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
随着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物质与精神文明建设进入了崭新的阶段。然而,像癌症、心血管疾患、肝胆疾患、胃肠疾患、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健康问题却阻滞了人们奔向美好生活的步伐,疾病的发展进程与转归呈现出多元化叠加式的加速演变。其中脑卒中,是现代媒体上经常提及的重大突发疾病之一;该病是一种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的疾病,是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世界性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脑卒中是全球范围内第二大死亡原因,也是导致成年患者远期神经功能障碍的主要因素。随着目前我国社会人口的老龄化日益加重,平均每12秒就有1人发生卒中,同时发病率呈逐年递增且年轻化趋势。
那么,什么是脑卒中呢?
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也就是人们俗称的“中风”。脑卒中是一种以脑组织缺血或出血性损伤症状和体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脑血管疾病,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出血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脑缺血和脑梗死。这类患者在脑卒中可占到70%-80%。大血管闭塞的缺血性卒中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平均每位患者每分钟将丧失万个神经元—也就是说,一旦延误抢救时机,大约会有万个脑细胞发生凋亡,而脑细胞的凋亡是不可逆的。出血性脑卒中根据出血部位不同可分为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这类患者占20%-30%。脑卒中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特点。究其原因,这与大家生活压力大引起的心情起伏,饮食过于油腻,运动少,熬夜等不规律的生活作息和不良生活习惯都有着密切关联。
脑卒中又有哪些表现呢?
脑卒中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呼吸急促,不同成度的意识障碍;一侧脸部、手臂或腿突然感到眩晕无力、言语不清或说话困难,肢体麻木,口眼歪斜,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或偏瘫等症状。而肥胖、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均为诱发脑卒中的病因。如没有及时提早意识和防患未然,这些诱发因素均有可能致脑卒中的发生。
脑卒中早期预警有哪些关键点?
脑卒中一旦发生,可在短时间内致脑组织内血管阻塞,进而使脑细胞发生缺血坏死,脑血管长时间失去血运重建后,如不能及时采取快速有效的溶栓药物使阻塞的血管再通,那么任何治疗性药物都无法到达缺血部位,从而使大脑细胞全面缺血坏死,无法再生,导致严重的后果。脑卒中的发生无论从身体还是心理上,都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了很大痛苦。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发现疑似脑卒中的病人,我们可以使用“F.A.S.T”方法识别并记忆脑卒中的警示征象。F.A.S.T四个字母分别代表面部(Face):口角歪斜;手臂(Arm):四肢无力;言语(Speech):言语不清;时间(Time):迅速求助。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发生脑卒中,我们该如何做?
一旦身边有人发生脑卒中的情况,家属和旁人一定保持冷静,及时尽早识别脑卒中征象,立刻拨打“”,准确说出病人发病情况和所在地点。在来之前,不要急于搬动病人,可以将病人置于通风温暖的环境。现在我市急救中心有电话急救流程,家属要极大限度的保持冷静,在急救车来之前,按照电话中专业人员的指导去做,抢救或治疗时间快速得当,可以减少病人脑损伤且提高恢复几率。就诊后,病情较轻的患者可以做溶栓治疗,重病患者必须及时入院对症治疗;一旦病人可在较短时间内明确诊断且接受治疗,将利于最大化病人康复的可能。
(图片来源于网络)
脑卒中患者康复注意事项有哪些?
