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29日为第15个世界卒中日,今年的主题为“医体融合,预防卒中”,口号是“科学运动,健康生活”。“医体融合,预防卒中”是倡导运动与医学防治相结合,更好地防治卒中。“四体不勤”势必会给健康带来隐患。运动作为预防卒中、强身健体的良好预防方式,人人皆可行。
“世界卒中日”宣传要点NO.1脑卒中的危害和负担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通常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即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占卒中的85%)和出血性脑卒中(即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两大类。脑卒中是我国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可导致肢体瘫痪、言语障碍、吞咽困难、认知障碍、精神抑郁等症状,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及经济负担重的特点。NO.2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防治脑卒中是由生活方式、环境、遗传等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疾病。大量临床研究和实践证明,脑卒中可防可治。早期积极控制脑卒中危险因素及规范化开展脑卒中治疗,可有效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及死亡率,并改善脑卒中的预后。(一)脑卒中危险因素。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为不可干预性和可干预性两类。不可干预性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种族、遗传因素等。可干预性危险因素是脑卒中一级预防的主要内容,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心脏病(房颤)、吸烟、酒精摄入、饮食、超重或肥胖、运动缺乏、心理因素、口服避孕药、抗凝治疗等。脑卒中可防可治,一级预防是降低脑卒中发病率的根本措施。(二)如何快速识别脑卒中。
“中风”是一种适用于国内的迅速识别脑卒中和即刻行动的策略:
“1”代表“看到1张不对称的脸”;
“2”代表“查两只手臂是否有单侧无力”;
“0”代表“聆(零)听讲话是否清晰”。
如果通过这三步观察怀疑患者是中风,可立刻拨打急救电话。
也可以从下面8各方面识别(“FAST”评分系统):1.症状突然发生。2.表现身体一侧或双侧,上肢、下肢出现无力、麻木、笨拙、沉重或瘫痪。
3.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
4.双眼向一侧凝视。
5.单眼或双眼突然视力模糊,或视力下降,或视物成双。
6.发音不清、语言表达困难或理解困难,饮水呛咳。
7.头晕目眩、失去平衡,或步态不稳,或意外摔倒。
8.突然出现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
FAST评估法F(Face)脸部:让患者微笑一下,如果患者微笑时面部不对称,一侧不能微笑,提示患者面瘫;
A(Arm)手臂:让患者双手平举保持10秒钟,如果10秒钟内一侧肢体下落,提示肢体瘫痪;
S(Speech)说话:让患者说一句较长的话,如果说时有困难或者找不着词,提示语言障碍;
T(Time)时间:当具有脑卒中高危因素的人出现上述表现时,高度怀疑脑卒中,医院诊治。
(三)脑卒中的救治效果具有极强的时间依赖性。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约占脑卒中的70%,其治疗时间窗窄,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在时间窗内开展静脉溶栓治疗及血管内治疗(取栓)等方案是目前最有效的救治措施。
一旦发生脑卒中,需要尽快到最近的卒中中心和脑卒医院等具备卒中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接受规范救治。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发布了“卒中急救地图”APP和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