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轻度脑缺血
老年人脑缺血
脑缺血的症状
脑缺血的原因
脑缺血治疗
颈椎病脑缺血

脑卒中的基本概述和常用的康复评定方法

北京最好的治疗这种白斑皮肤疾病的医院是哪个? http://www.zgbdf.net/baidianfengjiankangzixun/baidianfengpinglun/4070.html

脑卒中是由急性脑循环障碍所致的局灶性神经缺损和功能障碍的一组疾病的总称。

当我们接诊脑卒中患者的时候,我们首先想知道患者是缺血性卒中还是出血性卒中,这就需要我们掌握脑卒中的病理分型。

脑卒中病理分型: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

缺血性卒中又称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有症状体征的腔隙性脑梗。

脑血栓形成: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而致血管增厚,管腔狭窄闭塞和血栓形成,引起脑局部血流减少和供血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软化坏死。

脑栓塞:是各种栓子随着血流进入颅内动脉使血管腔急性闭塞,引起相应供血区脑组织缺血坏死及脑功能障碍。大多为心源性栓子脱落,为慢性房颤,风湿性心瓣膜病、心内膜炎形成的附壁血栓脱落,导致大脑半球梗死。

有症状体征的腔隙性脑梗:发生于脑深穿通动脉(或其他微小动脉)的缺血性微梗死(或软化灶),经慢性愈合后所形成的不规则腔隙。

出血性卒中,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出血:在高血压和脑血管病变的基础上,由于突然的精神刺激或体力负荷剧增,导致血压激增超过脑血管的承受力,引起血管破裂而致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为脑底部动脉瘤或脑动静脉畸形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与遗传和先天性发育缺陷有关。

其次,我们应该了解患者的病变部位,这就需要我们掌握脑的基本结构、功能及影像学表现。

病变部位与相应的症状体征

大脑包括左右大脑半球和深埋大脑半球深部的基底节区。

基底节区是影像学名词,也是脑卒中的好发部位,包括基底节及其周围的白质、内囊。我们应熟练掌握。

基底节:是包埋于大脑髓质中的灰质团块,位于大脑基底部。主要包括屏状核、尾状核、豆状核、杏仁体等。纹状体:尾状核、豆状核合称纹状体。主要功能是维持骨骼肌的张力,协调肌群运动。口诀:基底核,埋脑底,屏尾豆状杏仁体,尾豆合称纹状体,协调运动及张力。

内囊:位于背侧丘脑、尾状核、豆状核之间,是大脑皮层与脑干、脊髓联系的神经纤维通过的一个重要部位。在脑的水平切面上呈“><”状,分为内囊前肢、内囊膝、内囊后肢三部。由于内囊前肢和膝部有运动神经纤维通过,内囊后肢有感觉神经纤维和视反射纤维通过,也就是说,我们所感知的各种外界刺激及大脑皮层下达的各种命令,相当大的一部分都是从内囊通过的,所以,内囊是一个关键的交通通道道口,重要的解剖部位,一旦这个部位病变,就会出现典型的三偏征,即病灶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

大脑半球受损(颈内动脉系统):额叶病变运动性失语、精神症状,顶叶病变失读和失用,颞叶病变感觉性失语,枕叶病变出现视野缺损。

脑干病变:脑干包括中脑、脑桥和延髓,主要功能是维持个体生命,包括心跳、呼吸、消化、体温、睡眠等重要生理功能,均与脑干的功能有关。

小脑受损:共济失调、眼球震颤、构音障碍。

最后我们还要询问患者的既往病史,以了解相关的危险因素

包括年龄;高血压;心脏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史;吸烟;糖尿病;家族史;久坐的生活方式;高血脂等。

常用的康复评定内容

1.运动功能分级: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定法

表1.偏瘫肢体运动功能评定法(Brunnstrom法)

