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
第十届青委
袁梦晖
小微
对于脑缺血、脑梗死,脑CT灌注成像与SPECT脑灌注显像各有何优缺点?
通过螺旋CT行脑CT灌注成像检查可以得到CT灌注峰值时间(PT)、峰值(PH)、平均通过时间(MTT)、局部脑血容量(rCBV)及脑血流量(rCBF)等定量分析参数、曲线和图像,主要应用于急性脑缺血患者(发病≤6h)或超急性脑缺血患者(发病≤3h)的早期诊断。与核素显像比较,有较好的空间、时间分辨率,且检查方便、迅速,适合急诊患者。但CT脑灌注成像仅能反映脑组织血流灌注的生理或病理生理状况,不能反映脑组织或神经元的代谢状况,尤其是对脑缺血半暗区(可恢复的缺血灶)和梗死区的判断有困难,而SPECT局部脑血流灌注显像可弥补上述不足。同时,CT灌注检查尚缺乏一套完整的生理性(如过度换气、认知)和药物负荷、干预或介入条件下的成像方法和判断标准,缺乏对脑循环储备功能的判断,且少数患者对CT造影剂过敏也限制了该方法的应用。
袁梦晖小微
如何能达到两种检查方式在诊断效能上的优势互补呢?
随着同机融合显像设备的进一步完善及复合影像诊断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可以使用CT、MR已经成熟的诊断技术、经验来不断完善核医学诊断信息,多渠道广泛开展比较影像学研究,以达到整体诊断水平上的优势互补。
袁梦晖参考文献杨淑英、郭晋钢、李立伟、李立川、郑永明、庄坤。《单光子发射断层成像与CT、磁共振成像原理及其特点比较》,实用医学影像杂志,,vol.16,No.3:-。
供稿者: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第十届青委会袁梦晖
袁梦晖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