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轻度脑缺血
老年人脑缺血
脑缺血的症状
脑缺血的原因
脑缺血治疗
颈椎病脑缺血

刘少稳你现在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

四二六

这是一次旷日持久的

寻医之旅

晔问

问尊严,问名声

问灵魂,问态度

……

READON「

刘少稳

你现在的气质里,

藏着你走过的路,

读过的书……

人物介绍

刘少稳,医院心内科主任,上海市心脏病急救中心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瑞典隆德大学获博士学位,赴意大利和法国研修和工作多年。欧洲心脏病学会会员、国际心律学会会员、欧洲心律学会会员、美国心脏学会和美国血栓学会会员、亚太心律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脏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脏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心房颤动专家组指导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律失常专业学组成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心律失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秘书长及心房颤动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心脏重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国际心血管病杂志》、《中国循环研究杂志》、《慢性病学杂志》、《临床心电学杂志》和《实用心电学杂志》等编委会委员。长期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和研究工作,擅长多种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在心房颤动和复杂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领域颇有建树。开展多项新技术,获多项研究成果,主编的《心房颤动与导管射频消融心脏大静脉电隔离术》一书是我国第一部房颤导管消融治疗方面的专著,发表学术论文余篇,其中SCI论文60篇。获省部级技术进步奖4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

采访笔记

从一落座,我们就开始说房颤。“中国是房颤第一患病大国,到年,房颤患者人数可能比现在翻倍。相对于欧洲80%的房颤患者规范用药和治疗,国内老百姓对房颤的了解和重视程度实在是太少了,规范治疗的比例更低。”

医院心内科主任、上海市心脏病急救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刘少稳,擅长于各种类型心律失常的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在经导管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年初,医院在房颤射频消融中开始应用压力监测导管,此技术大大提高了房颤导管消融的成功率,“我们是国内运用该技术最早和经验最多的中心”;年,医院医院一起成为全球首批应用消融指数(AblationIndex)指导房颤消融的中心,在房颤导管消融治疗领域,医院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

医院,到医院,正好十年。这十年的变化是,市一心内科心脏电生理的手术增长了五倍多。他说,他在中山也撑起了科室心脏电生理和起搏的大旗,在导管消融和起搏治疗方面都带出了卓越的团队,成就了一方霸主。如今,他是和自己挑战,是否也能创造奇迹。

事实上,年代初他在欧洲进修的时候,接触到了房颤作为一种现代心血管疾病被逐渐认识和了解的过程。回国后,年就在大连倡导和组织召开了第一个全国房颤专题学术会议。在本世纪初,与其师兄杨延宗教授一起在国内最早系统开展肺静脉电隔离治疗房颤的临床研究,完成国内第一部房颤导管消融治疗的专著《心房颤动与导管射频消融心脏大静脉电隔离术》,通过开讲座、现场手术演示和帮助开展手术等,对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技术在我国的开展和推广做出重要贡献。

十年对他来说,心性的变化是明显的,他对人生看的更为通透,“看破而不说破,中年人不就该这样吗,做好眼下的事,做一个受人尊敬的医生和学者,带领科室发展,给大家机会和空间,那也没什么遗憾了。”

他是个慢熟的人,秉性温和不争,但天赋极高,尤其是理科的天赋,用他的话说,年代末全国各种数理化竞赛的试卷,他能拿80的话,代教老师和全班同学加起来也拿不到80分。他的少年经历和成年后的眼界,决定了他的性格,不喜张扬挥霍,不喜风口浪尖,尽管成名甚早,却并不太热衷于头顶上的光环。“考研时选择心内科,是因为当时招生目录中大连医学院(现在的大连医科大学)有一个方向是计算机在心血管中的应用,计算机是在年代是绝对的高科技,因此也就报考了。对心内科的感情,是在入学和工作后慢慢培养起来的。

“还是要扎扎实实为老百姓做点事,比如教会市民房颤的预防。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现象,可分为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引起的卒中,30天的死亡率高达25%,致残率40%,非常凶险。房颤和心衰互为因果,尤其在老年房颤患者中,房颤合并心衰者更为常见。房颤患者一旦合并心衰,不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预后也较差,重者一年的死亡率超过50%,远远超过了许多恶性肿瘤的危害。”

