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医院神经内科方堃
作为欧洲卒中组织(EuropeanStrokeOrganisation,ESO)的重要学术会议,第三届欧洲卒中组织大会(EuropeanStrokeOrganisationConference,ESOC)于年5月16-18日在捷克布拉格举行。笔者有幸和国内部分同行一道参与了此次会议。
心源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再灌注治疗是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最关心的两部分内容,也自然成为此行学习的重点。以下就相关内容与读者分享。
CLOSE研究和REDUCE研究:
PFO封闭或可预防隐源性卒中患者的复发
在会议第一天的大型临床研究发布会上,法国马斯(Mas)教授牵头的CLOSE研究和美国卡斯纳(Kasner)教授牵头的REDUCE研究首先展示。
CLOSE研究
CLOSE研究结果显示,年龄在16~60岁的近期(发病6个月内)隐源性卒中患者,若卵圆孔未闭(PFO)合并房间隔瘤,或PFO合并大分流,PFO封闭联合长期抗血小板治疗相比单纯抗血小板治疗可以减少卒中复发。PFO封闭与新发心房颤动的风险增加有相关性。口服抗凝药相比抗血小板药物没有显著降低卒中复发风险,但有较好的趋势。在抗血小板治疗组中,PFO合并房间隔瘤的患者相比PFO合并大分流的患者,有着较高卒中复发风险。
REDUCE研究
REDUCE研究纳入与CLOSE研究类似的患者,具体纳入人群为年龄在18~59岁且发病在天内的隐源性卒中患者。研究结果显示,相比单纯抗血小板治疗,PFO封闭联合抗血小板治疗显著减少了卒中复发和新的大脑缺血灶。结合之前的几项研究可以看出,PFO封闭可以有效减少60岁以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卒中复发,随之出现的心房颤动发生率增加,其临床意义尚不明确。
DAWN研究:
卒中后24小时行血栓切除术仍有效
美国珈汶(Jovin)教授和诺格拉(Nogueira)教授在第一天大型临床研究发布会上公布了DAWN研究结果。
该研究针对大血管(颈内动脉颅内段、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且存在临床-影像错配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患者症状出现后的6~24小时内,以1:1的比例随机分入Trevo取栓联合内科治疗组和单纯内科治疗组。
结果显示,针对DAWN研究人群,通过效用加权改良Rankin评分(utilityweightedmRS)和功能独立的评价方法,Trevo取栓联合内科治疗相比单纯内科治疗具有更好的疗效。每位患者中的49例会有改善,其中36例将获得功能独立的良好预后。
如此良好的预后疗效,可能提示DAWN研究采用的临床-影像错配方法是除去时间以外的一种较好的预测治疗效果的指标。虽然在症状出现后24小时内给予干预都能获益,但依然是更早治疗,效果更好。
NOR-TEST研究:
替奈普酶与阿替普酶,卒中溶栓谁更佳?
来自挪威的Logallo教授在临床研究发布会上公布了NOR-TEST研究。该研究入组1例发病4.5小时内的脑梗死患者,比较替奈普酶(Tenecteplase,TNK)和阿替普酶(Altepalse)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显示,替奈普酶在疗效和安全性上与阿替普酶相似,但替奈普酶更方便使用。
上述几项大型临床研究意义较大,将可能影响到临床对于隐源性卒中卵圆孔未闭患者和症状出现后6至24小时内就诊患者的干预策略。
此行,除了学习这些研究之外,还看到了神经重症监护(NICU)团队对急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的监护管理的流程优化,也看到了护理部门对急性脑卒中患者从急诊室开始启动干预的流程优化。笔者收获较大,借此与同行分享。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