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老年医学杂志作者:刘莹付聚红常晓婷林永忠
仅供学习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
手-口综合征(COS)主要临床表现为局限于手/指及口周麻木感(单侧或双侧)。病因以脑血管病多见。影像学提示病变位于相应的皮质、丘脑、基底节、脑干、放射冠、脊髓或多部位同时受累,多为腔隙灶。COS临床表现轻,以感觉障碍为主,症状不典型,易被忽视,从而导致其误诊率及漏诊率较高。图1男,58岁,“左侧口角和左手麻木1d”,头部CT示右侧丘脑片状高信号(箭头所示),诊断为急性脑出血。图2男,65岁,“左侧口角和左手麻木2d”,2aDWI示右侧顶叶点状高信号(箭头所示),2bMRA显示右侧大脑中动脉水平段纤细,其与侧裂段交界部局限性狭窄(箭头所示),远端分支稀疏,诊断为急性缺血性卒中。(资料载自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上图女,67岁,“左侧面、舌部及手指麻木12小时”,头颅MRI示右侧背侧丘脑长T1长T2信号,DWI高信号,诊断急性脑梗死。(资料载自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OS是一种局限于单侧手/指(主要累及上肢远端)及同侧面部(以口周为中心)的感觉障碍,通常无精神、记忆、运动或小脑功能受损。年,Sitting首先报道3例COS,最终经尸检确诊患者病变部位均位于对侧中央后回,病因分别为脑炎、梅毒瘤及血管畸形,同时定义其为一种特殊类型的纯感觉性卒中。根据感觉障碍的分布范围COS分为四型:I型:单侧口周及同侧手/指感觉障碍;Ⅱ型:双侧口周及手/指对称分布的感觉障碍;Ⅲ型:双侧口周及单侧非对称性的手/指感觉障碍;Ⅳ型:交叉型口周及手/指感觉障碍。以“手-口综合征”及“Cheiro—OralSyndrome”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CNKI)及PUBMED—年相关中、英文文献。最终纳入文献:中文文献19篇,英文文献36篇,COS患者共例。比较不同病变性质与部位分布情况及病变部位与COS分型间关系。结果:COS分型:I型例,Ⅱ型23例,Ⅲ型18例,Ⅳ型13例,所占比例分别为:I型85.71%、Ⅱ型6.08%、Ⅲ型4.76%和Ⅳ型3.43%。均急性起病,既往多存在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主诉手/指及口唇周围麻木,多为偏侧症状,少见双侧。病因为脑血管病者例,占总数的74.6%,且脑梗死发生率(63.8%)多于出血(28.3%)。其他病因包括:血管畸形(如moyamoya病)、颅内感染性疾病、脑肿瘤、动脉瘤、颅内皮样囊肿、颅内引流术后、癫痫、脊髓硬化。COS病变部位最常见于脑干,其次为丘脑皮质脑干以脑桥最常见(27.3%),且多位于脑桥背盖部正中处,可能与此部位基底动脉脑球分支的小血管病变有关。卒中部位以脑干最常见,其余性质病变多位于皮质(21.5%)。COSI型多见于丘脑(26.7%)、皮质(24.5%)及脑桥(22.3%),II型及III型均以脑桥最常见,分别为65.2%和88.9%,而IV型以延髓(92.3%)最常见。
不同部位COS的解剖分析
脑干(35.1%)
口或面部的上行感觉纤维三叉丘脑束位于脑桥被盖部最内侧,向外依次为内侧丘系和脊髓丘脑束,在内侧丘系中,从内向外依次为手、上肢、躯干和下肢纤维,脑干局限性病变可引起这些传导通路不同程度受累,而出现相应的局限性感觉障碍。延髓部位梗死出现COS类似于延髓背外侧综合症,可能与此处供血动脉椎动脉闭塞有关。
丘脑(23.6%)
丘脑腹后外侧核(VPL)是对侧偏身感觉纤维中继站,而丘脑腹后内侧核(VPM)是对侧面部感觉纤维中继站。VPM感觉纤维排列顺序由外到内依次为舌、口、面颊、后枕部,VPL感觉纤维排列顺序由内向外依次为手、上肢、躯干、下肢。口周感觉纤维止于VPM外侧,而手部感觉纤维止于VPL内侧,两者相邻。VPL内侧纤维与VPM外侧纤维走形,一起投射至皮质感觉中枢,同时该脑区主要有大脑后动脉分支丘脑膝状体动脉供血,且丘脑膝状体动脉最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致此脑区成为梗死的好发部位,故此部位病变可出现COS。单侧丘脑病变导致双侧COS的可能机制为:终止于病变侧丘脑VPM的三叉丘脑束由对侧三叉神经脊束核、三叉神经脑桥核(大部分)及同侧三叉神经脑桥核(小部分)发出的神经纤维组成,此处病变可以出现双侧口周感觉障碍;终止于病变侧丘脑VPL的脊髓丘脑束由对侧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前束(大部分)及同侧脊髓丘脑前束(小部分)神经纤维组成,此处病变可以出现双侧手/指感觉障碍。皮质(21.5%)