级别

上肢

下肢

Ⅰ级

弛缓,无随意运动

弛缓,无随意运动

弛缓,无随意运动

Ⅱ级

开始出现共同运动或其成分,不一定引起关节运动

出现轻微屈指动作

最小限度的随意运动,开始出现共同运动

Ⅲ级

痉挛加剧,可随意引起共同运动

能全指屈曲、钩状抓握,但不能伸指

随意引起共同运动,坐位和立位时,髋、膝、踝可屈曲

Ⅳ级

痉挛开始减弱,出现一些脱离共同运动模式的运动:①手能置于腰后部;②上肢能屈曲90°(肘伸展);③屈肘90°,前臂能旋前旋后

能侧捏及松开拇指,手指能半随意地小范围伸展

①坐位,屈膝90°,足跟触地,踝能背屈;②坐位,足可向后滑动,使屈膝大于90°

Ⅴ级

痉挛减弱,基本脱离共同运动,出现分离运动:①上肢外展90°(肘伸展,前臂旋前);②上肢前平举及上举过头(肘伸展);③肘伸展位,前臂能旋前旋后

①用手抓握,能捏圆柱状及球状物,但不熟练;②能随意全指伸开,但不能单独伸展

①健腿站立,患腿可先屈膝,后伸髋;②立位,膝伸直,踝能背屈

Ⅵ级

运动协调近于正常,手指指鼻无明显辩距不良,但速度比健侧慢(≤5秒)

①能进行各种抓握;②全范围的伸展;③可进行单个指活动,但比健侧稍差

协调动作大致正常:①立位,髋能外展超过该侧骨盆所能达到的范围;②坐位下,伸直膝可内外旋下肢,同时能完成足的内外翻

2.痉挛程度:改良Ashworth肌张力分级

0级无肌张力增高。

Ⅰ级肌张力轻度增高,ROM之末。

Ⅰ+级肌张力轻度增高,ROM后50%并始终有一定阻力。

Ⅱ级肌张力明显增高,大部分ROM,但仍易活动。

Ⅲ级肌张力严重增高,被动活动困难。

Ⅳ级僵硬于屈曲或伸展位,不能活动。

0无Ⅰ末Ⅰ+后Ⅱ大Ⅲ困Ⅳ不能

3.MMT肌力分级标准

表2.MMT肌力分级标准(Lovett)

级别

名称

标准

相当正常肌力的%

0

零(Zero,O)

无可测知的肌肉收缩

0

1

微缩(Trace,T)

有轻微收缩,但不能引起关节活动

10

2

差(Poor,P)

在除重力状态下能作关节全范围运动

25

3

尚可(Fair,F)

能抗重力作关节全范围运动,但不能抗阻力

50

4

良好(Good,G)

能抗重力、抗一定阻力运动

75

5

正(Normal,N)

能抗重力、抗充分阻力运动

4.平衡功能分级

0级:不能维持平衡

Ⅰ级:静态平衡即人体在无外力及姿势改变时保持稳定状态的能力。

Ⅱ级:自动动态平衡:即人体在进行各种自主运动,如由坐到站或由站到坐等各种姿势间的转换运动时能重新获得稳定状态的能力。

Ⅲ级:他动动态平衡:即人体对外界干扰,如推、拉等产生反应,恢复稳定状态的能力。

5.步行能力评定

表3.Holden步行能力分级

级别表现

0级:无功能不能步行或需2人以上的协助;

1级:需要大量持续性帮助需要1人连续不断地帮助才能行走;

2级:需少量帮助需1人在旁以间断的接触身体的帮助行走,步行不安全;

3级:需监护和言语指导需1人在旁监护或用言语指导,但不接触身体;

4级:平地上独立在平地上独立步行,在楼梯或斜坡上行走需帮助;

5级:完全独立任何地方都能独立步行。

6.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评定

目前临床上用于能力评定的方法很多,其中修订的Barthel(ModifiedBarthelIndex,MBI)最常用,指数共检测10项活动内容,根据患者完成某项活动的依赖程度,分别给予记分,完全自理为分,完全依赖为0分。Barthel指数分级法将ADL能力分为3级:61~99分为良,有轻度功能障碍;41~60分为中,有中度功能障碍;小于或等于40分为差,有重度功能障碍。

表4.修订Barthel指数记分法

项目

完全自理

部分自理,较少帮助

很大帮助

完全依赖

进食

洗澡

修饰

穿脱衣裤(包括鞋袜)

大便控制

小便控制

用厕

床椅转移

行走

上下楼梯

10

5

5

10

10

10

10

15

15

10

5

0

0

5

5

5

5

10

10

5

0

0

0

0

0

5

5

0

0

0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quexuezao.com/qdnqx/5189.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