他一直难以忘记儿时经历,在文化大革命的年代,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父亲用一辆二八锰钢自行车载着一家五口,带了简单的行李和食物,躲入深山老林,一直到邓小平复出父亲才恢复公职。“父亲是公安,局里冲击很大,风声鹤唳,连夜脱逃。”

山里是一片净土,这一家人住在中条山深处的一个小山村里,喝溪水、采山货,母亲教他识字,父亲教他打山鸡野兔。“山里的娃老是学我说普通话,用漏风的牙齿学拼音,aoe,这是最难忘的童年,纯真而美好。”

后来他在那里上了小学,其实那个山村小学并没有一名正规学校毕业的老师,“所谓的民办老师”都是村里上过些学的人兼的。即使在父亲恢复公职后,他和母亲也一直生活在这个山村,直到小学毕业。因此,他的心里也有一个瓦尔登湖,正如朴树唱到:

此生多寒凉,此生多勉强,

却还是要一路荆棘,一路春光,

做那个清白纯粹的自己,

眼里长着太阳,笑里全是坦荡。

1

赴欧取经

导管消融术之于刘少稳,如孩子、又似同伴,看着它从蹒跚学步日渐成长,与它共度多少年华与灼灼时光。

与导管消融相遇是在年代初,医院对这项新技术还在“摸着石头过河”时,刘少稳已经远渡重洋,奔赴欧洲“取经”。

他先在意大利跟着导管消融的鼻祖Critelli教授学习,后来在法国马医院心内科研习。身处心律失常研究的前沿,刘少稳求知若渴,不到30岁的他每天除了跟着导师学习和做手术,就是钻进书堆里看文献。当时现代心血管方面的重要文献有整整一面墙,他一本不落地看完不说,还都记在心里,与同行讨论心血管病相关问题时,他能立即抽出相应杂志指出出处。年轻医生甚至把他当做“活字典”,交班时遇到不懂的先找他咨询。他的敏而好学也得到了导师的肯定,获得了医师资格后他也会上台做心脏电生理检查和导管消融手术,有时先在一旁做“参谋”,同事做不下去了再出手解决。休假时他就利用时间去学冠心病的介入治疗,那时才刚有支架,还不是像今天这样预装在球囊上,而是根据病人的血管狭窄情况把一个支架剪到合适的长度,再捏在球囊上送入病变血管。

这7年的欧洲求学经历,如今刘少稳再回忆起,往事依然历历在目,“那时看书也不觉得枯燥和累,单纯兴趣使然。现如今再回首,还能从这种脚踏实地进步的感觉中汲取力量,获得充实。这是非常幸福的。”

等到刘少稳回国时,国外的同僚都舍不得他,惋惜道,“如果你是欧洲人,你应该是教授。”在欧洲一般一个学科只有一个教授,他的知识和技术已使国外的同僚们相信他是欧洲一个大的心脏中心合格的教授和学科带头人。然而国情各异,刘少稳亦心系祖国,大家就且彼此珍重,各赴前程。

再问起刘少稳为当时什么不在欧洲做个医生,他说医学是门科学,但一个出色的医生因有技术只有同行认可是不够的,一定需要社会的认同,其基础是文化的认同。“欧洲人与中国人的文化不同,他们又有很强的文化优越感,因此,即使你技术再好,在欧洲要成为一个出色的医生或学科带头人难。”可见从那时起,做一个医生对于他来说已是一生的事业,而不仅仅是一个谋生的手段。

2学以致用

回国后,刘少稳便致力于将习得的经验和技术实践起来。

当时房颤导管消融在国内处于起步阶段,刘少稳所在的大医院和国内其他几个中心一样,每次做手术都要请国外的专家,耗时长、做的台数也少。而刘少稳年再回国后,彻底改变了这种“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的局面,凭着丰富的经验和医院的房颤导管消融术,第一年就自主完成房颤肺静脉电隔离手术30台。在全国房颤会上,大医一附院展示了6台刘少稳领衔的房颤消融手术令同行震惊:导管消融我们也能自己做!此一举鼓舞了全国多个中心房颤导管消融术的开展,刘少稳也开始在全国各处跑,医院交流传授技术经验。以至于可以这样说:在全国的前例房颤肺静脉电隔离术中,一半以上都出自刘少稳之手。

