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苍柏散出自《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原方为治湿热下注、红肿热痒之脚气病所设。裴永清教授将其应用于痛风、丹毒属于湿热者,疗效显著,值得学习。
裴永清加味苍柏散运用经验
作者/石瑞舫
裴永清教授认为,经方为源,时方为流,源流结合,师法不泥方,才能适应不断复杂变化的疾病谱。如其对加味苍柏散的运用,便深刻体现了这一思想。
祛湿清热疗痛风
加味苍柏散出自《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原方为治湿热下注、红肿热痒之脚气病所设。
裴永清教授提出,当下之痛风病,以膝以下(尤以脚趾、踝关节)红、肿、热、痛为主要临床表现者,其红属热,肿属湿,痛为不通,湿热兼瘀,阻滞下焦,舌质红或暗红,舌苔多白腻罩黄或黄腻,多发于以酒为浆、以肉为粮之人,用本方治之效佳:
苍术15克,黄柏12克,木瓜9克,川牛膝9克,独活10克,羌活10克,木防己12克,木通6克,生地12克,赤芍15克,当归12克,知母9克,炒槟榔9克,白术15克,生甘草6克,另加桃仁9克,红花9克,连翘9克,制没药6克;酒气重者,再加炒神曲15克。
裴永清教授曾诊治一位患痛风多年患者,足大趾上段红肿,剧痛难忍,盖个床单在脚上,床单一碰脚都疼。诊治过程中,没到床边患者就先说:“别碰我!”予加味苍柏散三剂后,肿痛锐减,能够下床行走,继以原方调理后渐愈。
大多数痛风患者治疗好后血尿酸归于正常,极个别患者痛风症状虽消失,但血尿酸还是高。就好比转氨酶高不一定是肝病,好多疾病如心肌、骨骼肌有问题等都可能引起转氨酶高一样。可见,用西化的方法来要求中医是死胡同。
降浊消肿化丹毒
加味苍柏散不仅可用来治疗痛风,还可治疗丹毒。丹毒多发于下肢,临床表现亦以红肿热痛为主,病机属湿热下注,浊毒壅滞者多。
裴永清教授曾治一患者,双下肢丹毒3年,膝下至踝肤色暗红,踝上6~7公分处可见丹毒病发灶,色紫红,平素有脚气,瘙痒流水。既往高血压、中重度脂肪肝病史。西医给予抗炎抗感染治疗,近半年用抗生素无效。患者平时喜喝酒吃肉,此为饮食不节,湿热内盛,导致湿热下注,日久热毒壅遏,营热肉腐,伤及血脉,导致丹毒。用加味苍柏散治疗,1天服1剂半,3天后复诊,肿消痛减,前后共服25剂后痊愈。
此外,加味苍柏散还可用于治疗过敏性紫癜,多表现为腿部见紫红色出血点,舌苔多黄腻,亦属于湿热下注病机。总而言之:不论是痛风还是下肢丹毒、过敏性紫癜,只要病机相同,便可异病同治。可见,抓病机是辨证论治的关键。
临床加减运用
临床运用加味苍柏散,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加减。如痛风以疼痛为主症者,可加桃仁9克,红花9克,连翘9克,制没药6克;
嗜酒之人,加炒神曲15克;
肥胖湿气甚者,加生苡仁30克。
丹毒疼痛程度比痛风轻,以热为主,可酌加双花、连翘、公英、地丁等清热解毒药。过敏性紫癜则可酌情加入丹皮、桃仁、红花、丹参等清热凉血活血药。
另,无论是痛风还是丹毒,其发病均与饮食结构不合理有直接关系,故要求患者忌口非常关键。如痛风患者,蘑菇、油菜、菠菜、鱼类、动物内脏、豆类、菜花等高嘌呤饮食应控制摄入。严格忌口,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再与中药配合,则事半功倍。
本文摘自《中国中医药报》,-06-10(),作者/石瑞舫。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史上最全的一针疗法1、感冒穴:大椎。操作:刺血后拔罐,炙法。用于感冒、流感或预防。
