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人因脑血管病引起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22.45%,为第一位致死原因。基础和流行病学研究证实,糖代谢异常[包括糖尿病、空腹血糖受损(IFG)和糖耐量减低(IGT)]与脑血管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脑组织只占全身重量的2%,但脑血流量占心搏出量的15%,消耗全身20%的氧和25%的葡萄糖。葡萄糖作为脑组织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其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神经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脑损伤。高血糖是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对其发生、发展及预后均有不良影响。另一方面,卒中/TIA患者中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一般人群。当卒中/TIA合并糖代谢异常时,其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进一步增高。因此,血糖管理是卒中/TIA患者综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与出血性卒中相比,缺血性卒中与动脉粥样硬化及糖代谢异常关系更为密切,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糖代谢异常更
常见。因此,本共识是以缺血性卒中为主,涵盖TIA。
一、缺血性卒中/TIA患者中糖代谢异常的流行病学
二、高血糖对缺血性卒中/TIA的不良影响
1.高血糖是卒中的危险因素:糖尿病时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糖尿病患者发生卒中的危险性显著高于一般人群。
在糖尿病发病之前,大血管病变进程即已启动。
2.高血糖对缺血性卒中/TIA患者病情和治疗效果的不良影响:卒中患者合并高血糖临床表现更为危重。合并高血糖的卒中患者其梗死灶体积及梗死灶体积的增加显著高于血糖正常的患者。
高血糖可能破坏血脑屏障,导致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出血转化。高血糖是影响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血管再通的主要因素,入院高血糖可增加脑出血风险和溶栓病死率。
3.高血糖对缺血性卒中/TIA患者预后的影响:卒中急性期高血糖既是机体严重应激反应的标志,也是疾病严重预后不良的预示。
高血糖是卒中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糖尿病患者卒中后再发卒中的风险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患者
感染是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亦是卒中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和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感染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患者。4.负荷后高血糖对缺血性卒中/TIA的影响:和空腹血糖相比,负荷后血糖(包括正常餐后血糖和OGTT诊断试验葡萄糖负荷后血糖)与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更密切,心脑血管死亡风险增加主要源于负荷后血糖升高。
三、缺血性卒中/TIA患者的血糖管理(一)卒中急性期高血糖的处理
虽然多数学者认为应激性高血糖对卒中的预后有所影响,然而,严格控制血糖是否能够逆转高血糖引起的缺血性脑损害并改善神经功能仍无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国际及区域性学术组织尚未就卒中后高血糖的处理原则达成共识,不过均认为:无论何种形式的高血糖,均会加重卒中后缺血性脑损害,应予胰岛素治疗。但血糖干预的具体时机和控制目标不尽一致(表1)。
(二)缺血性卒中恢复期的血糖管理原则
1.早期、良好的血糖控制:缺血性卒中/TIA的二级预防的血糖管理原则是:在避免低血糖的前提下,使血糖控制到接近正常水平,以减少微血管并发症及大血管并发症。
在卒中/TIA一级预防中,控制血糖能减缓高血糖相关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早期的血糖控制同样能够使糖尿病前期人群获益。
在卒中二级预防中,降糖能否使卒中患者获益,证据有限。
2.血糖控制目标个体化,避免低血糖:对于糖尿病病史较长、有严重低血糖病史、预期寿命有限、已发生明显微血管或大血管并发症、并存多种疾病的患者,应采取相对宽松的降糖治疗策略与目标值。卒中患者的降糖治疗应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避免低血糖的发生。3.多重危险因素综合干预:卒中患者存在糖代谢异常的同时,常合并多重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等,需要进行综合治疗。
综上所述,缺血性卒中/TIA的血糖管理原则可采取“REACH”原则,即:R:多重危险因素管理(riskfactiorsmanagement),重视卒中/TIA的多重危险因素如血糖、血压、血脂等的综合管理;E:早期筛查(earlydetection),卒中/TIA患者及时进行血糖筛查尤其是OGTT检测;A:全面血糖控制(all-aidesglucosecontrol),应同时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价格白癜风治疗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