从大医院医院,再到医院,刘少稳到医院已近十年。市一的心内科在导管消融领域已是全国领先:十年前,市一每年的介入手术量为台,现今包括起搏、消融、支架的手术量有余台。原来不到台的消融术,也增加到0台。

除了手术量的变化,还伴有手术质量的飞跃。曾经导管射频消融主要以简单的室上速为主,而今情况正相反,0台消融手术中,简单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手术至多台,增长的几乎全是复杂的手术。

这些变化都离不开刘少稳的引领,除了自己在专业领域的研究,身为主任的他也格外注重人才的培养。有几位目前已成一线主力或派出到国外学习的青年医生,谈及他们总能令他眼中焕发神采。这些年轻医生孜孜不倦,勤奋刻苦,成果斐然;他说,最自豪的就是有这样一支“青年近卫军”,依稀有他当年闯荡欧洲的模样,“这是我们的梯队建设的核心,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3点亮生命之烛

作为市一消融的头把交椅,刘少稳的手术安排的满满当当,就在采访的前一天,他做了一整天的手术:6台房颤,1台室早和1台室上速,晚上12点才到家。而对于每周一、周三做手术,经常一天安排8台手术的刘少稳来说,这样的日子已经是称不上谈资的“家常便饭”。“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蜡烛”,既然医学的核心价值是减少病人痛苦,延长病人生命,只要有一丝生的希望,这个信念都会陪伴刘少稳度过无数个手术台上的日日夜夜。

其实手术台下,各类平台的科普宣教中也时常能看见刘少稳的身影。投入医务工作多年,心律失常尤其是房颤的预防和治疗,格外让刘少稳记挂,中国是房颤的第一患病大国,可房颤在患者中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他表示,国内对房颤的危害认识不足,对房颤这个常见病的治疗不够规范,房颤的管理(预防、药物和非药物治疗)与欧洲相比非常差。“在房颤的治疗中,预防房颤并发症最有效的方法是使用预防血栓栓塞的抗凝药物,包括传统药物华法林、以及达比加群酯和利伐沙班等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在合适的房颤人群,使用抗凝药能减少患者60%-70%的血栓栓塞发生率,降低30%的死亡率!抗凝药的益处如此之大,而国内因为一些医生、患者和家属的认识不足,真正用到患者身上的很少,宣教任重而道远。”

“医教研”外加行政“四手抓”,有时也会让刘少稳感到疲惫。这时他喜欢用运动纾解压力,保持状态。至今他仍热衷跑步,济南的护城河、北京的奥林匹克公园、长安街和天安门广场都是他的跑道,放空头脑,用双脚丈量城市,用双眼见证今是昨非。

