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轻度脑缺血
老年人脑缺血
脑缺血的症状
脑缺血的原因
脑缺血治疗
颈椎病脑缺血

脑血管病变管壁MRI应用原则3设备和

导言:医学影像技术是现代科技造福人类的典范之一,对医疗实践有革命性的推动作用,是“医疗生产”的重要物质资料;该技术一直处于不断改进和完善之中,它的先进程度也决定了其“产品”的质和量。君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MRI设备要求PART/01

硬件是决定能否实现脑血管管壁高分辨MRI的“门槛性”因素,也是影响图像质量的不可改变因素。MRI硬件主要由磁体系统、射频系统、梯度系统及接收线圈构成。

颅外颈动脉斑块的管壁高分辨MRI成像的基本要求是1.5T或以上场强磁体,并配合专用的颈动脉表面线圈。然而,这也不是绝对的,机型较先进的3.0TMRI,在大多数情况下,使用常规颈部线圈或头颈联合线圈也能实现诊断级别的颈动脉斑块管壁高分辨MRI,但信噪比会相应降低,需要通过调整扫描参数加以改善,少数情况下,因图像质量差,而不可用。△3.0TMRI△颈部表面线圈颅内管壁高分辨MRI扫描时,使用常规的头颅线圈就可以了;使用3.0TMRI机器,是获取高质量颅内管壁MRI图像的重要保障。而机型较先进的1.5TMRI也可实现诊断级别的颅内管壁高分辨MRI,但其图像信噪比要逊色很多,扫描时间偏长。使用头颈联合线圈,中高版本的3.0TMRI还可完成大范围的头颈部三维高分辨扫描,这对血管病变筛查,以及诊断评估长节段脑血管病变或多发血管病变很有裨益。不需要特殊序列,应用常规SE序列即可进行二维颅内管壁高分辨MRI扫描。能否实现大范围三维高分辨MRI扫描,则需根据机器型号及序列配置而定。MRI机器自配的工作站具备完成颅内管壁MRI图像的大多数测量和重建功能,有些功能强大的PACS工作站也有这些功能。当然,目前也可借助第三方商用软件进行更高级的图像测量或重建。基本扫描参数要求PART/02

根据文献报道、笔者实践经验和有关专家共识,颅内管壁高分辨MRI的基本扫描参数要求如下:

