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几年来,随着临床影像检查手段的提高,烟雾病及重度脑血管狭窄或闭塞引起的脑卒中,被越来越多的神经内外科医生所认识。国内外各级临床医生经过多年的研究认为,进行颅内外脑血管重建手术是达到根治目的的有效方法。年以来,我科开展以烟雾病为代表的此类疾病治疗例,使特殊类型的脑卒中患者获得了根本性治疗。
烟雾病又称脑底血管异常网征,是一种呈慢性、进展性的阻塞性疾病,主要特征是双侧颈内动脉末端闭塞,并在颅底形成异常纤细的烟雾状血管网。烟雾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该病与遗传、头颈部感染、外伤、放射治疗等因素有关。此类疾病临床以脑缺血和脑出血为主要表现,其发病主要威胁10岁左右儿童和青少年以及40岁左右壮年,明显有别于动脉硬化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威胁中老年人。由于该病10年前在我国的低诊治率,曾一直被当作少见的脑血管病。近年来,这种认识正逐渐转变。随着脑血管造影(DSA)、MRA、CT血管造影(CTA)的广泛应用,烟雾病的诊断病例明显增加。另据国内进行烟雾病治疗例数最多的军医院统计,河南尤其我市为烟雾病全国高发区,因此,提高烟雾病的诊治率对脑卒中的防治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烟雾病的症状复杂,主要表现为头疼、癫痫、突发性肢体麻木无力,感觉异常、失读、失语、视物不清、偏瘫、偏盲、智力减退及视力改变等,重者则以脑梗塞或脑出血起病而危及生命。
目前烟雾病的治疗,内科治疗是无效的。主要可以通过采取外科颅内外血运重建,缓解脑内动脉供血不足,增加术区脑组织的血供,减少烟雾状血管,使临床症状得以缓解或消失。血运重建类似于“南水北调”工程,通过建立由脑外的正常血管向脑内供血的通路,改善脑内血流,降低脑缺血和脑出血的风险。颅内外血运重建手术包括直接血运重建术(颅内外血管搭桥术)和间接血运重建术(脑-硬脑膜-动脉血管融通术(EDAS)、多点钻孔术、颞肌贴敷及硬膜翻转术等)及综合手术治疗,其中综合手术治疗是两种手术方法联合应用,为当今世界先进的治疗方案。我科两种方法均可进行。
间接血运重建术(脑-硬脑膜-动脉血管融通术(EDAS)、是将颅外血供丰富的组织贴敷到大脑上,同时利用硬脑膜外膜血供丰富的特点进行硬膜翻转术。3-4个月后,这些组织上的血管会与脑皮层血管自发吻合,从而为大脑提供额外的血液供应。研究证实该方法术后一周左右,同侧颞浅动脉的分支可能已经开始参与大脑的血供,并开始影响大脑皮层血流量,从而使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
直接血管重建搭桥手术是在熟练显微血管操作的基础上,利用颞浅动脉或枕动脉同皮层血管进行直接吻合,保证通畅下可立即向缺血脑区供血,解决脑缺血改善脑血流动力学损坏。目前认为搭桥手术是阻止再出血仅有的策略,直接搭桥手术后,从血管造影可见烟雾血管减少或消失,因为细小的微血管是出血的来源,从而减少再出血发生。
手术治疗体会:1、根据临床及影像资料选择合适病例,制定手术方式;2、重视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稳定血压及内环境;3、血管搭桥者需熟练进行动物血管吻合的系统训练,术毕进行通畅实验,术后及时处理脑血流高灌注情况;4、手术中正确的麻醉处理是防止术中缺血性并发症的重要方法;5、行直接重建者术前3天停用抗凝治疗,术后3天适当抗凝治疗,行间接重建术后尽早扩管治疗;5、术后适时进行相关血管等检查,了解血管桥通畅情况及脑灌注情况。
关于手术效果评价:从临床症状上来说,由于烟雾病是一种不断加重的慢性疾病,所以当临床症状得到缓解或不再进展,我们可以认为手术取得了效果,例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人不再产生肢体麻木、无力等症状,或是症状发作的次数和程度都减少。对于已经发生脑梗塞的患者,瘫痪的肢体力量得到改善,或有语言障碍的患者语言功能得到恢复。对于脑出血的患者,经过治疗,恢复了意识,以后不再发生出血。客观上的检查可以做核磁、脑血管彩超、脑血管造影、头颅PET等检查,观察脑组织代谢得到改善,手术移到颅内的血管向颅内供血,那就说明手术成功了。我们总结规律发现如果对那些脑缺血的病人,尤其是儿童,能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效果是非常好的。对于脑出血的病人也能防止再发生脑出血。
神经外科周国平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