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在线按+
科学研究表明,就算只是很短的午睡,也能够给身体充饱电。很可惜,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午睡、不重视午睡。国内调查机构曾公布一份“中国睡眠指数报告”,其针对全国20个城市人群的午睡时间进行了调查,全国仅29%的年轻人和27.7%的中年人有午睡习惯。我们综合国内外多位专家建议,为你送上一份“完美午睡须知”。
本文受访专家:
施明上海中医失眠症医疗协作中心副主任
1
一次午觉5大好处
01修复大脑神经,提高应变和记忆力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研究人员发现,
睡觉可以促进大脑细胞的修复。
让人大脑得到休息和恢复,
提高人的记忆力,帮助人们记住复杂的概念。
02促进泪液分泌,养眼
当你闭眼入睡后,
劳累了一上午的眼球睫状肌可以得到休息,
有效防止了视力的下降。
白天你的泪腺处于抑制状态,
闭眼入睡后它也开始大量分泌泪水,
滋润因长时间处在工作状态下而干涩的眼球。
角膜的温度有所上升,
细胞新陈代谢加快也会加快。
03修复身体免疫功能,增强体质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免疫学家贝里·达比教授领导研究小组对睡眠、催眠与人体免疫力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对个别存在睡眠障碍的人施行催眠干预后,
受试者血液中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水平均有明显升高;
免疫系统能在睡眠时得到某种程度的修补,
并转而对睡眠起调节作用。
德国精神病研究所睡眠专家发现,
中午1点睡个短觉,
可有效刺激体内淋巴细胞,
增强免疫细胞活性。
04促进细胞更新,修复皮肤
皮肤的新陈代谢在睡眠状态下最为旺盛。
当人睡着时,
肌肉、内脏器官等的消耗都减少,
皮肤血管完全开放,
血液可充分到达皮肤提供营养,
进行自我修复和细胞更新。
05修复氧化损伤,延缓衰老
实验证明,被剥夺了睡眠的动物,
会表现出更明显的氧化损伤。
因为在睡眠中,许多蛋白质开始合成,
其中就包括抗氧化所需要的一些蛋白质。
2
一份科学午睡时间表
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睡眠医学中心的临床教授拉斐尔·皮雷约博士完成的一项睡眠心理学研究发现:
睡意与体温变化有直接关联。
13点~16点、23点~次日7点,
人体体温相对较低,
因此午睡最佳时间是下午1点~4点。
午睡时长也非常有讲究,
并非时间越长越好。
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心理学教授利昂·莱克博士的研究指出:
午睡时长对健康的影响10分钟
10分钟午睡后,人的清醒度最好。这种“快速充电式”午睡,
有助快速提高警觉度和恢复身体能量,醒后可以快速投入工作。
20~30分钟
20~30分钟的午睡最差劲。
醒来后,感觉身体摇摇晃晃的“醉酒感”会持续半小时,才能减弱。
60分钟
60分钟的午睡不适合工作场所,但最有益于改善大脑认知记忆。
深睡眠阶段能帮助大脑巩固有关重要事实、场景和面孔等记忆,
但是刚睡醒后可能感觉有点眩晕。
90分钟
这个时间长度,能覆盖浅睡眠、深睡眠的完整睡眠周期,
有益提高创造力,增强情感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醒来后更清醒,不会出现昏昏沉沉的感觉。
3
条件有限,怎么午睡?
不少白领、学生人群,
总觉得自己工作忙碌、时间紧张,
根本没条件午睡。
其实专家指出,
拥有好午睡没想象中的那么难。
01没有床,可以用躺椅
有午睡空间的人,建议买张躺椅,
午睡时撑开,不用时收起,
这样也不会占用太大的空间。
办公区空间不足的人,建议买个颈枕,
午休时戴上颈枕,
靠着墙壁等支撑物眯上一会儿。
尽量不要趴在桌子上睡,
对颈椎和脸部健康都不利。
02时间不够,10分钟也行
即使午睡时间被压缩到了10~15分钟,
仍然有很多健康好处,
而且短时间的午睡更容易让人迅速清醒过来,
投入工作。
03睡不着别强迫,闭眼也是休息
如果你并不是很困,也不用强求一定睡着,
可以先把眼睛闭上,精力集中到呼吸,
放缓呼吸频率,同样能恢复体力。
以下几种人午睡要特别小心:
血压过低的人。
年龄在64岁以上,
且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的人。
血液循环系统有严重障碍的人,
特别是因脑血管变窄而经常头昏、头晕的人。
4
延伸阅读
彭石林:午睡是最好的身体“修复剂”,
符合这7个要素才是好午睡
▲彭石林中国人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
健康午睡的7个必备要素:
01睡前不吃油腻食物,不吃得太饱油腻食物会增加血液黏稠度,
加重冠状动脉病变,
加重胃消化负担,影响午休质量。
02睡觉时应枕上枕头
这样可以减少对心脏的压力,
防止打鼾,并有助于胃肠消化功能。
03午睡姿势姿势以平躺仰卧或侧卧为佳。
04把握好时间
午睡时间长短,
可随夜晚睡眠状态及工作劳累程度而定,
一般不宜过长,以半小时左右为宜。
睡得太长会进入深睡眠,
醒来后会感到头部昏沉。
05醒后轻度活动午睡后要慢慢站起,再喝一杯水,
以补充血容量,稀释血液黏稠度,
不要马上从事复杂和危险的工作。
06避免受较强的外界刺激因入睡后肌肉松弛、毛细血管扩张、汗孔张大,
易患感冒或其他疾病,此时要避免风寒,
避免空调与电扇直接吹向身体。
07不要坐着或趴着打盹伏案午睡和坐着打盹都会减少头部供血,
使人醒后出现头昏、眼花、
耳鸣等大脑缺血缺氧的症状,
时间长还可能引发脊柱变形、腰肌劳损等。
有的人用手当枕头,趴在桌上午睡,
这样会使眼球受压,还会压迫胸部,
影响呼吸、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
使双臂、双手发麻、刺痛。■
值班编辑:刘梦雪编审:李小不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生命时报,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
商务合作请加
内容合作请加0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