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磁共振成像传媒
吕婷婷,刘爱莲,汪禾青,等.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对结节型肝细胞癌TACE+RFA术后复发灶评估的价值.磁共振成像,,7(2):–.
刘爱连,医学博士,教授,硕士/博士生导师,大连医科大学医学影像系主任、大连医院放射教研室主任/科主任。擅长消化、泌尿及生殖系统疾病的CT/MR诊断,注重CT/MR新技术的临床应用。现任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放射分会腹组及MR学组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影像分会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磁共振成像装备与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放射分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医学影像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副理事;大连市放射分会主任委员;大连市医学放射诊断质控中心主任委员。是《中华放射学杂志》、《磁共振成像杂志》、《Radiology》、《临床放射学杂志》、《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中国CT和MR杂志》等多篇杂志编委、审稿专家。
我国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每年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居世界首位[1]。介入治疗作为能选择性使肿瘤组织缺血坏死的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对小肝癌能达到治愈的效果[2]。目前介入方法较多,其中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TACE)较为常用,但由于术后存在供血血管不能完全栓塞及侧支形成等原因导致TACE不能一次彻底杀死所有肿瘤细胞,须要进一步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ablation,RFA)等补充治疗。介入术后局部坏死、出血及继发炎性反应等,导致病灶区结构复杂,对肿瘤残存或复发判断困难。如何判断介入术后肿瘤残留或复发,对于评价介入治疗效果及指导下一步治疗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技术的提高及广泛应用,其图像质量随之提高,成为评估肿瘤病变的常规检查方法[3]。本研究通过MRI多模态序列成像比较单发结节型原发性肝细胞癌介入术后规律随诊至复发过程中的三个不同时期,来找出肿瘤早期(可疑组)的信号、形态特征是否有意义,及MRI多模态序列成像评估其对肿瘤复发灶的诊断效能。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年9月至年9月在我院经过活检病理学及临床诊断证实的单发结节型HCC,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并签署患者同意书经系统TACE联合RFA治疗后复发的患者例。最后出组44例,筛选入组例病人个病灶,男87例,女18例,年龄46~83岁,中位年龄63岁。入组标准:无对比剂过敏;病灶未经外科手术切除;规律随诊间隔3~4个月,至目标病灶肿瘤复发为止。出组标准:有上消化道出血史者或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伴严重基础疾病心功能、肝功能、肾功能严重受损;随诊非规律间隔3~4个月者;联合介入治疗前后行其他治疗。
1.2MRI检查方法
应用磁共振扫描仪为GE1.5T(GEMedicalSystems,SignaEXCITEHD)8通道相控阵体部线圈。患者取仰卧位,足先进,腹部外加呼吸门控(补偿)。T1WI序列(TR/TE=/8ms,FOV=32×32,矩阵=×;T2WI抑脂序列TR/TE=0/ms,FOV=32×32,矩阵=×。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采用SEEPI序列,TR/TE=0/70ms,b=s/mm2。应用肝脏三维容积快速扫描(liveracquisitionwith
volumeacceleration,LAVA)序列,TR/TE=3.9/1.9ms,TI=7.0ms,FOV=39×39mm,矩阵=×。对比剂为马根维显(Gd-DTPA),经肘静脉注射,注射剂量0.1mmol/kg,速率2.5ml/s。分别在注药后的不同时间段(16s、32s、48s、64s)进行扫描,并于延迟扫描在s时进行。
1.3MRI图像的分析与测量
由具有7年腹部MR诊断经验的笔者本人和一名具有13年以上腹部MR诊断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共同对MRI影像进行分析和测量,两者对图像诊断不统一时,请其他参与者(两年以上诊断经验)进行共同分析达成一致意见。
1.3.1肿瘤介入术后至复发的分期
肿瘤复发组:典型肝癌影像表现,介入术后无其他(包括妊娠、生殖系胚胎源性肿瘤、活动性肝炎)引起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变化的情况,AFP再度升高≥ug/L持续1个月或≥ug/L持续2个月。可疑组:(1)介入灶大小:符合联合介入术后肿瘤复发mRECIST标准中既不符合部分缓解(partialresponse,PR)也不符合疾病进展(progressivedisease,PD);(2)介入术后AFP再度轻微升高或较术后组没有明显改变;(3)各序列扫描中某一序列信号可发生轻微变化。术后组:(1)介入灶大小:要符合联合介入术后肿瘤复发mRECIST标准中较稳定(stabledisease,SD);(2)介入术后AFP随诊未见明显改变;(3)各序列扫描中信号稳定。
1.3.2MRI征象分析
信号改变:分为高、等、低及混杂信号;形态学征象:(1)结节影:观测位于病灶区的孤立结节状异常信号影;(2)半月形影:观测位于病灶区局限性呈半月形增厚影,并呈明显强化或DWI明显高信号;(3)其它未见(包括环形、片形)。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三组间的单独各序列信号及形态改变进行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根据复发组各序列组成信号百分比对信号及形态进行评分编号。使用ROC曲线比较复发组-术后组找出各序列的诊断阈值。按照可疑组中各形态的百分比对形态进行评分编号。使用Logistics回归计算T1WI、T2WI、LAVA及DWI序列单独、两两联合、三个联合、四个联合,找到约登指数最大时的序列搭配。
2结果
复发组、可疑组、术后组单独各序列病灶信号比较见表1,由表1所示介入灶复发区三组各组信号卡方检验比较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根据复发组与术后组各序列中信号的百分比依次评分编号,根据复发组中LAVA强化程度各占的百分比将复发组与术后组依次编号,编号后进行ROC的曲线分析。T1WI、T2WI、LAVA及DWI诊断复发组-术后组的ROC曲线见图1,ROC曲线结果见表2。
根据表2中评分阈值可知,诊断复发组的信号后再将可疑组和术后组依据复发组信号进行二分类评分编号,应用卡方检验对两期的信号评分诊断标准的结果进行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复发组、可疑组、术后组单独各序列T1WI、T2WI、LAVA及DWI病灶形态比较结果见表4,所示介入灶复发区三期各组形态卡方检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根据表4按照可疑组中T1WI、T2WI、DWI、LAVA序列结节状、半月形、其它未见异常(环形、片状)所占百分比将半月形、结节形、未见异常信号依次评分编号为:3、2、1。将上述信号及形态学评分编号代入Logistics回归分析可疑组诊断效能,见表5。T1WI、T2WI、DWI、LAVA四个联合使用时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高。
3讨论
原发性肝细胞癌恶性程度高,病情发展快,所以大多数HCC手术切除率仅9.0%~13.5%[4]。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治疗时间短等优点,但肝癌介入术后,如何对病灶进行观测及评价疗效是临床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