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单/多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情况,明确血纤维蛋白原水平对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试验方法
对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单/多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及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部位、大小、数目、回声、动脉分叉处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thickness,IMT)及血管内径,并测量血压及纤维蛋白原测定。
试验结果
1.将患者分为IMT1.2mm组和IMT≥1.2mm组,并用年龄、病史、血压、血糖、纤维蛋白原进行分组分析,2组间患者收缩压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下肢动脉检测将患者分为IMT1.2mm组和IMT≥1.2mm组,并用年龄、病史、血压、血糖、纤维蛋白原进行分组分析,2组间患者血糖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2.颈动脉及下肢动脉IMT相关多因素分析IMT反映脑卒中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颈动脉IMT相关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进入回
归方程的各个变量(患者年龄、收缩压、舒张压、血糖、纤维蛋白原)中颈动脉IMT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以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呈正相关(r=4..37、6.47,P均0.05)。下肢动脉IMT与血糖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呈正相关(r=4.83、5.38,P均0.05)
试验结论
1.颈动脉IMT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以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呈正相关。下肢动脉IMT与血糖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呈正相关。这提示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是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2.血纤维蛋白原水平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单、多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呈正相关。对高血纤维蛋白原症患者应尽早干预。
作者:季芳,罗美芳,李蕾,
武汉医院老年神经内科
出处:StrokeandNervousDiseases,Apr,Vol.18,No.2
快,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