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先生是家住济南的一名退休老者,本应安享晚年的他在一个月前的一天突然出现右侧肢体活动不灵,家人带其急诊就医,头颈磁共振血管成像提示病人有严重的双侧颈动脉狭窄,医院给张先生进行抗血栓和神经营养治疗3周,张先生的肢体功能基本恢复了。然而,就在出院后3天,张先生右侧肢体无力的症状再次袭来,这一次张先生和家人真的怕了,他们没有一丝的耽搁,老先生的家人第一时间拨打医院,我院的专家们在积极治疗的同时,给张老先生做了全面细致的检查,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提示双侧颈内动脉闭塞(如下图)
病人双侧颈内动脉闭塞,颈外动脉经由眼动脉逆向供血颅内血管,颅内血管显影浅淡。
而颅脑CT灌注成像(CTP)显示双侧大脑半球明显低灌注,左侧大脑半球缺血明显;颅脑磁共振检查未见颅内新发梗死灶,综合判断患者存在明显的脑供血不足,如果不尽早干预,患者极有可能发生大面积脑梗死。双侧颈动脉闭塞的病例临床极为罕见,而病人经评估需要给予积极干预,那么究竟采取何种方式来解决病人脑供血不足呢?张先生的情况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包括介入开通术、颅内外血管搭桥术和复合手术再通术三种方法,哪一种方法更适合张先生呢?
1神经外科王东海教授带领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外科治疗团队与神经内科吴伟教授的介入治疗团队进行了充分的术前讨论,鉴于病人造影时髂内动脉和主动脉弓异常迂曲,双侧颈内动脉分叉以远均无显影,介入开通的成功率较低,而行颅内外搭桥短时间内提供的低流量灌注血流未必能够满足病人脑供血需求,而如果能够采取复合手术开通,利用病人原有的血管通道供血对降低病人脑缺血发作会更有意义。为了提高复合手术成功率,神经外科缺血性脑血管病外科治疗团队为病人开具了颈动脉高分辨磁共振检查,结果提示右侧颈动脉分叉以上闭塞节段长约6CM,闭塞远端存在弱血流信号,这预示着病人的右侧颈动脉闭塞复合手术开通有着90%的成功概率,高分MR为复合手术闭塞颈内动脉开通提供了佐证。
2入院后第五天,张先生的颈动脉闭塞复合手术再通在我院复合手术室进行,这间具有百级洁净的手术室内世界上最先进的复合手术专用血管数字减影设备、荧光显微镜、术中脑电监护仪、麻醉机等精密设备一应俱全,麻醉、护理、手术医生组成的治疗团队按照预定手术方案有条不紊地实施着再通术,当王东海教授切开病人闭塞的颈动脉,将患者颈内动脉近端斑块和远端的栓子给予仔细清除后,大家盼望的奇迹出现了,张先生的颈内动脉出现了孱弱的反向血流,这预示着再通手术基本成功,快速清除病人血管内膜残片后吻合动脉壁,即时给予术中造影评估,不出意料张老先生的颈内动脉分叉以远血管通畅了,通过右侧颈内动脉灌注的血流我们看到病人的脑内前循环四条血管几乎同时显影,
复合手术开通右侧颈内动脉,即时造影见右侧颈内动脉开通后颅内前循环四条血管显影良好。
此时所有手术人员的脸上都露出了成功的微笑。一周后,张先生接受了头颈部CTA复查,张先生的右侧颈动脉血管通畅,远端低灌注性狭窄明显改善,颅内血供良好,病人缺血发作症状完全消失。
术后一周复查CTA,病人开通血管近端狭窄解除,远端血管通畅。
复合手术开通术中切除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约3.5cm长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作为老年人群高发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工作变得日益严峻,如何应对脑梗死、脑缺血发作等疾病在临床上变得尤为重要。近年来,由我院神经外科脑血管病区牵头,在神经内科、影像科、复合手术室的麻醉和护理团队支持下,多学科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在颈动脉闭塞性疾病的复合手术诊疗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年以来,神经外科专家通过对此类病患进行缜密的术前评估,制定完备的手术方案,先后实施了20余例症状性颈动脉闭塞复合手术再通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3复合手术是将神经影像技术、血管腔内介入诊疗技术与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综合应用于复杂血管性疾病治疗的一种方法,它提高了一些复杂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同时扩大了疾病的治疗范围,使得原本一些不能有效治疗的疾病得到了合理救治,已成为复杂脑血管病治疗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我院神经外科在国内较早开展了出血性脑血管病如颅内复杂动脉瘤、大型AVM的复合手术治疗的基础上,近几年又着眼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复合手术治疗,先后开展了复杂的颈动脉狭窄、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的开通术等。本次我院神经外科王东海教授率领的脑缺血外科治疗团队对双侧颈动脉闭塞病人进行了完备的术前评估,进而应用复合手术进行了一侧颈内动脉的开通,缓解了病人的临床症状,为张先生安享晚年解除了后顾之忧。
颈动脉狭窄和闭塞主要是
动脉粥样硬化导致,
而“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
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因素,
大量吸烟和饮酒能够加速并加重
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而张先生发病前既有三高的高危因素,
还有长达20年每天两包的吸烟史,
所以积极的控制代谢综合征,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能够帮助中老年朋友远离脑梗塞等
缺血性脑血管病。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