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年十月廿八日,正值大雪,天气渐冷,连日的阴霾终于迎来了充满阳光的一天,陆李还教授、吴耀持教授携手莅临陆瘦燕针灸传承研究中心南翔分中心开始了今天的教学门诊工作。现分享案例如下:
案例1:须某,女,75岁,因尿失禁10余年来求诊,平素小便频急,夜间7-8次,每日平均1小时1次,畏寒四肢欠温,无尿痛、血尿。BP/70mmHg,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腔隙性脑梗塞,舌红苔薄黄,脉弦细。
西医诊断:急迫性尿失禁
中医诊断:小便不禁(膀胱失约,肾阳亏虚)
针灸处方:肾俞(双+),胰俞(双),关元,气海,中极,三阴交(双),子宫透曲骨(双)、水道透曲骨(双)。
陆老认为小便之所以能维持正常的排泄,有赖于膀胱气化及肾气功能,《素问·灵兰秘典论》: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血证论?脏腑病机论》又指出:“经所谓气化则能出者,谓膀胱之气载津液上行外达,出而为汗,则有云行雨施之象。”说明了膀胱气化就像大自然的云雨的循环。而“肾主水液,肾主二阴”,膀胱的开合作用,取决于肾的气化动能,尿失禁乃膀胱失约,责之于肾气不足,患者身体畏寒更是肾阳亏虚之明证。故陆老取穴关元是足三阴经与任脉的交会穴,三阴交是足三阴经的交会穴,取此二穴以补益肾气,加用气海、中极以调整气化。再配合陆氏经验穴:子宫、水道透曲骨来提高膀胱括约肌的收缩力。配穴合理,标本兼治,以达疗效。
吴教授认为:患者还可以配合中药饮片从脾肾论治,结合四诊属于中气下陷,肾阳亏虚,故治以升提阳气,补肾助阳,处方补中益气汤合附桂八味丸,并配合居家灸百会来升提阳气。《内经》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是脾也者,原位居中焦,为水饮上达下输之枢机,枢机不旺,则不待上达而即下输,此小便之所以不禁也。《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亦有记载:醒脾升陷汤治脾气虚极下陷,小便不禁。
而本例患者糖尿病多年,亦可属于消渴范畴,故吴教授认为还可以加用胰俞治疗,《金匮》:消渴,饮一斗,小便一斗,上伤燥热,下病湿寒,燥热在肝肺之经,湿寒在脾肾之藏。肾气丸,茯苓、泽泻,泻湿燥土,地黄、丹、桂,清风疏木,附子温肾水之寒,山药、山萸,敛肾精之泄,消渴之神方也。两方结合使中气能升,肾气能化,云行雨施。
案例2:张某,女,71岁,因“脑鸣多年”5月16日来初诊,当时头晕,脑鸣,静息时加重,舌红少苔,脉弦,辨证为肝阳上亢,肝肾不足,髓海空虚,治以平肝潜阳,补益肝肾,填精益髓,取穴:四神聪、风池、合谷、太冲、翳风,太溪,肾俞,经过针灸治疗20余次,期间症状反复时轻时重,近来症状加重,自诉静息时脑中鸣响声更甚,故本次来寻求治疗。已查头颅MRI示:双侧侧脑室旁及额叶皮层下少许腔隙灶、缺血灶。
陆老认为本例患者脑鸣多年,与腔隙性脑梗塞相关,病情反复情有可原,仍需坚持治疗,可以拓展思路,从“耳聋治肺”的角度从肺论治,关于“耳聋治肺”的论点,始见于刘河间《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他说:“假令耳聋者,肾也,何以治肺,肺主声。可以加用手太阴肺经络穴列缺,合穴曲泽。
吴教授指出:患者针灸多次,产生惧怕心理,可以对其进行杵针疗法及推拿疗法放松疏导,并现场演示,患者对其手法赞不绝口。
最后吴教授给我们总结,术业有专攻,学习一门技艺要精益求精,希望我们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感谢您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