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轻度脑缺血
老年人脑缺血
脑缺血的症状
脑缺血的原因
脑缺血治疗
颈椎病脑缺血

我要当医生节目预告医生中的战斗机驾

有位外科医生说:做手术就像驾驶双座战斗机,外科医生是后座的武器操作员,瞄准目标发动进攻,而坐在他前面的还有一位飞行员,负责驾驶操控飞机,他就是麻醉医生。7月28日《我要当医生》将邀请一对身经百战的黄金搭档做客节目,他们是:医院麻醉手术中心主任米卫东,医院普外科副主任杜晓辉,和您一起聊聊手术那些事。

01:06

▲《我要当医生》本期话题精彩抢先看

为什么把麻醉医生与外科医生

的合作比成“机组搭档”?

米主任告诉我们,外科医生负责手术,就像发射导弹或其它武器一样,是为了击中摧毁目标。那么对于麻醉科医生而言,主要任务就是驾驶飞机,保证飞机安全平稳的飞行。飞机就相当于病人的机体,如果飞行、战斗过程中,遇到了像雷电,磁场干扰,气流等情况,也就是病人的生命体征发生了变化,出现血压剧烈波动,出血,呼吸不畅等情况,麻醉医生会及时做出相应地处理,只有在病人生命体征稳定的情况下,外科医生才能安心“作战”。

麻醉,从手术室延伸到病房

专家告诉我们,现在评价一个病人的手术是否成功的标准已经改变。以前,外科医生彻底地切除了病灶,病人安全顺利地出了手术室,手术就算成功了。而新的理念认为,病人手术后无并发症,快速、优质地康复,回归社会,才算是手术成功。因此,麻醉医生的工作也从手术室延伸到病房,延伸到病人早期的康复,甚至延伸到病人出院以后的疼痛管理。

信息时代,医学进步会给

患者带来怎样不同的体验?

今年3月16日上午,全国首例基于5G的远程人体手术——帕金森病“脑起搏器”植入手术在医院医院成功完成。医院医院的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凌至培,通过5G网络实时传送的高清视频画面,远程操控手术3个小时,成功为身处北京医院的一位患者完成了“脑起搏器”植入手术。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杜主任告诉我们,在5G通讯技术的支持下,远程手术成为可能,这将极大地改变人们的生活,特别对边远地区的病人、驻扎在海岛、山区的边防战士更是福音。此外,3D技术可以把医生的手术视野扩大五至十倍,使手术更精准。未来两三年,智能手术机器人可能问世,意味着未来医学可能向着自动化、人工智能的方向迈进。

米主任表示,未来的大数据采集分析,会对麻醉医生在决策中给予更大的支持。在个体手术过程中,大数据分析会给医生更多提示,使其能预测病人十分钟、二十分钟之后可能出现的生命体征变化,比如心脏的抑制性情况,血压变化等等,麻醉医生提前采取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手术因此会越来越安全。

我们相信,在新技术的助力下,外科医生和麻醉医生,这对手术室里最亲密的战友,将携手带给患者更舒适、更安全的医疗体验。

7月28日北京卫视早8:00

《我要当医生》

▲医院

麻醉手术中心主任米卫东

▲医院

普外科副主任杜晓辉

▲本期节目录制现场

来源:我要当医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quexuezao.com/qdnqx/12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