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医附属二院影像中心在我市率先开展一站式多模态MRI成像技术在脑血管病诊疗的临床应用,试图为临床提供更精准的数据评估,真实有效地帮助到病人和临床诊治。多模态影像检查,包括常规磁共振平扫、弥散加权成像(DW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及灌注成像(PWI),在磁共振诸多序列中,磁共振灌注成像的地位尤为重要。我院最新引进的飞利浦Ingenia3.0T磁共振在20分钟之内就可以完成一站式多模态脑血管病检查。而我院率先开展的无需造影剂,安全无创的3D-ASL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技术,是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新技术。
在临床上以头晕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为临床表现的病人中,很多都存在潜在脑血管病变,因为病人自身存在着充足的侧支血供代偿,在一般的CT或MRI常规平扫检查可能并不能显示脑实质内异常改变。但如果进行磁共振脑灌注检查和血管成像,便可发现潜在的大血管病变,并进行精准的影像学评估。另外,通过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也可以更精准的发现脑内微出血灶等慢性出血病变。这些信息对指导临床制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以及病人远期风险评估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位46岁男性患者,经常头晕、头痛。常规MRI平扫序列,未见异常信号改变。而在3D-ASL脑灌注检查后,则发现右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大片低灌注区。虽然MRA序列可以帮助发现大血管狭窄或闭塞,但仅仅停留在形态学上的诊断。因为对于同样的大血管病变,因个体代偿能力不同其预后和治疗后风险也不同,因此进一步的灌注水平的评估极为重要。头部MRI平扫(T2WI、T1WI、DWI)3D-ASL(PLD1.5)3D-ASL(PLD2.5)MRA通过上述病例的介绍,可见针对这些以TIA发作为主诉的病人充分的影像学评估是进一步风险防范的关键。而磁共振脑灌注成像,可以发现在常规平扫不能显示的潜在大血管病变。我院影像中心开展3D-ASL脑灌注成像,可以在不使用对比剂的情况下,安全无创的对潜在大血管病变进行精准评估,并且能够准确评估患者预后是否良好。作为脑卒中诊疗的关键环节,多模态磁共振检查在脑卒中诊疗过程中可以实现完全无创的血管成像和灌注等一站式检查,可以更敏感地发现潜在大血管病变并评估病人自身代偿水平。这对于评估远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齐医附属二院磁共振科将竭诚为广大患者服务。磁共振科预约——撰稿、摄像磁共振科胡海峰
编辑:宣传科张宁
审核:高秀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