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来自美国的74岁老人JerryCrosetti突发急性缺血性脑梗,被送到苏大附一院之际,右侧肢体偏瘫、失语、意识朦胧,已经离发病超过5个小时了,徘徊在生死关口,苏大附一院介入科在最后的半个小时之内,为他打通了闭塞血管,实施高难度的介入取栓手术,经过近2周的后续治疗,患者的神经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恢复,可以自己站立、行走,并且发病后第一次能够自行沐浴。目前患者已经康复出院了。
10月24日、周六、凌晨,叮铃铃……,苏大附一院介入科的陈珑博士刚刚入睡,就被一连串急促的铃声从梦中惊醒。急诊科来电:“74岁老年男性,周五晚7点半左右看电视时突发右侧肢体偏瘫、肢体肌力0级、失语、意识朦胧,考虑患者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送达急诊室时患者已经错过了神经内科急诊静脉溶栓的时间窗了,微创介入还有办法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突发的脑供动脉闭塞,并引起随之而来的大面积脑组织缺血坏死。如果在最短的时间内打通闭塞血管,恢复大脑的供血,还有可能挽救部分缺血的脑组织。此时此刻、时间就是大脑。而现在离患者发病时已经过了整整5小时。
陈医生迅速到达急诊室,进一步查看患者,询问病情。患者是一位在华工作的美国老人,一直有房颤病史。医院CT提示后循环脑干梗塞,CT已可见低密度灶。医院感觉治疗希望渺茫,随即转入了苏大附一院。如果真如医院诊断,患者已发生了不可逆转脑干梗死,那么无论是内科静脉溶栓还是介入微创手术取栓都是禁忌的。但是经过仔细阅读患者的CT影像资料后,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这很可能是一个急性左侧大脑中动脉阻塞引起的脑卒中事件,而并非是一个已经发生、不可逆转的脑干梗死病例。做出了这样的判断后,陈医生立即意识到,如果能在患者发病后的黄金8小时内紧急恢复患者血流,还是有希望挽救患者部分未完全缺血坏死脑组织,从而获得良好预后的。于是,陈医生立即向介入科刘一之主任汇报病情,同时开始与患者家属谈话沟通。刘主任快速汇报卒中中心负责人方琪副院长、联系麻醉科备班、同时安排介入DSA手术室备班技师、医院。
在方院长的统一部署下,患者完成了包括CTA在内的所有必须相关检查,送达DSA机房;介入科刘一之主任,陈珑医生,麻醉师蔡姝,DSA手术室护士魏亮、技术员李闯都以最快的速度全部到达DSA手术室,准备就绪。患者成功麻醉,顺利建立手术通路。完成血管造影,正如之前的诊断,患者确实为左大脑中动脉近端主干闭塞。看到造影结果的刹那,刘主任和陈医生不约而同地说道,留给我们的时间大约只有半小时了!
半小时,救命的30分钟内,必须完成闭塞血管的再开通!刘主任快速地浏览造影图像,测量好相关数据,选取了一枚合适管径的取栓支架,然后凝神屏气,熟练地一次就将微介入器械通过了患者闭塞的脑内血管,接着引入支架于闭塞段血管,打开支架,停留10分钟,等待支架网眼缓慢压入栓子内,最后回收取栓支架。整个手术过程一气呵成,取栓支架顺利取出后,可见支架上取出长条的血栓。再次造影,患者闭塞的左大脑中动脉恢复了血流。他们在黄金8小时内打通了患者的闭塞血管,恢复了患者的左侧大脑供血。
停止麻醉,患者清醒后,右脚立即可以抬离床面了,右手也可以移动了,紧接着患者完全麻醉苏醒,可以配合医生的简单指令进行肢体活动,真是太振奋人心了。经过近2周的后续治疗,患者的神经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恢复,右侧肢体肌力恢复到了4级,可以自己站立、行走,并且发病后第一次能够自行沐浴,患者和家属都对治疗结果感到非常满意。
“据介入科刘一之主任介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一旦发生、进展迅速,致死率和致残率都非常高,是严重影响广大人民群众预期寿命及生活质量的高危疾病。由于脑组织对缺血缺氧非常敏感、耐受性差,因此如果大脑缺血时间太长,那么即使开通了闭塞血管,恢复了脑组织供血,也无法挽救已经缺血坏死的脑组织。每延迟开通脑供血血管1秒钟,就会新增一部分缺血坏死的脑细胞。如何快速打通患者闭塞的脑血管,尽早恢复大脑供血、挽救神经功能,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键。长期以来,针对缺血性脑卒中的经典治疗方法为静脉使用溶栓药物以期依靠溶解血栓,恢复血流。但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窗非常有限,仅为发病后的4.5小时,医院时往往已经超过了这个时间窗,从而丧失了最佳治疗时间。这使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一直居高不下。但是近年来随着介入微创技术和新材料的不断发展,以显微器械进行微创介入取栓的新时代终于来临。这一治疗方法一举将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时间窗从发病后的4.5小时延长到了发病后的黄金8小时。世界上多个先进医疗中心的研究结果都表明,介入取栓法能够使将近一半的患者从该项治疗中获益,因此其已被列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线治疗方案。国际治疗指南推荐,一名急诊性缺血性脑卒医院就诊,一经诊断明确,如果在其发病后的4.5小时内,应立即使用静脉溶栓方法进行紧急的前哨治疗,与此同时要积极联系安排微创介入治疗,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快速开通患者闭塞血管,恢复脑组织血流灌注。这就是当今世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领域上最为流行和推崇的,静脉溶栓与微创介入取栓完美结合的桥接治疗;但如果医院后已经超过静脉溶栓的黄金4.5小时,也仍有补救措施,此时可直接联系安排微创介入手术为患者取栓,以争取在黄金8小时内开通闭塞血管,最大限度地挽救缺血脑组织,以挽救生命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此次事件中的患者就是该项技术的获益者。“刘主任介绍,虽然介入微创取栓高效、快捷,但是迄今为止,介入取栓治疗仍是一项非常有挑战性的高难度手术。术者需要接受长时间的神经介入治疗专科培训,才有能力在短短几十分钟甚至十几分钟内,打通平均直径只有2~4mm的颅内闭塞血管。苏大附一院介入科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就已经开展了急诊缺血性脑卒中的介入治疗,现有团队成员皆为留学回国人员,仅近1年多来就利用最新的微创介入取栓手术治疗急诊脑卒中患者20余例,大多数患者已经获益于该项技术,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而苏大附一院的脑卒中中心在神经内科教授方琪院长的率领下,整合了神经内、外科、介入科、康复科等学科的优势资源,成为了江苏省内为数不多的既能开展急诊内科静脉溶栓,又能开展急诊微医院。因此医院也在年一举成为国家卫计委第一批授牌的全国15个高级卒中诊疗中心单位之一。科室信息:
医院介入科
主任:倪才方;副主任:刘一之、朱晓黎
病房:十梓街院区—35区(16号楼)
医生办公室:;
护士站:
平江院区—18区(18楼西)
医生办公室:;
护士站:
介入手术室:
十梓街院区—影像楼3楼
平江院区—1楼西北
门诊时间:每天都有常规介入门诊、血管病专科门诊(专家或普通)
门诊地点:十梓街院区门诊大楼外科17、19号诊室
平江院区门诊2楼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