仿佛与他喜欢的词人同游: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口述实录

唐晔您是导管消融的专家,能谈谈这个技术的发展吗?刘少稳最近十年是房颤导管消融治疗的成熟和普及阶段。十年前全国能做房颤导管消融手术的仅几人,后来发展到几十人,再到现在的近百人,慢慢成熟了。记得我3年来上海做相关学术报告时,大家对房颤导管消融还颇有争议。4年到上海工作时,房颤导管消融也还是很少有人做,而我来市一时,院里房颤导管消融手术,一年请人做也做不了10台。当然,我来市一工作前,也来这里帮他们做过房颤。6年时,第一次将房颤的导管消融治疗写进“指南”,但导管消融的推荐级别较低,是IIb类推荐,当时英文描述为“asalastresource“;而到了年,房颤的导管消融作为I类的推荐,之后适应症不断扩大。在近几年房颤管理指南的更新中,经导管消融在房颤治疗中的地位越来越高,这得益于房颤导管消融的相关理论、技术、经验和疗效的持续完善和改进。不过导管消融的历史约有30年了,早期多用以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那为什么近十几年来以房颤为主的复杂心律失常手术讲的比较多呢?这是因为房颤在人群中更多见。国内对房颤的危害认识不足,对房颤的治疗上还不规范,房颤的管理(预防、药物和非药物治疗)非常差。虽然我们做了很多工作,进步非常快,但是跟国外尤其是欧洲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比如说在房颤的管理中,预防房颤并发症的最有效方法是预防血栓栓塞的抗凝药物应用,但年时我们在青浦做过一个调查,老年人免费体检筛查出位房颤患者中,只有一个人在使用华法林抗凝。后来我们在年扩大样本量,在松江筛查了3万多位社区居民,发现房颤患者中抗凝药物的使用率已达5%。说明患者的意识提高了很多,宣传还是有明显的推进作用;医院门诊和住院房颤患者中,抗凝药物的使用率也进步较快,可达30-40%,但与欧洲房颤患者中抗凝药物的使用率可达80%相比,仍然差距明显。房颤的患病率比我们已知的高,它与卒中和心衰的关系密切,但房颤是可以预防的。通过改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减体重,以及对高血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的合理治疗,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房颤的发生。同样是房颤患者,如果抽烟死亡率会增加70%。在药物治疗中,抗凝是房颤患者获益最大的,它能减少血栓栓塞事件、改善预后。所以,作为房颤患者,第一要认识房颤的危害,第二要加强管理,合适的房颤患者应在大的心律失常诊治中心积极行导管消融治疗,房颤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唐晔房颤在上海的发病人数是多少?刘少稳我们不知道现在的具体数据,但房颤的实际患病率肯定比已知的多。2年时,国内人群偶测心电图流调发现,房颤的患病率是0.77%。(偶测心电图就是在流调点,对所在地区居民把心电图做一遍就完了。)但是房颤按持续时间可分为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对于阵发性房颤做一次心电图多数情况下是检查不出来的,检查出来的主要是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人群中房颤的患病率到底有多少?现在的检测手段丰富了,欧洲之前的流行病学调查说是1-2%,但是最近的指南提到,在20岁以上的人群中房颤的患病率是3%。流调时做一遍心电图可能没办法查出阵发性房颤,但欧洲的流调研究会收集患者既往的医疗档案,而且他们的医疗档案信息较完整,结果就会不一样,人群中房颤的患病率也就提高了不少。房颤的检出率与筛查的人群以及筛查的强度密切相关。房颤是一个老年病,年龄越大房颤的患病率越高。上海是一个更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地区,房颤的患病率也高于国内其他地区。在75-76岁人群中,一次心电图检查发现0.5%的人患有房颤,而每天做两次心电图检查持续两周,房颤的检出率增至3%;在同样的人群中,如果患者有一个以上的其他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衰或既往卒中史,则房颤的检出率增至7.4%。心脏植入器械(CIEDs)可长时间监测心脏电活动,在不同的研究中,心脏植入器械发现心房高频率事件的发生率在30%至60%之间,心房高频率事件与房颤关系密切。在不明原因卒中患者中,应用植入心电监测记录装置随访3年,Crystal研究发现30%的患者有房颤。这些数据均提示,房颤的患病率比我们已知的水平高,在高龄和伴有发生房颤危险因素的人群中进行筛查,对房颤的及时发现和预防意义重大。另外,各种简易的心电图检测方法慢慢普及了,智能手机通过安装一些APP也可以完成简易的心电图检查,现在有的人来看病拿着手机就来了。我认为再过几年,可能发现心律失常的病人会越来越多。虽然心电图能反映许多心脏病的信息,但是最有用的是心律失常。今后伴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希望一个人能有一个账号,任何时候都能扫个心电图并归档保存,和医疗档案联系在一起,患者来看病时,医生一看医疗档案一目了然。现在我们也在和各高新技术公司接触和探讨,但还在摸索成熟的模式。我认为方向上没问题,只要技术上解决了,能够管理好,就可以建立每一个人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更精准的医疗档案。