(1)多对比序列扫描:二维T2WI和T1WI平扫+增强;三维黑血高分辨扫描,不同厂家机器的血管三维黑血高分辨序列有:SPACE(西门子)、CUBE(GE)和VISTA(飞利浦)。这里要强调多对比序列扫描的必要性,它有利于获取更多的颅内血管管壁病变组织的病理信息,提升了组织辨别度,为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尽可能多的证据支持,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效能。(2)扫描层面的定位设计:对于基本的二维扫描,理想的扫描层面为垂直于病变血管长轴的截面。我们的做法是先行颅脑3D-TOF-MRA扫描确定目标血管,然后采取“双向定位法”来定位扫描层面的方向,即以MRA两个正交投影方向为基础调整目标血管长轴角度,使两个平面均通过目标段血管的长轴。比如大脑中动脉主干动脉狭窄,目标血管为狭窄段血管,在MRA-MIP(厚层重建)的横断位和冠状位图像上进行调整,使调整后的层面包括狭窄段长轴,即最终的定位层面为斜冠位和斜横位。扫描层面定位垂直于以上斜冠位和斜横位中的病变血管长轴即可。另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是:比如大脑中主干动脉狭窄,在MRA整体MIP重建的后前位和俯视位图像上使扫描层面定位垂直于所见病变血管长轴。一些特殊的情况下,根据需要可行平行于病变血管长轴的二维扫描。对于三维高分辨扫描,我们采用包含颈总动脉中段以远所有血管的大范围矢状位,也可根据机器性能和实际需求,行小范围冠状位、横断位或矢状位扫描。(3)压脂技术:有些学者在行二维管壁MRI扫描时采用压脂技术,我们只有在少数情况下才用此技术,比如在T1WI显示管壁高信号时,再加用压脂技术扫描,以鉴别脂肪和出血;三维高分辨序列作为二维序列的补充,常规采用压脂技术。(4)黑血技术:血流相关伪影是影响颅内管壁MRI图像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有多种黑血技术应用于临床扫描,包括:(1)空间预饱和技术,即成像层面两端施加预饱和脉冲,预先饱和流入成像层面的血液,技术简单,但黑血效果受血流和层厚影响较大;(2)IR技术,包括DIR、mDIR和QIR,主要采用“Zero-null”技术,即血液磁化矢量恢复过零点时施加成像脉冲进行“黑血”,适合于颈部等管径较大的血管;(3)流动敏感驱动平衡技术,包括MSDE和iMSDE,主要采用施加“流动敏感”梯度脉冲进行“黑血”,即利用血液血流动力学造成的流动失相位,黑血效果受流速和血流形式影响,背景组织同时也受到流动敏感梯度脉冲的影响而出现信号下降;(4)DANTE-pre技术,可用于“黑血”和“黑水”,主要采用流动相关“失稳态”,即在真正成像序列之前施加DANTE设计的预脉冲系列,黑血效果受流速影响小,可进行多权重加权成像,SAR值较低,黑血效果较好。(4)降低脑脊液的信号,增加管壁和脑脊液的对比:(1)IR技术,主要采用“Zero-null”技术,即脑脊液磁化矢量恢复过零点时施加成像脉冲来进行“黑水”,最常见的黑水序列为FLAIR序列,但此序列薄层扫描时信噪比差,很难满足扫描需求,未来可于超高场强机尝试;(2)DANTE-pre技术,主要采用流动相关“失稳态”,设计原理基于脑脊液流动及脑脊液T1值两个参数,黑水效果亦与梯度场参数相关,非常缓慢的流动会影响黑水效果;(3)ADE-post技术,“anti-driven-equilibrium”,黑水设计主要基于液体的T1值,黑水效果不受流动影响,但黑血效果稍差。(6)空间分辨率:为达到较好的诊断目的,二维图像的层内分辨率需达到0.5*0.5mm,层厚一般是2mm,层间间隔0.2mm;根据具体机器性能和应用场景,层厚也可设置为3mm或1.5mm;我们在保证图像信噪比的情况下,大部分时候采用1.5mm层厚进行扫描,目的是尽量减少空间重叠效应,以显示更多的病变细节。临床常用的颅内三维高分辨MRI空间分辨率为0.7-0.8mm,目前已有学者把空间分辨率提高到了0.4mm。(7)增强扫描:如果不需要同时行增强MRA时,可不需要高压注射器,人工推注含钆对比剂即可;推注对比剂后,约延迟5分钟后行管壁高分辨MRI扫描。脑血管病集成MRI扫描方案PART/03为达到对脑血管疾病进行全面影像学评估的目标,经反复尝试,在平衡机器性能、影像评估目的和患者耐受性的情况下,开发出了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一站式集成MRI扫描方案,评估内容包括脑结构和功能影像、血流灌注以及血管的管腔-管壁成像。扫描序列有:常规颅脑MRI平扫(T2WI、T2WI和FLAIR),DWI和ADC,SWI,ASL,颅脑3D-TOF-MRA,血管狭窄-闭塞病变的二维管壁高分辨T1WI和T2WI,必要时行三维黑血高分辨MRI平扫;完成上述扫描后,注射对比剂,依次行颈部增强MRA,颅脑增强2DT1WI,狭窄-闭塞处增强T1WI,以及头颈部大范围三维高分辨T1序列的增强扫描。完成此集成MRI扫描约耗时60分钟,病情稳定患者,经训练后,绝大部分能很好耐受这么长时间的MRI扫描。DWI和ADC用于检测急性梗死病灶,增强T1WI还可显示亚急性期的梗死病灶。SWI检测微出血,以及既往的陈旧出血病灶。ASL评估血流灌注状态。MRA用于检测颅内-外脑动脉管腔异常,是管壁高分辨MRI扫描的定位基础;管壁MRI用于检测血管-闭塞位置的管壁异常。需要说明的是,我们选择颅脑3D-TOF-MRA和颈部增强MRA这一组合评估颅内-外脑血管管腔异常的原因如下:由于颅内动脉位置相对固定,受呼吸和血管搏动影响小,适合行空间分辨率较高的3D-TOF-MRA(笔者单位是0.6mm),高空间分辨率有利于显示管径细小的颅内动脉及其管腔异常;而颈部血管行程长,受呼吸、吞咽和血管搏动影响大,增强MRA扫描时间短,图像对比度高,虽空间分辨率(笔者单位是1mm)略逊于3D-TOF-MRA,但足以清晰显示管径粗大的颈部动脉及其管腔异常。以下图像来自同一患者的缺血性脑血管病集成MRIPART/04女,64岁右侧脑桥旁正中急性梗死△T1WI△T2WI△T2FLAIRT1WI、T2WI和T2FLAIR:左侧额叶局部陈旧性小梗死灶△DWI和ADC:右侧脑桥旁正中急性梗死(红箭)。△3D-TOF-MRA:基底动脉轮廓不规则,右侧椎动脉末端管腔狭窄。△SWI△ASL△管壁MRI扫描层面定位图△管壁T1WI和T2WI平扫:基底动脉中下段偏心斑块(斑块主体位于右侧壁,红箭)。△颈部增强MRA△常规颅脑增强T1WI△增强管壁T1WI:基底动脉斑块部分强化(红箭)。△三维黑血高分辨T1-SPACE增强扫描后多平面重建:基底动脉右侧壁斑块表面弥漫强化(红箭)。

原创作者:陈红兵李竹浩

编辑:黄欣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quexuezao.com/lnrnqx/77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