2、止咳穴:孔最。操作:快速提插捻转,1-1.5寸。主治:咳嗽、咳血、支气管哮喘。
3、咯血穴:孔最。操作:同上,泻法为主,1-1.2寸。主治:咳嗽、咳血。
4、气管炎穴:肺穴(俞)。操作:1寸。斜向各脊椎刺,捻转。主治:支气管炎、咳嗽、咳血、肺结核。
5、哮喘穴:鱼际。操作:1寸。向劳宫方向刺,捻转。主治:哮喘、支气管炎。
6、退热穴:曲池。操作:1.5寸。提插,5分钟行1次针,留30分钟。不退热加大椎刺血。主治:发热、感冒发热、高热惊厥。
7、胸闷穴:膻中。操作:1.5寸。沿胸骨刺,伴心慌气短加内关。主治:胸闷、胸痛、气喘、肝气郁结。
8、肺炎穴:列缺。向上斜刺0.4-0.8寸,捻转,5分钟行1次针,伴胸痛发热等,加肺俞、曲池等。主治:肺炎、肺结核、肺气肿、哮喘。
9、调心穴:内关。操作:1寸。直刺,捻转,5分钟行1次针。主治:陈发性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胸闷、应急综合征及心绞痛等。
10、冠心穴:解溪穴直下2.5寸,脚面第2、3趾骨之间。操作:1寸。直刺0.5-0.8寸,捻转,2-3分钟行1次针。主治:冠心病、胸闷、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等。
11、急救穴:人中。操作:0.5寸,斜向上刺,泻法,醒后留5-10分钟。主治:昏迷、休克、晕厥、小儿抽风、失语、中暑等。
12、虚脱穴:人中。操作:刺2-3分,捻转,留15-20分钟。主治:虚脱、昏迷、晕厥、癫狂、休克等。
13、中暑穴:少商。操作:刺0.3-0.5分,捻转,泻法,留10-15分钟,发热大汗可放血2-3滴。主治:中暑、中风昏迷。
14、神衰穴:神阙。操作:直刺0.5—1寸,平补平泻法,捻转,留20分钟,起针后拔罐10分钟。
15、神官穴:承山。操作:刺2.5寸,平法,伴心慌气短等加内关、膻中。主治:神经官能症。
16、精神病穴:百会。操作:斜刺0.5-0.8寸,泻法。主治:功能性精神病。
17、癫痫穴:腰奇。操作:先刺入后再向上进2.5寸,捻提。
18、醒脑穴:听敏。操作:刺0.5-0.8寸,強刺激。主神志不清,昏厥。
19、脏器下垂穴:百会。操作:刺后炙20分钟。主治:胃、肾、子宫、直肠下垂等。
20、失语穴:人中。操作:刺8分,斜向上,留25分钟,強刺激。主治:癔症性失语或功能性失语。
21、癔瘫穴:涌泉。操作:1-1.5寸,捻提3分钟,试走。主治:癔症性瘫痪。
22、面抽穴:颧髎。操作:直刺0.5-1寸,泻法。主治:面肌痉挛,面肌抽搐。
23、面瘫穴:下关。操作:直刺1-1.2寸,泻法。加配鱼腰、四白、颊车更好,火盛患侧耳尖放血,寒盛加鱼际、四白、太阳等。主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
24、偏瘫穴:率谷。健侧刺0.5-1寸,平刺,提捻。主治:脑中风偏瘫、偏头痛。
25、脑缺血穴:风池。操作:刺2寸,捻转,留30分钟。主治:脑供血不足。
26、尿频穴:太溪。操作:刺0.-1寸,平法。主治:尿频或尿液次数增多。
27、降糖穴:胰俞。操作:斜刺1.5寸,泻法,留30分钟,配三阴交、脾俞、足三里、神门、肾俞。主治:糖尿病、血糖过高。
28、降脂穴:丰隆。操作:直刺2寸,提插泻法,留30分钟。主治:高脂血症,肥胖。
29、三叉神经痛穴:鱼腰、四白、承浆。从下方刺入鱼腰0.3-0.5寸,四白斜向上方刺入0.5-0.8寸,均行捻转手法,可加下关穴。主治:三叉神经及眉棱骨痛。请白癜风诚信单位安徽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