唐晔您这边的干预,除了药物之外是手术,您做冷冻消融还是射频消融较多呢?刘少稳还是射频消融多一些。房颤能通过介入方法进行干预是一大进步,房颤导管消融的核心技术是肺静脉电隔离。射频消融是在三维标测系统的指导下,完成环肺静脉消融和电隔离。三维标测系统是在患者周围设置一个覆盖心脏区域的小磁场和/或电场,更精准地帮助定位导管位置和找寻病灶,了解各种复杂心律失常的机制。唐晔冷冻消融和射频消融分别适合哪类疾病呢?刘少稳冷冻消融多用于阵发性房颤。约80%患者的房颤与肺静脉起源的异位兴奋灶触发或驱动有关,但即使是这部分本身有肺静脉兴奋灶的房颤患者,也可能同时有肺静脉外的兴奋灶或房速、房扑,这怎么办?还是靠三维标测系统来明确其机制和起源部位,并利用射频消融完成针对性治疗。也就是说如果房颤都是肺静脉里面来的,那么冷冻球囊消融技术没有问题;但有一部分病人,引起房颤的兴奋灶不在肺静脉或不在肺静脉里面,这就需要射频消融技术。另外,冷冻消融时球囊贴着肺静脉口部完成电隔离,消融环相比于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的肺静脉前庭消融要小,无法完成对起源于肺静脉前庭触发灶和房颤基质的消融,因此手术疗效也受到一定的影响。那么为什么还会有冷冻消融技术?因为逐点式射频消融对术者的导管操作水平要求较高,且需要较长的学习曲线;与传统的经导管射频消融相比,理论上冷冻球囊可一次至数次消融完成肺静脉电隔离,术者学习曲线较短,医院也较为容易开展。不过射频消融技术能处理的情况更多,包括肺静脉外兴奋灶的消融、各种机制引起的房速和房扑的消融等,如果冷冻消融后房颤或房速复发,还是要进行三维标测,在确定复发的原因后,行相应策略的射频消融。唐晔您现在是科室的大主任,能介绍一下科室情况吗?刘少稳现在市一心内科有42位医生,张病床。由南北3个普通病区、2个CCU病区、门诊(心血管专科,专家,特需,心律失常专病,心力衰竭专病,起搏器专病,高血压专病,冠脉介入专病)、心脏导管室、心电图室、心超室、心脏病研究室组成。心内科有几大方向,一是心律失常,包括快速性和缓慢性心律失常。快速性心律失常除了房颤之外,还有室上速、房速、心房扑动(房扑)和室性心律失常。现在发现房扑的人群也越来越多,因为老龄化严重,以及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患者治疗的进步,患者的预期寿命逐渐延长,年龄越大、合并心血管病越多越容易发生房扑。反复发作或持续性快速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疗效常常不满意,则通常需要应用消融技术治疗。此外还有缓慢性心律失常,包括病态窦房结综合症和房室传导阻滞,伴有心动过缓相关症状时需要起搏治疗。市一的起搏器治疗对全国是有贡献的,年全国的第一台起搏治疗是在市一完成的。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预防非常重要,包括运动、戒烟、限酒、低脂低盐饮食和控制体重,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而冠心病本身的治疗包括药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简称冠脉搭桥术,CABG)。在冠心病的治疗上,3年医院成立心脏病急救中心,4年被上海市政府评定为“上海市心脏病急救中心”。市一急诊PCI的数量多年来在全市数一数二,年市一急诊PCI的量近,每年还在增长,急性心梗早期尽快开通闭塞或严重狭窄的血管(PCI或溶栓)是最让患者获益的。对于胸痛的患者应及时就医,一旦确诊为急性心梗,尤其是ST段抬高的心梗,常提示闭塞或严重狭窄的冠状动脉血管较大,心肌缺血或坏死的范围较多,在这种情况下及时开通病变血管是降低患者死亡率和并发症的最有效性方法。及时完成急诊PCI对医务人员的要求也较高,他们都非常辛苦,我们采用分组值班的办法,两位医生、两位护士一组一周每天24小时备班。对于高血压和心衰这些常见病,我们也有专门的团队专注于这些疾病的研究、并完成了相应的临床工作。唐晔您刚考入大学后,对医学有什么感觉?刘少稳我是年进入大学的。初中和高中时理科非常好,各种竞赛卷子发下来,我能考80分,而全班同学和老师加起来考不到80分。主要是因为自己看了很多课外书,平时也爱琢磨各种问题;比如对于排列组合的算法,当学到时我意识到这种算法1-2年前自己已推算出来。因为那个年代我们所在学校教育水平不是很好,到高中我们才开始学英语,入大学后我的英语基础比较差,分班时老师建议我改学日语,可我还是觉得英语更有用,仍然坚持选了英语,通过一年的努力我的英语进步很大,全年级多人考试我已进前10名。后来全年级抽了十几个学生上外教的口语班,这在当时还是蛮少见和奢侈的,我也通过考试被选中了。大学快毕业考研时,我第一志愿填的是泌尿外科,因为那是我进入临床实习的第一个科室,考试前几天才发现人家根本不招应届毕业生。后来考大连医学院的心内科硕士,是因为他们有个研究方向“计算机在心血管临床方面的应用”吸引了我,当时计算机是绝对的高科技,但入学后才知道,是老师用科研经费买了台计算机,还是DOS系统,不知道可以用来干什么,后来自己跑去东北工学院学习计算机的相关课程。唐晔是什么时候对心内科产生兴趣的?刘少稳是一点点上道的。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很小,每日努力一点,让自己有所收获就会不断进步,在某一方向通过点滴持续努力获得一些进步和成就感,也就慢慢喜欢这个专业了。当然回头看我这种误打误撞进入心内科还是非常幸运的,因为这个领域在过去和现在的进步非常快,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这个快速进步的领域走在前沿,也就有了今天的自己。在任何一个领域要比别人强一点,就是要补足自己的短板,有效管理自己、不断提高和前进。唐晔您是怎么被引进到中山的?刘少稳