丘脑VPL与VPM部分纤维并在一起投射到皮质躯体感觉中枢,手和口的代表区非常临近,此处病变可出现相应的局限性感觉障碍。基底节区(5.8%)
此区以内囊多见,因皮质丘脑辐射主要位于内脑后肢后部,所以内囊区病变常出现COS。若内囊后肢后外侧的脊髓丘脑束受累,而后内侧的内侧丘系未受累则表现为偏身,或局限性浅感觉障碍。(5)放射冠(3.7%)放射冠病变致COS同样是因为丘脑VPL内部纤维与VPM外部纤维相伴行,并与躯体感觉皮质相毗邻,手的丘脑皮层纤维可能与放射冠的纤维相邻,同时推测手及口的感觉传导纤维可能较其余部位纤维更易损,故此区域内的小的病灶可引起COS。COS同时存在相关变异型,包括单纯口周感觉障碍,手-口-足综合症、手-足综合症(见下图1~图4),临床更为少见,临床表现分别为单侧或双侧口周感觉异常、同侧手/指、口周及足/趾的感觉异常,或仅累及单侧手/指或足/趾的感觉异常,影像学表现及神经解剖基础同COS类似。COS因病因不同,引起病变程度不同,且感觉障碍多较顽固,不易根治。例患者中仅58例症状半年内完全消失,其余均遗留不同程度感觉异常。图1男,53岁,“突然发生左侧全部手指、手掌和足部刺痛和灼热感2d”,查体:左侧全部手指、手掌和足部主观有刺痛和灼热感,针刺感及轻触觉消失,震动觉减退,在活动时刺痛和灼热感加重,DWI示右侧丘脑高信号。
图2男,63岁,半年前出现左侧拇指、食指和中指、左嘴角麻木感,持续3d后恢复。3个月后有右侧全部手指和足部麻木感,感觉异常持续1周后减轻。MRI示双侧丘脑陈旧性梗塞灶。
图3女,61岁,2个月前出现左侧肢体偏瘫,经影像学检查证实右侧基底核出血,经治疗后肢体偏瘫症状消失。3d前再次出现左侧全部手指、手掌和足麻木感及感觉异常。3ADWI示新发梗死灶,3BMRI示前次右侧基底核出血。(资料载自中华神经科杂志)
综上所述,对于临床表现为局限性,口周及手/指远端麻木的患者应高度怀疑COS,需要进行相关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责任区是否存在病变。COS因症状轻,不典型,很容易漏诊或误诊为功能性,从而造成治疗延迟或错误,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1.中枢神经系统瘤样脱髓鞘病变影像学特征
2.“内囊预警综合征”发病机制及治疗相关研究
3.神经性疼痛:这些药物如何选择?
4.常见脑血管疾病的MRI表现(一)
5.常见脑血管疾病的MRI表现(二)
6.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诊断标准解读
7.前庭阵发症诊断标准解读
8.神经科病例:莫旺综合征
9.肢体抖动性TIA
10.认识眼震性质是识别眩晕疾病的重要方式
11.从前庭病理生理学角度指导BPPV的诊断与治疗
12.顽固性呃逆,这些药物可选择!
13.垂体后叶素引发的案情
14.王拥军丨双抗研究的近20年
15.内侧纵束丨临床报告和影像学分析
16.中国各类主要脑血管病诊断要点()
17.考虑脊髓炎,应用激素后反而加重,你是否也立即想到这个病?
18.脑出血致双侧突发性耳聋
19.NIHSS评分评不好,那怎么交流?(神经科医生必备)
20.皮质基底节变性诊断标准及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21.甘露醇治疗颅内压增高中国专家共识()
22.高危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轻型缺血性卒中的最佳抗血小板治疗方案
23.颅内隐球菌感染影像学表现
24.成人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的脑部MRI表现
25.轻型卒中的治疗进展()
26.偏头痛性脑梗死
27.张佩兰丨余例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的体会与感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