表现。
8、fQRS与AICD放电的关系。例(缺血性心肌病42%,Brugada综合征24%,其他疾病34%)接受AICD植入者,其中40%患者fQRS(+)。在平均2年随访后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fQRS(+)为ICD激活放电的独立预测因素(HR=5.32,P<0.)
来源:心血管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