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院内镜中心成功完成一例经超声内镜引导下胰岛细胞瘤微创治疗术。该项技术目医院能开展,标志着该院超声内镜诊疗技术迈上新的台阶。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宋芾通讯员黄晴
反复头晕6年诊断不明
患者黄女士今年21岁,6年来一直反复头晕,医院就诊,但一直未有明确诊断。近年来,黄女士症状逐渐加重并偶见昏睡、昏迷、呼之不应,但能自行缓解。此次再次发病后,黄女士入住医院神经内科就诊。入院后,她再次昏迷并呼之不应,且指尖血糖无法测出。
医生考虑其为低血糖发作,经会诊后转入内分泌科进一步诊治。实验室检查提示C-肽及血胰岛素升高至无法检测,临床考虑胰岛细胞瘤可能,但胰腺影像学未见明显异常。于是在内镜中心行超声内镜检查,镜下于胰尾部见一大小约4x4毫米低回声小结节,病变紧临脾门及脾动脉,结合临床症状,被诊断为胰岛细胞瘤。
经内分泌科、神经内科、内镜中心、普外一科多学科讨论,会诊专家认为该病符合胰岛细胞瘤并神经病变,需对胰岛细胞瘤进行病因治疗。
据了解,以往治疗这种疾病的传统方式为外科手术切除,但由于该患者瘤体较小,定位困难,无法行精准瘤体剔除,需行胰体尾切除,不排除联合脾脏切除。虽然外科手术疗效肯定,但存在创伤大、恢复慢等缺点。
在全面评估及充分尊重患者及家属意见基础上,医生决定采取先进的超微创技术——超声内镜引导下瘤内无水酒精注射固化术。为保证手术有效及患者安全,各个相关科室预计了一系列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及应急预案。
当天,在麻醉科的通力合作下,患者主管护师相互配合,顺利实施超声内镜引导下瘤内无水酒精注射固化术。
术后,患者头晕及相关低血糖症状即消失。术后两周复查超声内镜见原胰尾瘤体处无水酒精注射区已出现局灶液化,未再见明显结节,患者C-肽、血胰岛素水平也逐步下降,各项指标恢复良好,目前已痊愈出院。
因病灶微小常被误诊
据悉,胰岛细胞瘤是发生在胰岛细胞的肿瘤,胰岛细胞瘤分泌过量的胰岛素释放入血,引起以低血糖为主的一系列症状,临床表现为患者发作性低血糖昏迷。低血糖发作常随病程延长而频繁,发作时间延长,程度加重时常有意识模糊、精神失常、肢体瘫痪,大小便失禁、昏睡、昏迷等症状,病例少见,且发病久之将损害脑组织,发生意识障碍、精神异常等,易被误诊。
此次医院成功开展的超声内镜微创治疗胰岛细胞瘤手术,不仅是内镜专科技术新的突破,对于发病率为二十万分之一的胰岛细胞瘤患者来说也是一个福音,标志着该院超声内镜诊疗技术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超声内镜助精准定位
治疗胰岛细胞瘤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是诊断,其次是定位,常规的形态学定位方法如B超、CT和核磁共振(MRI)较难发现这样细微的肿瘤。而超声内镜在内镜的顶端安装了一个特殊的超声高频探头,具有超过常规CT和MRI扫描分辨率的功能,能有效发现术中不能触及的肿瘤,对细微肿瘤(包括淋巴结肿大)的发现和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医院内镜中心自年以来,先后开展了超声内镜检查术、超声内镜引导下胆胰穿刺术、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等技术。目前,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能明确95%以上占位的定性诊断,对胸部、腹部手术以及放疗和化疗前的定性诊断,发挥了重要作用。
常规治疗肿瘤的主要方式为外科手术切除肿瘤,若手术探查未发现肿瘤或肿瘤已转移,则可行药物治疗。但治疗胰岛细胞瘤这样微小的肿瘤,相比传统的开放性外科手术方式,超声内镜手术有疗效肯定、创伤小、无出血、恢复快、可重复治疗等显著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