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对脑血管痉挛和迟发性脑缺血(DCI)的机制尚不清楚,一些研究认为动脉瘤破裂后内膜受损,启动炎症级联反应,从而活化血小板和促进血栓形成,导致DCI和不良预后。
————摘自文章章节
研究背景脑血管痉挛和迟发性脑缺血(DCI)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严重并发症。目前对脑血管痉挛和DCI的机制尚不清楚,一些研究认为动脉瘤破裂后内膜受损,启动炎症级联反应,从而活化血小板和促进血栓形成,导致DCI和不良预后。然而目前对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否使用抗血小板治疗仍存在争议。爱荷华州艾美医疗中心神经外科NagahamaY通过研究双重抗血小板治疗(DAPT;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脑血管痉挛和DCI的影响,结果发表在《JournalofNeurosurgery》在线上。
研究方法表1为研究对象临床特点
该研究对年7月至年4月期间接受aSAH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患者分为2组:接受支架辅助栓塞或因放置血流导向装置需要DAPT(DAPT组)的患者,以及仅接受栓塞而无需DAPT的患者(对照组)。使用单变量和多变量逻辑回归比较两组之间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和DCI以及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在本研究中纳入的例aSAH患者中,例符合纳入标准并纳入分析(DAPT组85例,对照组76例)。接受DAPT的患者症状性血管痉挛(OR0.,CI95%0.-0.,P=0.)和DCI(OR0.,CI95%0.01-0.,P=0.)的风险显著降低。而两组患者因脑室外引流和脑室腹腔分流相关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相似(4%vs2%,P=0.9)。
图1两组患者脑血管痉挛和DCI的发生率
结论使用DAPT可降低aSAH治疗患者的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和DCI风险,但不会增加出血性并发症的风险。
图2两组患者良好预后(mRS1-2分)的发生率
图3脑血管痉挛和DCI的病理生理机制假说
血小板被认为在临床血管痉挛和DCI的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而DAPT可以通过其抗血小板和抗炎作用减轻血管痉挛和DCI的严重影响。ASA=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Plavix=氯吡格雷;TXA2=血栓素A2;TXB2=血栓素B2。
(医院张颖影组稿,医院Serena编译,医院方亦斌副教授审校,《神经介入资讯》主编、医院脑卒中中心兼神经介入中心主任刘建民教授终审)
长按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