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俗称“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调查显示中风已成为我国第一位死亡原因,也是中国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
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出血性卒中,占脑卒中总数的80%,缺血性卒中的临床表现与梗死部位、受损区域侧支循环等情况有关。常在安静或休息状态发病,部分病人发病前有肢体麻木、无力等前驱症状,一般起病缓慢,症状多在发病后10小时或1~2天达高峰,以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和共济失调等局灶定位症状为主,部分病人可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全脑症状。
出血性卒中男性较女性多见,冬季发病率较高,常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多无前驱症状,起病较急,症状于数分钟至数小时达高峰,发病时血压明显升高,有肢体瘫痪、失语等局灶定位症状和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意识障碍等全脑症状。蛛网膜下腔出血以中青年人居多,最常见的原因是颅内动脉瘤破裂或脑血管畸形破裂引起,起病急,突发异常剧烈头部胀痛或爆裂样疼痛、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
脑中风危险因素
不可干预的风险因素
年龄、性别、低出生体重、种族、遗传因素等
可干预的风险因素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吸烟、酗酒、肥胖、颈动脉狭窄、不良的饮食习惯(高盐、多肉、高动物油饮食等)、饮浓茶浓咖啡、缺乏运动、精神压力过大等。
诱发因素
季节变化:秋冬和冬春交接时期两个小高峰
情绪波动:如精神郁闷、长期压抑、精神激动、过分紧张等。
生活习惯和环境改变:如暴饮暴食、过度劳累、超量运动、熬夜、长期卧床、突然坐起或起床体位改变等
其他:妊娠、大便干结、服药不当(如降压药使用不当等)
脑中风早期识别
如果你出现过肢体麻木、乏力或说话不清楚、口角歪斜、眩晕伴呕吐等,则提示你有严重的脑中风倾向,医院就诊。
脑中风高危人群应掌握好“FAST”原则,牢记“时间就是大脑”,中风发生后的6小时被称为抢救的黄金时间。
划重点
预防脑中风十要点
饮食要清淡
推荐“得舒饮食”
(1)主食选全谷类:每天三餐中有两餐尽量食用未经精制的全谷类瓜、马铃薯等。
(2)天天5+5蔬果:每天摄取5份以上蔬菜及5份以上水果。
(3)选择低脂乳:每天摄取2份低脂奶或低脂乳品。
(4)白肉取代红肉:以豆制品或鱼、鸡、鸭、鹅等去皮白肉,取代猪、牛、羊等红肉及内脏。
(5)吃坚果、用好油:烹调时选用各式好油,例如橄榄油、芥花油、葵花油、色拉油等,建议每天吃1汤匙坚果,像是花生、松子、核桃、腰果等。
适度增加体力活动
坚持有规律地参加您所喜欢的体育活动,如:骑自行车、打高尔夫球、游泳、跳舞、打乒乓球等,原则上每周至少3次以上的运动,每次运动时间20~30分钟,运动强度应在体能忍受范围内,推荐中老年人运动后的最大心跳次数为(—年龄)×70%。
此外还需注意:
克服不良嗜好如戒烟、限酒、久坐等
防止过度劳累,用力过猛。
老年人不蹲便,应防止过快改变体位
注意气候变化
每天饮水要充足
看电视上网不要太久
保持情绪平稳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重先灶,发现问题早防早治。
科室简介
我院神经内二科拥有神经科各种监护设备和基本治疗康复设备,建立卒中单元,视频脑电和睡眠脑电图工作站,全面开展脑、脊髓及周围神经疾病的治疗。
目前科室开展了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动脉溶栓治疗,脑梗塞急性期的介入机械取栓和桥接治疗,血管狭窄的介入支架治疗。临床神经心理学检测、神经电生理检查和诊断、老年痴呆早期诊断、神经康复等各种技术。科室还开展了脑血管病,癫痫,认知功能障碍,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等特色门诊。
神经内二科设有神经电生理室开展各项临床电生理技术包括普通脑电图,视频脑电和睡眠脑电图、动态脑电图,经颅多普勒超声,诱发电位、肌电图。开展微栓子监测和震颤电图等新技术。
健康咨询
神经内二科
-67835
编辑:郑雯
文字来源:神经内二科兰琳
图片来源:综合网络
预约挂号
-(庆云院区)
-(草市分部)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