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轻度脑缺血
老年人脑缺血
脑缺血的症状
脑缺血的原因
脑缺血治疗
颈椎病脑缺血

巴黎抗疫志法国带病重启,战疫硝烟远未散去

5月11日星期一阴有雨

窗外雨的刷刷声逐渐停止,大风还在继续,树叶狂舞间,我看见那些红色的果实:院里的樱桃熟了。

树欲静而风不止。经过55天封城后,法国今天开始重启。不论是绿区还是红区,从即日起人们不再需要“出行证明”、小规模的商业开始营业,酒吧、餐馆、电影院、大型商业中心和一些大型文艺活动和体育活动除外。乘坐巴黎公交的乘客在上下班高峰时间需要出示企业工作证明。不戴口罩乘坐公共交通者今天起将被罚欧元。但是政府仍如履薄冰。法国卫生部长韦朗谆谆告诫大家,千万不要认为已经万事大吉。

窗外一如封城期间的寂静,并没有传来车水马龙的声音。这个国家要逐渐苏醒,这也是政府所希望的。

昨天法国新确诊人,死亡70人,是法国疫情大暴发以来最低的数字。是的,从法国政府公布的数字来看,无论是新入院的重症抢救患者人数,还是养老院死亡人数都继续下跌,医院也清空了病患。但是,这个数字对于活着的人来说,只是一粒灰,对于死去的人和他的亲人、家庭来说,就是一座山,因为每一个生命都是无可代替的。这也提醒我们:病毒还未远离,硝烟还是弥漫,战争远未结束。

截至目前,法国5个大区(法兰西岛,上法兰西,大东区,布尔多涅-弗朗什-孔泰,马约特)仍被划为疫情红色警戒区,共包含32个省,医院饱和度和病毒流行速度仍不容乐观。但就算在绿区,例如新阿基坦(Nouvelle-Aquitaine)大区,近期也出现了两起聚集性疫情:维埃纳(Vienne)省一所初中的教职人员数日前在一起开会,商讨5月18日的开学事宜,4名与会人员在周末检测出了冠状病毒阳性。参加会议的其他9名成员,包括学校领导、老师和地方当局工作人员都被安排隔离。另一起发生在4月份多尔多涅省(Dordogne)小城维尔格(Vergt)的一个葬礼上。这个小镇以前没有一个病例。4月30日,参加葬礼的一个人被检查出阳性。当地卫生机构随后启动追踪普查,参加葬礼的人士中有人完成了核酸测试,总共9人已经确诊。邻居德国也提供了一个“范例”:就在两天前,一些认为已经控制住疫情而放开生活的德国地区又出现感染者上升,一个区重新封禁。北威州科斯费尔德(Coesfeld)地区的一间大型屠宰场爆发新冠肺炎集中感染,已有名员工检测结果呈阳性,其中13人已入院接受救治,该地区又恢复了严格防疫限制。另一个地区是图林根州格莱茨地区(Greiz),在过去7天内,当地每10万居民中已有75.4人确诊感染新冠肺炎。第二波感染主要是由于部分居民无视防疫限制规定,在2月下旬和3月初举办大型家庭聚会活动,以致病毒被带入当地养老院,引发大规模感染。尽管新增感染人数超出了国家红线,但格莱茨地区政府仍旧决定放宽防疫限制,恢复当地正常社交生活。

法国解禁后,面临的风险远不止于此。法国解禁前大家讨论最多的是公共交通和学校复课,说实在的,这些还都是在可控之内的,不可控的是大规模的社会运动。上周六,“黄背心”在社交媒体发布公告,今天要围堵巴黎,并说组织了来自全国的公民军队和公民军团。“黄背心”经常是言出必行,不知道这次的行动会怎样。4月中下旬在巴黎北郊一骑摩托车因警察开车门导致车手受伤事件引发的警民冲突,引发了一场骚乱。据内政部称,当时约有50座城镇因此爆发冲突事件。后来被警方暂时平息,但是,这些地区的紧张局势并没有减缓。很多人认为这只是暂时的平静,犹如一座待爆发的火山。在社交媒体上,暴力、破坏甚至叛乱的呼声一直不断。在解禁之后会不会大爆发,谁也说不准。在疫情严重时,为了减轻疫情期间监狱的压力,司法部门释放了数千名罪犯,这些罪犯是否会出现在暴乱中心,成为暴乱的主力?法国警察工会指出,这种恐惧情绪在执法人员心中普遍存在。而假如这种社会运动一起,可以想象,疫情就像干柴烈火,一发而不可收,人类将为此付出巨大的生命代价。

