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我国现行的高血压防治指南,一般高血压患者应在4~12周内将血压控制在/90mmHg以下;合并糖尿病、肾病、既往有心肌梗死或脑卒中病史的患者,若其能够耐受,应将其血压控制在/80mmHg以下。
年龄≥65岁老年高血压患者常以收缩压增高为主要表现,舒张压不高甚至偏低,即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因此,老年人的降压治疗应强调收缩压达标,同时避免舒张压过度降低。老年高血压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应降至/90mmHg以下,如能耐受可降至/90mmHg以下。若患者表现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当舒张压60mmHg时,如收缩压mmHg,可暂不用降压药物治疗;如收缩压在~mmHg之间,可谨慎用小剂量降压药;如收缩压≥mmHg,则用小剂量降压药;
当高血压患者同时存在糖尿病或慢性肾病时,应更为积极地控制血压。此类患者的血压目标值为/80mmHg。对于高龄、一般健康状况较差、存在明显靶器官损害的患者,其目标值可放宽至/90mmHg。在药物选择方面,应首选ARB或ACEI,必要时可联合CCB或噻嗪类利尿剂。
病情稳定的脑梗死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为/90mmHg,降压药物可选择利尿剂、CCB、ACEI/ARB单用或联合应用。但高龄患者、双侧颈动脉或颅内动脉严重狭窄患者、严重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应谨慎降压治疗。此时降压药应从小剂量开始,密切观察血压水平与不良反应,根据患者耐受性调整降压药及其剂量。在出现头晕等明显不良反应时,应减少剂量或停用降压药。
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不能降低血压,除非血压持续mmHg。为急性脑梗死患者舌下含服硝苯地平降压是很错误的做法,吞服降压药更是错误的、危险的。发生脑梗死时,约半数患者存在大血管狭窄及狭窄远端供血不足,降低血压会加重狭窄远端的缺血,导致更多脑组织坏死,症状加重。对于不存在大血管狭窄的患者,梗死灶相邻区域脑组织往往处于缺血状态、靠侧支循环供血才免于坏死;如果血压降低,侧支循环必然减少,梗死灶相邻区域脑组织将进一步缺血、甚至坏死,症状加重。脑梗死可引起的吞咽困难,为有吞咽困难的患者吞服药物(降压药、安宫牛黄丸等)可能造成误吸,从而导致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死亡。如果患者同时存在颅内出血、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心功能衰竭、不稳定性心绞痛、主动脉夹层等不能耐受很高血压的危险情况,可考虑将血压降至约/(~)mmHg。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