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
脑卒中又名脑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是指供应脑部血液的血管疾患所致的一组神经系统疾病。
流行病学
脑卒中是一类具有“四高”特点的疾病:高发病率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及高复发率。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全球每年万人发病,死亡率城市人/10万人,乡村/10万人。在我国每12秒就有一人新发的卒中患者,每21秒就有一个人死于卒中。
而存活下来的患者中超过3/4的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其中1/3需要有人照顾起居至少一年,60%的患者社交活动或户外活动受限,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此外还有社会和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
且卒中还有着极高的复发率。
因此认识卒中、治疗卒中及预防卒中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病理生理
脑卒中是一类供应脑部血液的血管疾患引起血运障碍所致的一组神经系统疾病。无论是缺血性还是出血性脑卒中,均引起局部脑缺血,钙超载、毒性氧自由基和兴奋毒等学说是解释其病理生理的基础。脑缺血损伤的病理生理包含多个环节和多种因素的改变。
诊断
脑卒中是指在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1)脑梗死
脑卒中中超过3/4是缺血性脑卒中。又称为脑梗死,是由于脑组织局部供血动脉血流的突然减少或停止,造成该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脑组织坏死、软化,并伴有相应部位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缺失的症候。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
1)脑血栓形成:患者多为中老年,多有高血压病及动脉粥样硬化;发病前可有TIA前驱症状如肢体麻木、无力等;安静休息时发病较多,常在睡醒后出现症状;症状多在几小时或更长时间内逐渐加重;多数病人意识清楚,而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局灶体征明显;CT检查早期多正常,24-48小时后出现低密度灶。颅脑MRI可显示早期缺血性梗死,对小脑及脑干梗死检出率较高。
2)脑栓塞:患者多为青壮年,有心脏病或有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栓子来源);多在活动中突然发病,数秒至数分钟达高峰;突然偏瘫,一过性意识障碍可伴有抽搐发作或有其他部位栓塞,具有明显的神经系统局限体征;对临床症状像脑栓塞又无心脏病患者,应注意查找非心源性栓子来源,以明确诊断;心电图应作为常规检查,头颅CT扫描在发病24-48小时后可见低密度梗死灶,MRI能更早发现梗死灶,对脑干及小脑扫描明显优于CT。
3)腔隙性梗死: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常伴高血压;起病突然,急性发病,多在白天活动中发病;临床表现多样,症状较轻,体征单一,预后好;无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及高级神经功能障碍;头颅CT/MRI有助于诊断。
4)分水岭脑梗死:患者多为中老年,有高血压病史或动脉粥样硬化病史,颈部或颅内血管存在一定程度的狭窄;发病前有血压下降或血容量不足的表现;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CT或MRI可见楔形或带状梗死灶。
(2)脑出血
多见于中年以上,男性略多,伴有高血压史者;多有情绪激动、劳累、饮酒、用力排便等诱因;突然起病,进展迅速,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有偏瘫、失语等脑局灶体征;小量出血与脑梗塞相似,重症脑梗死可出现明显高颅压症状甚至脑疝,又与脑出血难以鉴别,需靠CT以助诊断;腰穿脑脊液检查多含血且压力较高。
(3)蛛网膜下腔出血
起病多急骤,有突然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的患者,应高度怀疑本病;脑脊液呈均匀一致血性,压力增高,基本上可诊断;眼底检查发现玻璃体膜下出血有助诊断;多数意识清楚,但可有嗜睡,精神症状重者亦可迅速昏迷,多无神经系局限体征,但可有一侧动眼神经麻痹,偶有肢体轻瘫;如诊断可疑,可做CT或腰穿查脑脊液以助确诊。
(4)未分类脑卒中
根据临床表现可以确定为脑卒中,但客观上不易区别分类者(病情又不允许或无条件做特殊检查)。
急性脑血管病评估:脑卒中发生后,随着时间的延长,每一分钟有万个神经元、亿个神经突触、7.5英里长的有髓神经纤维发生损伤,脑组织沿着堵塞中心呈洋葱样逐渐递减的缺血缺氧到坏死,称为半暗带,半暗带是脑卒中治疗的关键部位。因此“时间就是脑“,越早识别卒中,越早就诊,就可以得到越好的功能恢复。
快速识别急性脑血管意外:FAST原则
若患者突然出现以下症状时应考虑急性脑血管意外可能:(1)一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或麻木;(2)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3)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4)双眼向一侧凝视;(5)一侧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6)眩晕伴呕吐,平衡障碍;(7)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8)意识障碍或抽搐。
卒中识别口诀:言语含糊嘴角歪,医院。
卒中的预防
一级预防(防发病):从未发生过卒中的病人,及早发现危险因素,并采取综合控制,防发病。
二级预防(防复发):已发生过卒中的患者,采取更积极的措施避免复发。
卒中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律不齐(房颤)、肥胖、吸烟、酗酒、心脏病或卒中的家族史、以及年龄等。其中又分为可控和不可控两种。
可控的因素:
1.吸烟、酗酒、肥胖、运动量过少
2.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房颤
3.既往有冠心病,或心脏病发作史
4.既往有外周动脉疾病史
控制危险因素
1.控制血压
i.血压应维持在/90mmHg。
ii.有糖尿病、高血脂的患者,应控制在/80mmHg
2.控制血糖:
i.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有效药物控制
3.控制高血脂:
i.降脂目标:一般LDL-Cmg/dL,有冠心病、糖尿病的患者LDL-C80mg/dL
ii.药物治疗:他汀类或贝特类药物降低血脂水平
4.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i.戒烟:避免主动或被动吸烟
ii.控制体重
iii.合理饮食
iv.每天至少吃5种以上的水果或蔬菜
v.降低盐摄入量
vi.每天适度体育锻炼至少30分钟
高血压与卒中的关系
1.有高血压病的人比无高血压病的人患脑卒中的危险高7倍
2.长期、持续的血压升高,可加速动脉硬化,在突然增高血管内压力时,可使脑内血管破裂发生脑出血,非常可怕
3.如果血压降低6mmHg,卒中的发生则减少34%
糖尿病与卒中的关系
1.糖尿病和高血压一样是不容易治愈的,需终身治疗,应持之以恒
2.血糖一正常就停药,会使血糖反弹,反而会加重胰岛细胞的损害,不利于病情的稳定
3.如果血糖、血压保持正常已有一段时间,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4.切忌乱停药
高血脂与卒中的关系
二级预防
1.戒烟限酒
2.体育锻炼
3.控制体重
4.控制高血压
5.控制血糖
6.治疗心脏病
7.治疗高胆固醇(他汀类药物)
8.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
卒中是可以治疗、可以预防的
卒中的就医指导:及早就医、专科诊治、康复训练、定期随访
来源:KK健康网
编发:院办室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