在大连医学院时我们在房颤导管消融领域是国内领先的,我想北京、上海今后的发展可能会更好,所以就去了上海。40医院,当时是葛均波主任把我引进的,这一步对我个人的职业生涯是非常重要的。

医院心内科副主任,我也为科室的发展带来一些动力和变化:曾经的起搏是以单腔为主,射频消融也以简单室上速为主,年手术量台左右;通过几年的努力双腔和三腔(双心室起搏)起搏逐渐可根据患者的需要常规开展,双心室同步起搏技术(CRT)也逐渐成熟并在全国处于先列,射频消融每年也可完成近台,医院心内科的起搏和电生理工作也走进了上海和全国的前列。唐晔做心内科医生,最基本的素养是什么?刘少稳自我管理和学习能力对于任何一个职业的成功都非常重要,现在的心内科医生要完成很多介入手术,因此悟性和好的体能也非常重要。给病人做几个小时的手术,不是简单的重复劳动,而是不断碰到问题再解决问题的过程,要集中精力不断应对各种可能的挑战,这对术者的体力、知识、临床经验和心态等方面的要求是很高的。唐晔您怎么看医生的人文素养?刘少稳人文素养肯定是很重要的,对于成为一个出色的医生尤其重要;人文素养对事态发生的理解、病人的沟通、以及团队合作都非常有用。我一直不是一个激进、偏激的人,习惯于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这跟小时候的经历可能也有关系,让人成熟一些。其实,你现在的气质里,总是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唐晔现在还有些什么爱好呢?刘少稳看书,我什么书都看;在我们刚懂事时,那个年代能够找到可读的书都非常不容易。等我退休了,一个愿望是把我国古代一些著名文人的优秀诗词和经典著作好好研究一下,比如王维和杜甫等人的一些名篇,当然也包括毛泽东的83首诗词中的精华篇章,这些都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很多诗词会背是一回事,但是真的理解、了解背景和前因后果,成为自己生活或生命的一部分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唐晔有没有特别崇拜的人物呢?刘少稳我对科学家是很崇拜的,比如爱因斯坦,我们这个时代心脏电生理领域法国的埃塞格(Ha?ssaguerreM)也是一个天才人物,他对房颤导管消融技术的进步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心脏电生理领域近几十年进展很快,看着这个领域慢慢发展至今,并参与其中与之一起成长,真的觉得很了不起,很有历史感。当然上面提到的王维、杜甫、毛泽东也都是我崇拜的伟人,他们对文化和社会的进步贡献巨大。唐晔如果有大把的空闲时间,您会去做什么?刘少稳有几项运动我都非常喜欢,比如跑步、游泳或滑雪,其实到了运动的极限时,是对自然和自我的挑战。那种境界最为享受,物我两忘。

采访/唐晔编辑/子明

晔问仁医已入驻知乎专栏、今日头条、腾讯媒体开放平台,欢迎前往订阅。

如有相关问题需要提问此医生,

或有感而发,

请在文章最下方评论区留言。

版权声明:

本文系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在[晔问仁医]后台留言;

授权使用请注明:“来源[晔问仁医]及作者”。

晔问仁医

真实,真切,真相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正规吗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的医院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quexuezao.com/nqxdzz/1116.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