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早期诊断与评价
1、TIA发病后2~7天内为脑卒中的高风险期,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建立以ABCD2评分(表9-2)分层以及影像学为基础的急诊医疗模式,尽早启动TIA的评估与二级预防。
2、新发TIA按急症处理,如果患者在症状发作72小时内,并存在以下情况之一者,建议入院治疗:①ABCD2评分≥3分;②ABCD2评分0~2分,但不能保证2天之内能在门诊完成系统检查的患者;③ABCD2评分0~2分,并有其他证据提示症状由局部缺血造成。
3、对新发TIA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及评估(图8-1)。
(1)一般检查:评估包括心电图、全血细胞计数、凝血功能、血电解质、肾功能及快速血糖和血脂测定。(2)血管检查:CT血管成像(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血管超声、全脑血管造影(DSA)可发现重要的颅内外血管病变。其中DSA是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和颈动脉支架治疗(CAS)术前评估的金标准。(3)侧支循环代偿及脑血流储备评估:应用DSA、脑灌注成像和/或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检查等评估侧支循环代偿及脑血流储备,对于鉴别血流动力学型TIA及指导治疗非常必要。(4)易损斑块的检查:易损斑块是动脉栓子的重要来源。颈部血管超声、血管内超声、高分辨MRI及TCD微栓子监测有助于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损斑块进行评价。(5)心脏评估:疑为心源性栓塞,或45岁以下颈部和脑血管检查及血液学筛选未能明确病因者,推荐进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echocardiography,TTE)和/或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echocardiography,TEE)检查,可能发现心脏附壁血栓、房间隔的异常(房室壁瘤、卵圆孔未闭、房间隔缺损)、二尖瓣赘生物以及主动脉弓粥样硬化等多栓子来源。(6)根据病史做其他相关检查1、ABCD2评分公布于年,该评分用于预测TIA后2天内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其评分内容与ABCD评分相比,增加了糖尿病这一危险因素。ABCD2评分来自于4组人群共计人的队列研究,结果显示高危组(6~7分)、中危组(4~5分)和低危组(0~3分)患者在TIA后2天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分别为8.1%、4.1%和1.0%,有很高的脑卒中风险预测价值。目前,ABCD2评分是ABCD评分系统中应用最广泛的评分,并且在我国人群中也得到了很好的验证。2、目前,随着影像学技术的日益普及推广,影像学对TIA后脑卒中发生风险的预测作用被逐渐重视。如果临床表现为TIA患者存在新发脑梗死或颅内外动脉狭窄,则脑卒中发生的风险显著增加。已经有研究质疑单纯依靠症状及病史的评分系统的价值,而突出强调影像学预测脑卒中风险的作用,但仍需要更多的研究予以证实。3、SOS-TIA(aTransientIschemicAttackClinicwithRound-the-ClockAccess)研究的目的在于调查对TIA患者进行快速评估、治疗能否减少脑卒中复发风险。该研究入组了例症状发作24小时内的疑似TIA的门诊患者,对其进行快速评估和诊断,对轻型、肯定或可疑TIA患者立即给予抗血栓治疗。结果显示确诊的TIA患者90天脑卒中发生率为仅为1.24%,远低于通过ABCD2预测的5.96%。4、EXPRESS(EffectofUrgentTreatmentofTransientIschemicAttackandMinorStrokeonEarlyRecurrentStroke)研究是一项前后对照研究。研究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入组例TIA患者,治疗方式采取TIA门诊预约,首诊医师推荐治疗;第二阶段入组例TIA患者,采取取消预约,建立TIA门诊,确诊TIA后立即给予治疗。结果显示对TIA患者进行早期积极干预治疗,可降低90天脑卒中发生风险达80%,且未增加出血等不良事件,同时早期积极的强化干预可显著减少患者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和6个月的残疾率。SOS-TIA和EXPRESS研究结果显示,TIA患者的二级预防应从急性期就开始实施。通过分析英国—年TIA专病门诊的数据库结果显示,在TIA专病门诊接受诊治的TIA或轻型脑卒中患者90天的脑卒中发生率仅为1.3%。因此,TIA门诊的建立是行之有效的措施。各国指南也均强调对于TIA患者的早期干预。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