疫情期间,一首我从初中开始就耳熟能详的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诗句一直在我心中翻涌,这就是他那首著名的箴言诗《自由与爱情》:“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我一直不敢拿出这首诗来对照某些法国人在疫情之间的行为,觉得是对诗歌的一种亵渎,但是抛开诗人生活的年代和背景,却是当今一些法国人在疫情中的真实写照。以前,我总是天真的认为,生命是无价的,是最值得珍惜和最可宝贵的。我总是喜欢用一个比喻来说明,生命是“1”,其余的都是“0”,只有有“1”在,“0”才有意义。没有这个“1”,多少“0”都是“0”。命都没了,那些以外的价值什么的,连“海市蜃楼”都算不上啊!但是看看那些政客对疫情的描述,我觉得我的信念被颠覆了,当然这些前提都是死亡没有落到说话人的头上。尼斯市颁布政令,5月11日至6月2日的8点至20点,当地居民及游客在公共场所必须佩戴口罩。但这项政令遭到人权联盟反对,提出上诉。尼斯行政法院今天审理。这是不要“1”的节奏啊!

现在,经济学家算出来了,生命是有价的,法国人一条命值万欧元。我的同事来米编译的文章显示:法国人相比金钱更珍惜生命。5月10日公布的Ifop民调所的民调显示,54%的人非常担心“解封”复工会给自己的健康造成风险,宁可减少收入继续待在家里。此外,调查还显示,65%宁可过分小心,避免感染病毒,宁可为此国家经济受影响、自己的钱包缩水;只有35%希望冒着疫情加重的危险也要尽快重启经济。民调还显示,最富裕阶层中有54%人希望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即便这有可能会加重疫情;在最贫困的阶层中,73%的人希望政府采取严厉的安全措施,即便这会进一步恶化经济形势。这一结论其实也很好理解,因为富裕的人在疫情中能得到更好的防护,而在贫困的阶层中,他们的生命只能在病毒的包围里“裸奔”。可是这一民调和现实中的民众的行为差距有些大啊。今天早晨,媒体在巴黎地铁13号线发现已经人满为患,很难遵守人与人之间的社交距离,这是通往巴黎北郊的重要的地铁线路。通常认为,巴黎北郊是贫困阶层居多的地方。

法国电视台曾经报道了密特朗总统的侄子让-加布里埃尔·密特朗(Jean-GabrielMitterrand)感染新冠病毒在巴黎费尔南-医院(Fernand-Widal)住院,在他的隔壁是一位在巴黎24年的流浪汉吉拉尔·盖兰(GérardGuérin),报道的意思是病毒感染不分贵贱,医院也是一视同仁。这都没说的。引起我的兴趣的是两人的态度:让-加布里埃尔希医院,恢复自由,而吉拉尔却不愿意。医院提供了他24年都没有享受过的生活条件:这里有吃、有喝、能洗澡,有人照顾……

今天上午,法国教育部长布朗盖走进学校。他昨天介绍,今天将有多万名学生重返课堂,约13万名教师重返岗位,涉及大约15%的小学生和34%的小学教师。老师们都觉“压力山大”。但是,我孩子的学校的老师通知我们。经过我们所在的市政府开会讨论决定,除一所学校开放接待医护人员等有特别证明的家庭的孩子外,其余的学校一律暂不复课。啥时候复课等市政府再研究决定后通知。

社交媒体流传一句话:“解封不意味着病毒流行的结束,这只意味着,医院的重症抢救室里,可能有你的一席之地。”不知道是否每个人都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这是我封城日记的终结篇,却不是抗疫生活的终结篇。法国按下了重启键,但是病毒并没有按下关闭键。抗疫的路还很长……

(欧洲时报/黄冠杰)

编辑:豆

点按以下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quexuezao.com/nqxdzz/57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