由于脑卒中患者康复出院后还会继而存在偏瘫、一侧肢体障碍、麻木、偏盲、失语或交叉性瘫痪、感觉障碍、语言障碍、记忆力下降、吞咽困难、共济失调等后遗症。因此,脑卒中患者出院回归家庭后,应以静养为主,症状治疗为辅。
药物治疗主以溶栓抗凝和神经保护为主,缺血性卒中早期治疗的关键是血管再通,这是治疗的根本,没有血运重建,任何其他治疗性药物都不可能到达缺血的部位。可在缺血脑组织尚未发生坏死之前,通过溶栓药物使其阻塞的血管再通、恢复缺血半暗带灌注、缩小梗死灶范围,根据病情及时复查并监测抗凝血机制等问题,从而挽救患者生命并改善临床预后;辅助以中药、针灸治疗方法最佳。患病后,患者会有一侧肢体偏瘫,言语不利的后遗症。此时家属要勤跟患者沟通聊天,适当创造条件让患者去接触外部环境以利回归社会,同时也应避免给患者造成心理刺激而加重心理负担。
言语障碍的患者,应进行语言训练,从单音节逐渐过渡到复音节、单词发音,再到短语、句子。此外,对于吞咽障碍的患者要注意进行心理疏导,并进行间接吞咽训练(如咬肌,咀嚼运动训练)和适宜体位的进食训练。
心理治疗方面,患者常会出现情绪波动,一般表现为沉默不语、情绪低落、食欲不振等状况,这时最需要来自家庭的爱和鼓励,让患者尽快的回归家庭,给患者以“爱与归属感”的层次需要和心理支持,循序渐进的去安抚并慰藉患者以利康复,患者与家属要以平常心去对待病情,此时切忌以“指令性”的言语进行劝服。
脑卒中的预后过程中,肢体的恢复过程是最慢的,家属每天的肌肉按摩,帮助患者恢复肌力是十分必要的,这些都需要患者及家属循序渐进的进行和改善,切忌操之过急。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现有签约家庭医生的政策,医院会把患者的病情归档,分步骤、按疗程系统而有计划地进行社区医疗规划和康复治疗计划,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图片来源于网络)
脑卒中患者的饮食需要注意些什么?
关于脑卒中患者的饮食,总体上以清淡、荤素搭配优良为基准。需要格外注意控制油、盐、糖的摄入量,戒烟戒酒。改变一个人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很不容易,需要慢慢来,循序渐进。刚出院的患者一般胃肠功能都很弱,应进食些好消化,流质软食之类。之后一点点训练,以细嚼慢咽的方式进食。注意谨慎预防呛咳,慢慢吃。吃饭时,应该让患者患侧上肢放在餐桌上,不要让其下垂。目的是为了给患肢保暖和保持上半身的平衡性。待病人的肠胃功能渐佳,可以将主食改为像紫薯、玉米、全麦等这类粗粮食品,多饮水,多食新鲜的蔬菜水果,达到营养均衡。
(图片来源于网络)
脑卒中的治疗及康复过程虽然十分漫长,但是像偏瘫、感觉障碍、语言障碍、吞咽困难、共济失调等这些脑卒中后遗症都是可以慢慢治愈和恢复的,家属和病人要有信心和耐心。另外就是要做到“防患于未然”。控制好血压是预防脑卒中发生的最显著、最有效措施,另外控制好血糖,血脂对于预防卒中的发生也是非常重要的!从生活和饮食习惯上应避免高油脂、高糖、高盐的饮食习惯;生活起居尽量规律,及时舒缓工作及生活压力,寻求适宜的发泄途径。既往有慢性病的患者不应擅自停用相关药物,要注重适当地心理疏导。培养并注重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劳逸结合。
(原创图片)
在这里给大家一个健康科普小贴士:健康有四大基石,分别为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用四句话高度总结概括健康要素,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大作风、八项注意:以健康为中心;糊涂一点、潇洒一点为两个基本点;助人为乐、知足长乐、自得其乐为三大作风;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为健康四大基石,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药物是时间、最好的心情是宁静、最好的运动是步行。请不要等到“健康失去后才懂得珍惜”,那样真的会“追悔莫及”、抱憾终身。请大家谨记:只有自律的人生才能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望大家拥有快乐而健康的人生和美满幸福的家庭!
作者简介:
张祚贺,医院手术室男护士,任医院男护士委员(MNATH)委员
杨成荫,医院手术室男护士,任天津市护理学会男护士工作委员会(TMNC)委员、天津市护理学会《天使风采》杂志编辑、医院男护士委员会(MNATH)委员
注:文稿插图,除标有“图片来源于网络”者,其它插图为图片摄影作者原创图片。
作者:医院张祚贺杨成荫
图片摄影:医院杨成荫
校稿:医院刘欣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急急如令杂志赞赏
人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